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2010年桑枝栽培食用菌获利过亿元

2010-05-30 01:01本刊编辑部
食药用菌 2010年6期
关键词:石泉县开山桑枝

10月下旬,陕西省安康市石泉银桥乡银杏坝村的村民李开山、陆礼清夫妇正在自家投资12万元建成的5万袋桑枝食用菌栽培大棚中采摘长势旺盛的新鲜香菇。据了解,他们家桑枝食用菌种植大棚可连续产菇7个月,每月可采摘新鲜香菇1 500余千克,按当地市场价计算,李开山夫妇的年净收入可达12.5万余元。

近年来,石泉县在继续大力发展蚕桑产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桑枝等生态资源发展桑枝食用菌,为农民致富寻求到了新路子。

蚕桑是石泉县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全县桑园面积4 600余公顷,每年产生桑枝条近5万吨。过去,桑枝条主要用作农村燃料,但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户用沼气和电能的普及,使农村用能方式发生了转变。石泉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以池河金鑫桑枝食用菌和汉水桑枝食用菌开发中心为基地,广泛推广 “企业制种、大户制袋、分户管理、保护价收购”的 “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桑枝食用菌生产模式,联合县蚕桑局、科技局开展以生产示范为主,辐射带动农户参与生产。此举不仅对改进桑蚕经济循环、延长产业链、优化生态环境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有效解决了劳动力空闲和废弃桑枝条不能有效利用的问题,真正实现了蚕农一年四季有收益。截止目前,全县菇农共培育食用菌袋2 000万袋以上,预计2010年全县桑枝食用菌产业可实现产值1亿多元。

猜你喜欢
石泉县开山桑枝
大型桑枝粉碎机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服务石泉县域经济发展,推动蚕桑产业迈人新时代
桑枝屑香菇种植基料配方的筛选试验
108个村子显露全新景象——石泉县“镇村工作一体化”产生多重效应
564名镇干部常年“钉”在村里——石泉县开启“镇村工作一体化”模式
开山号子喊山歌
法律服务不再“靠爱发电”——石泉县村级法律顾问全覆盖之后
少林功夫拳(二)
车欲开山辟路 新概念必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