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活动影响下植被景观评价分析

2010-05-28 04:52波,苑
中国林业经济 2010年6期
关键词:火山口海拔群落

徐 波,苑 洁

(1.东北林业大学 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哈尔滨 150040;2.复旦大学,上海 200032)

森林公园是进行旅游活动的好去处,然而在其迅猛发展并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自身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于旅游活动的进行,森林公园的植被环境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干扰,从而大大减弱了植被景观的美学效益[1]。如何协调森林公园植被景观保护与旅游活动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学者与公众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则对此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解决矛盾,来为森林公园的植被景观保护及旅游活动的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使旅游活动对植被景观的危害减少到最低[2-3]。

1 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黑龙江省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部80 km处,总面积为66089 hm2,位于宁安市林业局小北湖林场施业区内。森林公园东南为镜泊湖省级自然保护区 (镜泊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东与营城子林场接壤,北靠大海林林业局,西南邻东京城林业局。地理坐标为东经128°27′~128°55′,北纬44°02′~44°20′。其内有7座碗状火山呈北东35°~45°华夏式构造分布,7座火山口最远相距20 km。

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温带湿润季风区,气候的季节变化较大,1月份平均温度为-20℃,7月平均气温为22℃。植物生长期为100~120天。全年降水量为600~700 mm,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在整个植物生长期内,雨量充沛,空气湿度较大,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利。

?

?

公园内共有植物约677种,其中藓类植物74种,蕨类植物57种,裸子植物6种,被子植物540种。地带性植被为阔叶红松林,主要组成以红松为主,伴生多种温性阔叶树种,多达十余种。

2 研究方法

2.1 样方选择

在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主景点——3号火山口,采用样方法沿旅游步道取样,大致以每隔100 m距离做一条样带,共计6条样带,每个样带面积5 m×10 m,编号依次为A、B、C、D、E、F;每条样带上又依据游径和距离的不同,随机设置5个样方,共6条样带30个样方,认真记录每个样带的海拔高度、坡度、坡向、游径宽度、与游径的水平距离(见表1),再测量每个样带植被层盖度及每个种的盖度和高度,乔木层还包括每个种的多度、胸径和冠幅以及样带的其他环境状况等指标(见表2)。至于敏感水平,是利用7月上旬共计10天,记录每天每条样带上附近景区的游览人次和游客活动规律,最后统计而成。基本上涵盖了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植被类型,能够充分客观地反映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植被景观与地理因子的关系[4]。

2.2 分析方法

国内外探讨旅游开发对植被景观质量影响的衡量指标有多种,经过对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的实地调查,最终选取敏感水平、群落景观重要值、物种多样性信息指数和阴生种所占比值等来探讨旅游活动影响下植被景观质量。其含义和计量如下:

①敏感水平(Sensitive level,简称为SL) 是指公众和社会对风景景色的关注,其值采用游览频率,这样同时反映了该景区旅游开发的水平程度[5]。即

SL=某景点游览人次/进入游览区总人次

由于本区以独特的生长在火山口内的旅游植被景观为主要旅游吸引物,因此敏感水平愈高,说明该景点植被景观旅游价值愈大,但长时间过高的敏感水平,则会造成植被景观破坏而丧失其旅游价值。

②群落景观重要值 (Community landscape importance value,简称为LIV) 是以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和美学因素来反映植物群落的旅游价值和环境质量。群落景观重要值越大,说明该群落的旅游价值越大,其生态环境越好。其计算方法为:

式中:LIV为景观重要值;Xs为相对物种系数(Relative species index)=样带物种数/景区总种数(根据调查记录共70种);Xh为相对树高系数(Relative tree height index)=样带平均树高/最高树高;Xw为乔木相对冠幅系数(Relative canopy diameter index)=乔木平均冠幅/最大冠幅。

③物种多样性信息指数 (Information index of species diversity,简称为H′)表示物种的丰富程度和各物种组成的均匀性程度。信息指数愈大,表示物种多样性愈大,生态环境质量愈好[6]。其计算公式是:

式中:i=1,2, …;s为物种总数;Pi为第i个种的盖度比例, 即Pi=Ni/No,Ni为第i个种的盖度,No为所有种的盖度之和。

④阴生种比值 (Negative species proportion,简称NSP),指样带中耐阴植物种类占样带中全部植物种类的比例。阴生种比值愈大,表明群落所依存的生态环境质量愈佳。因为一般来说,耐阴植物环境敏感性大,环境的微弱变化都会引起耐阴植物的变化。

3 结果分析

3.1 敏感水平

首先看敏感水平的变化,由图1可知,随着海拔的升高,敏感水平的排序为:F>D>B>A=E>C。敏感水平的大小,反映了游客对植被景观的关注。样带A、B、C(海拔910~973 m)之间地段的低敏感水平,说明该地段植被景观并没有太多地引起游客的青睐,游览频率低,其旅游价值远小于样带F山顶齐天亭段。原因第一在于该地段植被多为人工林,第二是此处属于游径的开始阶段,游客还没有把注意力完全集中起来,而且一心想登到山顶齐天亭去观看地下森林这一奇观,故而疏忽了对这段景观的关注度。样带D(海拔1007 m)此处地势平缓,海拔适中,处于向阳地带,游客在此可仰视三面环山的植被景观,是森林公园开发旅游的优势地带之一,同时,该区集中了大量的商业网点,是游客商业购物、休息停留的好场所,故游览频率较高。从样带D至样带F(海拔1007~1055 m)的地段,皆为天然次生林,体现了整个森林公园最好的森林群落景观,植被生长良好,旅游价值大,是生态旅游的好场所。游客在爬山欣赏中,刚开始并不太在意植被的美学价值,随着游程的升高,未免中途停留片刻,领略大自然的野趣所在,这便致使周围景区的敏感水平开始回升。而在山顶(样带F)有拳头景点齐天亭,更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可看遍整个地下森林景观的全貌,令人神往,故山顶附近的敏感水平达到最大峰值。

