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在扩张型心肌病中的临床应用

2010-05-29 06:02刘振玉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医学杂志心肌病缬沙坦

刘振玉

(河南省许昌市中医院心内科,河南许昌 461000)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 dardiomyopathy,DCM)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伴收缩功能受损为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常表现为心律失常、进行性心力衰竭、栓塞、猝死等。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时,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nin angiotensin aldosterone system,RAA)被激活,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为观察缬沙坦对DCM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现对我院2006年12月~2009年2月收治的57例DC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12月~2009年2月收治的DCM患者57例,均符合1995年WHO/ISFC关于心肌病的诊断标准[2]。通过体格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心血管造影排除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瓣膜病以及心包积液等疾病。所有患者均无支气管哮喘、严重心动过缓、肝肾功能不良、糖代谢紊乱、Ⅱ度以上传导阻滞以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 18 例,女 12 例;年龄 31~74 岁,平均(45.5±8.7)岁;心力衰竭的平均病程为(24.2±10.5)个月;心功能按NYHA分级标准,Ⅱ级11例,Ⅲ级13例,Ⅳ级6例。对照组27例中,男16例,女 11例;年龄 34~70岁,平均(46.0±7.2)岁;心力衰竭的平均病程为(26.1±9.3)个月;心功能Ⅱ级8例,Ⅲ级14例,Ⅳ级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心功能分级均无显著性差异(均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常规对照组经休息、限盐、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卡托普利:12.5~50 mg/次,口服,2~3次/d)等一般治疗;缬沙坦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北京诺华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1999)007(E)],药物应用从小剂量开始,依据病情变化逐渐调整,以40 mg/d开始,逐渐增量至80 mg/d,口服。两组治疗均维持3个月。

1.3 观察指标

用药期间严密观察患者临床体征情况,定期复查血清电解质、肾功能,治疗3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胸片等相关指标。

1.4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症状、体征消失;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症状、体征好转;无效:心功能无改善,病情恶化或死亡。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2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观察组中1例因出现头痛、水肿、腹痛、消化不良和头昏等副作用,经对症处理无效于第2周退出治疗。未发现肾功能不全、低血压及高血钾。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n(%)]

3 讨论

DCM主要表现为心室腔扩大,慢性心功能不全,最终表现为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原性猝死,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交感-肾上腺素能系统(SAS)活性增高,其兴奋作用将加速心力衰竭,低排状态时心肌细胞死亡,血管收缩增加后负荷从而减少心排血量[1]。

DCM可伴有CHF。循证医学业已证明:作用于RAS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已成为临床治疗CHF的首选药物[3]。绝大多数DCM患者发现时往往已造成严重心肌损伤,表现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等为特征。临床对DCM合并慢性心力衰竭者,常规应用利尿剂、强心剂、ACEI等治疗手段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或缓解,心力衰竭状态不能改善,对各种治疗反应较差,预后凶险。

缬沙坦是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AT1亚型的拮抗剂,是继ACEI之后的对高血压、心力衰竭、动脉硬化、心肌肥厚以及糖尿病肾病等具有良好作用的新一类作用于RAS的重要药物[4-6]。其作用机制包括:阻断AngⅡ与分布在心脏、血管平滑肌上的AT1受体相结合,从而扩张动脉,降低心脏前负荷;增加肾排钠量从而减轻水钠潴留;抑制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的异常增生,防止心肌细胞和冠状血管损伤,且显著降低老年心衰的死亡率;无抑制缓激肽分解作用,因而无干咳和血管性水肿等不良反应[7-8]。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DCM 30例,总有效率为83.34%,未发现肾功能不全、低血压及高血钾。

综上所述,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能显著改善心脏重构,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吴瑰丽.缬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疗效观察[J].脑血管病防治,2006,6(3):197-198.

[2]盛富强.缬沙坦与卡托普利联合应用对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6,15(6):566.

[3]李香.缬沙坦与卡维地洛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衰36例临床观察[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4,2(12):15.

[4]杨英珍.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9):646-648.

[5]张书军.β-受体阻滞剂联合缬沙坦在扩张型心肌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7):62.

[6]刘冬生,叶健烽.联合应用ACEI和ARB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8):1-3.

[7]白洁,盛佳,陈蓉,等.SD大鼠扩张型心肌病模型的建立[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16(3):210-212.

[8]王伟.缬沙坦与卡托普利联合应用对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6,15(12):568.

猜你喜欢
医学杂志心肌病缬沙坦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第三届编委会名单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简介
《转化医学杂志》稿约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TAKO-TSUBO心肌病研究进展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黄芪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4例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扩心宁煎剂联合西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