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望江楼公园竹文化发展与探讨

2010-05-30 07:26熊泽平
世界竹藤通讯 2010年3期
关键词:文化展薛涛竹子

熊泽平

(成都市望江楼公园 610021)

1 望江楼公园概况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吟诵着千古绝对,人们的思绪自然就飘向翠竹摇曳、波光楼影、清幽静谧的望江楼公园。望江楼公园位于成都东门外锦江南岸,是集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遗迹、清代古建筑群和各类奇珍异竹于一体的川西古典园林精品,1999年被录入中国名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1)。

图1 成都锦江河畔上世纪五十年代望江楼

公园占地12.5 hm2,分文物保护区(2.6 hm2)和园林开放区(9.9 hm2)两部分。文物区有3大特色景点,一是薛涛纪念馆和明代薛涛井等文物遗迹,二是以望江楼为主的清代古建筑群,三是竹文化陈列馆和室外竹文化精品展。开放区则是以竹、茶、餐饮为主的园林景观休闲区。

薛涛一生爱竹,公园以竹造园。薛涛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图5),“容仪颇丽,才调尤佳”,与元稹、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皆有诗唱和;她不仅“工为诗”,且“精翰墨”,其行书《萱草》诗等被北宋皇宫珍藏;她创制的“薛涛笺”风行一时,历代皆有仿制,明代的薛涛笺已成贡品[2]。园内汇集了国内外名贵竹种,现有23个属类、230余个品种。万竿修竹、浓荫蔽日、幽篁似海、竹影婆娑,亦有“天下第一竹园”的美称。“少陵茅屋、诸葛祠堂,并此鼎足而三”[1],望江楼与杜甫草堂、武侯祠并称成都三大名胜(图2)。到了成都,不可不游望江楼。

2 望江楼公园竹文化展的渊源

2.1 中华竹文化渊源

图2 公园北大门

竹的品格刚直、坚韧挺拔,千百年来均系文人墨客的吟诵题材。古往今来,竹与人类生产、生活、军事等各类活动密切相关,它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外尚虚心”。竹,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和情操。中国人对竹有特殊的感情,中国文化深深浸透了竹的印痕。著名英国学者李约瑟在深入研究中国科技史后认为:东亚文明乃是“竹子文明”!

我国养竹、用竹的历史悠久,早在人类蒙昧时期,《弹歌》就曾高唱“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证明7000多年前,我国先民们便将竹用之于书写、衣著和娱乐。《诗经•小雅斯干》亦云:“上莞下簟,乃安斯寝。”宋代苏轼曾云:“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可见,竹进入中华民族的生活中,在各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字、科技、文艺、日常生活[3]。

图3 翠竹长廊(进入北大门处)

2.2 望江楼公园竹文化发展源起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能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唐• 薛涛《酬人雨后翫竹》[2]

这是薛涛赞美竹子而写的一首最有名的七言律诗。唐代女诗人薛涛一生爱竹,望江楼公园由此而以竹造园,在园内遍种佳竹,目前园内拥有各类珍奇异竹23个属230余种,是全国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竹子专类公园。

“少陵茅屋,诸葛祠堂,并此鼎足而三。饰崇丽,荡漪澜,系客垂杨小雅”[1]公园北大门一幅上联道出,成都望江楼公园是纪念唐代诗坛女杰薛涛的西蜀名人纪念性园林。因薛涛一生爱竹,以竹之“虚心能自持”、“苍苍劲节奇”自拟,全园以竹造园,1928年已成为“成都第一郊外公园”,后人在园内遍种各类珍奇竹,以竹、楼、水、诗人为主要元素相融揉,运用竹海幽悠、翠竹长廊、劲竹奇石、竹掩楼阁、亭台等竹造景手法,舒展竹径翠廊、幽篁深竹、劲竹奇石、竹掩楼阁、亭台等画卷,引千古文人骚客寻幽访园,吟诗作赋,凭吊流连,意境幽远。从此望江楼公园竹文化已悄然诞生。

3 望江楼公园竹文化展艺术特点

3.1 文化纪念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的渴求也日益强烈,因此以竹子为载体,通过大师们精心设计,大量运用了各种精湛技艺制作,如雕刻工艺品就采用了浮雕、空雕、阳雕、阴雕、绘嵌等多种工艺手法制作成各种文化内涵的极具审美、娱教功能的展览品就成为一种需求。这种竹文化展品的成功制作,不仅能为广大游客和竹文化爱好者提供了学习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丰富竹文化知识的机会,而且还能为他们带来一个个审美视觉盛宴。精美的竹文化展品中文化是灵魂、竹子是躯体。因此竹文化艺术展览中,这种文化纪念性的特点就成为今天竹文化展的主要特点,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表现(图17、图18)。