3.2 群落景观重要值

由图1可知,群落景观重要值的排序是:F>E>A>B>D>C。群落景观重要值不仅是植物群落生态学特性的反映,更是植被景观具有旅游价值的重要指标。样带A—C之间(海拔910~973 m)海拔较低,温度适中,自然条件优越,再加上其较低的敏感水平,旅游植被景观本应最优,但是相对于样带C—F之间(海拔973~1055 m),其群落景观重要值却相对偏小,这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旅游影响程度相反。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该地段靠近山口停车场,并围绕停车场修建了大量的商品销售亭。另一方面则在于该地段为人工林,如样带A和样带B,到样带C才向天然林过渡;而且这之前由于修建停车场等,许多乔木已被砍伐,取而代之的是灌木和草本。样带C—F之间(海拔973~1055 m)植物群落景观重要值在不断上升,在1055 m左右达最大值,说明该地段植被旅游价值最大,生态环境质量最好,而现实情况也确实如此,样带F拥有著名的“地下森林”。按道理,样带C—F段敏感水平较高,旅游影响较大,景观重要值应该降低。之所以不断升高,主要是因为山顶植被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当地管理人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布置护栏,设置警告牌,告诉游客如何保护植被资源。

图1 植被景观特征与海拔关系的趋势

另外,各条样带上由于水平距离不同,其景观重要值差异显著,景观重要值与距离成正比关系,距离愈远,景观重要值愈大。如样地B近距离处景观重要值均<1.04,随距离增加而上升为1.30左右;本区最大的景观重要值也在样带B的远距离处。这说明近距离处旅游破坏程度强烈,远距离处敏感水平低,植被景观的旅游价值大。

3.3 物种多样性信息指数

由图1可知,物种多样性信息的排序是:F>E>C>A>B>D。物种多样性信息指数随着海拔的升高,并没有太多的变化,而呈一条波动且渐趋上升的曲线,尤其是在样带A—C之间(海拔910~973 m),物种多样性信息指数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信息指数在样带C—F之间(海拔973~1055 m)趋于上升,平均水平从1.17上升为1.60(最大值)左右。总体上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似乎并不明显,说明物种的均匀性因海拔而变异较大。样带E—F地段的信息指数较大,但其物种数并不是最多,原因是物种均匀性起了重要的作用。物种均匀性的增大,可能由于该地段特殊自然环境适宜一些灌木和草本的发育,再加上旅游活动的干扰,使其均匀性增加。样带D信息指数最低(平均值1.17,最低值0.79),说明其物种多样性最小,高敏感水平就此显现出来,旅游活动破坏性大,生态环境质量变坏。

3.4 阴生种比值

由图1可知,阴生种比值的排序是:F>A>D>B>E>C。阴生种比值随着海拔升高,有一个增加的趋势,这说明它与海拔呈一定的正相关性,特别是在C—F之间(海拔973~1055 m)。海拔愈高,环境愈低温阴湿,阴生种比值则愈大。而在样带A—C之间(海拔910~973 m)时,由于自然环境及人为干扰,导致阴生种比值呈相反方向发展。它虽不能很好地反映旅游活动对植被环境的影响,但某些样带仍较明显。样带B—C段出现阴生种比值最低值,这说明附近的旅游破坏影响大,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此外,阴生种比值与水平距离的联系并不明朗,说明二者关系较为复杂,并不能很好地说明旅游活动与植被环境的关系。

4 结果与讨论

由以上可发现各项评价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体现出以下规律:敏感水平与群落景观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信息指数基本上成反比关系,阴生种比值在本研究区内仅反映出个别地段实际情况,不能作为衡量植被景观环境优劣的指标之一。敏感水平低的样带,其群落景观重要值大,信息指数也较大。样带D(海拔1007 m)一方面作为游客中途休息区,另一方面又有大量商品购物点,人为活动强烈,各种污染源较多,并得不到及时处理与输出,因而植被景观较差。山顶附近旅游活动量大,本该污染严重,但由于采取了较好的保护措施,一定程度规避了影响的发生,说明采取正确的保护措施,能够很好地抵抗旅游的负面效应。各样带上植被景观由于水平距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与其吸引力和游客的游兴选择密切相关。

根据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植被环境保护现状,建议重点加强以下管理措施:①完善旅游规划,特别是加强对特殊地段植被的保护;②发展生态旅游,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引导正确的旅游行为;③建立完善的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社区参与机制,保障当地居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权益;④建立常设植被环境监测站,加强对自然灾害预防,合理确定旅游环境容量;⑤重视环保新技术的运用。

[1]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2]陈玥,胡东,田自强.旅游对保护区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1,22(1):89-93.

[3]程占红,张金屯.天龙山旅游开发对植被的影响[J].地理科学,2000,20(2):144-147.

[4]徐波,苑洁.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植被景观与地理因子关系[J].中国林业经济,2009(6):42-45.

[5]程占红,张金屯,上官铁梁,等.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与植被环境的关系 I.植被环境质量分析[J].生态学报,2002,22(10):1765-1773.

[6]程占红,张金屯.芦芽山生态旅游植被景观特征与地理因子的相关分析[J].生态学报,2002,22(2):278-284.

猜你喜欢
火山口海拔群落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高海拔的甘南
乌兰察布玛珥式火山口群的发现与研究
合成微生物群落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Tongue Twister
我国西北某陆地油田采出水微生物群落结构
世界奇特的火山口湖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场
Ngorongoro Cr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