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

2010-05-30 00:59严文康曾雪飞张坤尧罗立川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1期
关键词:监护室早产儿体重

严文康 曾雪飞 张坤尧 罗立川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是危重患儿监护及治疗的特定区域,病情重、机体抵抗力差、侵入性操作多等是共同特点,收治的患儿多是病情重、早产、体重极低及先天发育不全等异常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差,因此很容易受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生院内感染,是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1]。为了了解我院NICU医院感染概况,查找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医院感染监控和管理,对我院医院感染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NICU收治的新生儿共816例,男420例,女396例;其中早产儿153例、新生儿肺炎334例、新生儿窒息20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症6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9例、败血症33例。入院天数20min~26d,平均(8.12±3.47)d。体重1143~4035 kg,平均体重(2560.5±364.6)g。住院时间1~20d,平均天数为(6.8±3.4)d。

1.2 调查方法 统一制定表格,专人登记,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NICU的每份病历,收集相关资料,注意体温记录、新生儿体质量、入院诊断、实验室报告、病理学检查结果。参照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以及临床医师和护士的病史记录和各种化验结果进行确诊。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进行多行多列的χ2检验。

2 结果

2.1 感染部位情况 NICU室收治的816例新生儿中,发生感染42例,感染率为5.15%。42例发生感染的新生儿,其中31例发生1个部位感染,11例发生2个部位感染。感染部位均以呼吸道感染为首位,其次为胃肠道、皮肤、口腔及其他部位。结果见表1。

表1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感染部位及构成比情况

2.2 新生儿体质量与感染的关系 比较不同体质量新生儿感染的情况,发现体重越低,感染的机会越大(P<0.01)。结果如表2。

表2 新生儿体质量与感染的关系

2.3 羊水污染与感染的关系 比较新生儿在胎儿期间羊水污染情况,发现有污染的新生儿感染率显著高于没有污染的新生儿(P<0.01)。结果如表3。

表3 羊水污染与感染的关系

3 讨论

3.1 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3.1.1 自身的感染 新生儿尤其是低体重出生儿、早产儿患者皮肤黏膜娇嫩,屏障功能差,皮肤角质层较薄易被擦伤,皮肤含水量较多,pH值较高,易于病原菌生长。新生儿脐部是个创面,若护理不当,易引起脐炎而致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胃酸分泌减少,杀菌力低下,白细胞吞噬能力低,免疫功能低下,血清中抗体成分减少,其杀菌及灭活病毒等作用较差,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3,4]。由于 IgA、IgM 不能通过胎盘,特别是分泌型IgA缺乏,使新生儿容易患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3.1.2 环境引起的感染 NICU密闭性强,室内空气流动性差,室内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NICU床位拥挤,医务人员过多,带动气流,许多致病微生物附着在尘埃及飞沫上,随空气流动而飞扬,造成空气污染,是NICU感染的重要因素。一些医疗仪器及物品装置,如新生儿暖箱、操作台、辐射暖台、心电监护仪、治疗车、婴儿磅秤、空调机、消毒机、桌、椅凳等,未能做到每日清洁消毒,是造成感染的途径之一[5]。忽视对奶具的清洁消毒、配奶卫生、尿布、包被、毛巾、培养箱内泡沫垫等用具的管理也是院内感染的因素。对早产儿来说,多需在培养箱内生活,而培养箱内温度高、湿度大,培养箱贮水槽内的水更换不及时或消毒不严则更有利于细菌生长,是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之一。医务人员如患有流行性感冒、肠炎等感染疾病时,常常带病坚持工作,也会对患儿构成医院感染的潜在性威胁。

3.1.3 操作引起的感染 医疗技术的进步为治疗增添了有效的手段,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如气管插管、听诊器、呼吸机的应用、反复吸痰、各种留置导管,都增加了皮肤、黏膜损伤的机会,增加了感染的机会[6]。医务人员手的染菌问题明显,洗手制度不严格,感染的几率就大[7]。

3.1.4 用药引起的感染 NICU的新生儿均为高危重症儿,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已成常规。长期使用抗生素,机体防御屏障的正常菌群的紊乱,造成肠道中菌群失调,增加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感染机会,易发生肠炎、鹅口疮、尿布皮炎。一般来说,抗生素抗菌谱越广,细菌发生波动越大,易引起更具致病性或抗菌菌株的定植。在调查中发现感染的患儿全部使用抗生素,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3.2 感染的防治 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新生儿尤其是低体重出生儿和早产儿患者自身的感染、NICU的环境、抗感染药物应用不合理、侵入性操作是我院NICU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控制NICU内的感染关键在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减少危险因素。如增强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心,加强对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加强对新生儿皮肤、脐部护理及对各种置管的护理,减少侵害性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对NICU的器械和用品的消毒;加强环境管理,避免交叉感染;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通过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的医院感染因素的调查,比较全面掌握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为医院感染的管理和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了NICU感染的发生率。

[1]牛桂林.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7(2):180-18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15.

[3]崔焱.儿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0-112.

[4]杨菊香,李少莲,刘年生,等.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7):634-637.

[5]黄越芳,庄思齐,陈冬梅,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分析与预防对策.广东医学,2004,25(3):260-263.

[6]黄雁虹.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现代护理,2008,5(4):136-137.

[7]周敏,丁爱国.新生儿医院感染研究进展.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8):799-800.

猜你喜欢
监护室早产儿体重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称体重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