3.2 地域文化特性

地域文化是一定的地理环境基础上,人类长期生产、生活的产物。地域文化反映了当地各方面的发展状况,把地域文化以竹子为载体,通过竹文化展的形式,对当地的这种民风民俗进行再现,成都市竹文化艺术展览反映的地域文化自然就是川西地域生活文化的再现。所以,公园每年都收集了一些川西地域生活文化特色,制作成精美的竹文化展品,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和观赏。

3.3 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特征

不同时代反映不同的文化特征,望江楼公园每届的竹文化展览都要根据当时的流行的文化特色,与时俱进,制作与时代特色相匹配的竹文化展览品,尽量满足游客的欣赏、娱乐需求,同时也是使成都竹文化发展与时俱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4 望江楼公园竹文化精品展

望江楼公园竹文化展分为室内和室外2个部分。室内为望江楼公园竹文化陈列馆,集中展示竹文化艺术品和相关竹文化重点介绍;室外集中展示从1991年至2007年来每届不同主题文化的竹文化展收集精品。公园每年4至5月,举办一次不同主题不同特色的竹文化展览,现已经成功举办16届竹文化展览。

4.1 望江楼公园室内竹文化陈列馆

望江楼公园竹文化陈列馆于2006年10月开始建馆,经过主创人员半年的精心构思和细心创作,从全国各地搜集了多件竹子珍藏品和各类竹子原材料,加工制作成为一件件独具匠心的精美艺术品,于2007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馆藏面积大小为600多m2,分为3部分,第1部分展示的是世界的竹子、中国的竹子; 第2部分是展示精美的竹子工艺品和生活用品,第3部分是展示望江楼公园的竹子及竹文化。馆内展出了竹根雕、竹浮雕、竹透雕、竹浅刻、留青竹刻、竹编、竹器等不同手法、形态各异的工艺品,看后将叫人赞不绝口(图4、图5、图6、图7、图8)。

图4 竹雕梅兰竹菊

图5 竹编百寿图

图6 竹文化陈列馆

图7 镇馆之宝-鸟笼

4.2 望江楼公园室外竹文化精品展

室外竹文化精品展区占地面积约0.66 hm2,精选了1991年以来历届竹文化节的参展精品,由各地著名竹雕工匠艺人耗时数年共同构思、精雕细刻而成,整个展览在秉承中国古老传统艺术的同时也融合了现代雕刻手法,达到古典文学艺术与传统竹工艺制作的完美结合,使每处景点、每件展品都更加具有愉悦、审美、教育功能,具有很高的观赏、收藏价值。由于制作年代久远,技艺后传乏人,这些竹文化艺术品已经成为绝版珍藏,不易再现(图10、图11)。

自从我园在1991年举办第一届竹文化展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6届成都市竹文化艺术展,同时在北京、上海、攀枝花、扬州等全国各地也成功举办了10多届不同规模和风格的竹文化艺术展览,由于多年来公园对竹不断的研究、开发、利用,使得在望江楼公园内举办的“成都市竹文化艺术展”成为了中国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享有较高的声誉,对弘扬传统文化,加强竹文化的宣传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竹文化的发展。

图8 竹制香炉

图9 竹制二龙会珠

5 小结

(1)竹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资金很有限,发展相对缓慢;二是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

图10 竹制九龙壁

图11 竹制清明上河图

(2)未来竹文化展览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也日益强烈,望江楼公园作为全国的竹子专类公园,有责任和义务做好成都竹文化、西南竹文化乃至中国竹文化的发展与提高。我园将长期秉承“挖掘竹文化、弘扬竹文化” 主题理念,不断的研究、开发、利用现有的竹资源,发展竹文化相关的产业,在我园形成竹文化产业链,大力营造深厚的竹文化氛围。我们将在深挖竹文化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使竹文化展览办成由静态向动态转变,由无声向有声转变,充分利用声、光控等高科技,把悠久丰富的竹文化得到另外一种形式的再现。我们将结合地域风情、时代特征,创新思维,创新设计,制造游客朋友能广泛参与互动的竹文化特色亮点,制作富函深厚竹文化内涵全竹宴美食,充分利用鲜花、盆景植物、置石等材料,打造以竹为主要元素的精品景点。从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来满足各种游客的不同审美需求,创造和谐特色文化为目的,从而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1 张绍成、吴蕖蕊、舒泽宏编著.《望江楼楹联选读》[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2 张正则 季国平编著.《女诗人薛涛与望江楼公园》[M].(中英文合编本)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3 新华网江苏频道《竹文化概述》2006,12-28.

猜你喜欢
文化展薛涛竹子
太庙历史文化展设计图、非洲木雕展设计图
初寻雪上飞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甲骨文文化展开展
喜迎十九大
——漳州市石文化展金奖作品
和竹子在一起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