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结构转方式的基本思路

2010-05-30 06:59王小广
南风窗 2010年8期
关键词:重点升级结构

王小广

2010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为调结构创造了很大的空间。首先。2010年的全球经济复苏及过去一年来我国采取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在2010年将继续显现,“保八”不在话下,就是说政府在刺激短期经济增长上不用再多使力。从而可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更多的财力抓结构调整、促方式转变。其次,后危机时代的国际形势有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是外部需求压力大,国际国内竞争加剧,有利于我们推进结构调整。二是我们升级的产业恰好是发达国家面临困难的产业,如汽车业、装备制造业,他们的优势将明显减弱。而我们自身的大市场为我们结构升级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后危机时代中国需要也能够建立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本身就是结构调整的内涵。

那么,怎样加快结构调整、转变方式呢?我们的思路是:优环境、抓重点、明方向、改体制。

优环境,就是结构调整的环境不能太紧更不能太松。经济增长要保持一定的水平,否则大家没信心。即保一个底线,近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底线应在7%左右,现在远远高于这个水平。但更关健的是经济增长速度不能太快了(超过经济增长的潜在水平),太快了。许多落后的产品、产业不能淘汰,仍能存活,结构调整只能是事倍功半。从现实条件来看,2010年经济增长速度可以更高一些,甚至可以达到10%以上,如果真是这样则不是好事,反而不利结构调整。我认为,应把速度稳住,这两三年都稳在8%~9%的水平,重点是提高结构调整的速度,即增长的速度是稳,结构调整的速度是加快,这才是我们目前所需要的经济政策取向。优环境还有一个方面。即要让人们愿意抓结构调整、把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资于结构调整,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结构调整有钱赚。现在结构调整存在一个明显的障碍是:搞房地产太赚钱,利润率太高,而且更重要的是赚钱快,这必然产生一种反结构调整效应。一些利润率不低的行业也不想守本分,把剩余资金大量转投房地产。所以,加快结构调整,必须改变环境,下决心让房地产回归常态,没有巨大的暴利空间,让结构升级的重点行业有更多的资金和资源供应,企业家更乐于本业搞创新。房地产暴利被压缩的空间正是结构调整的空间。

抓重点,就是确定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重点产业。调结构的重点是升什么或促什么要搞清楚,对应的是降什么或抑什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优化需求结构。提高消费率,降低投资率,使投资与消费之间均衡合理增长。这是未来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为什么呢?因为投资过度消费不足无法实现经济的中长期平衡,会形成长期的生产过剩问题。过去几年国际环境较好,主要是美国政策的错误,帮了我们的大忙,以后便没有这样的好事。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实现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动态平衡,避免生产过剩危机和通货紧缩。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要放在扩大消费需求上。需要做的是消除抑制消费增长的因素,如实质性推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下决心抑制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提高就业增长率等。二是重点推进战略性产业的技术升级,尽快使其形成国际竞争优势。2009年我们推进十个行业的调整和振兴计划,范围太大了,应在这十大行业中选择三五个更具战略导向作用的产业,如汽车、装备制造、新能源等,国家通过集中性的产业政策加以扶持,促进产业的技术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其他产业主要让市场来调结构,中央政府只是给一般的支持,即一些地方或企业调这些产业的结构,制定相应的规划,中央政府就给支持,不调就不给支持。三是要下决心促进服务業的增长和结构优化,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许多地方对工业仍采取比服务业优惠得多的政策,结果服务业一直受压抑,必须清理这些政策,如服务业用电、用其他资源的价格一律要如工业一样,甚至更重要优惠些。

明方向,就是企业在产品创新的努力方向,即我们要鼓励什么产品,抑制什么产品。要有明确的国家政策导向。国家通过制定产品的技术标准要求、节能减排要求,引导消费模式的优化,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产品创新要走紧凑化的路线,如鼓励紧凑型汽车的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住房建设要鼓励经济型住房,城市要走紧凑型发展道路,不能继续搞“摊大饼”,浪费土地,浪费交通流。其他的工业品都要以紧凑化为导向搞创新。最后国家形成节能型、相对低碳化的工业体系。这是中国工业结构调整的最终方向。

改体制,就是改革限制结构升级的不合理体制因素。转变增长或发展方式之所以缓慢,与经济结构调整有关,更涉及深层次的体制障碍。要深化企业体制改革,对战略性竞争行业,要遏制国进民退的趋势,加快国退民进的步伐,同时放松对民营资本的准入限制,引进更多竞争者参与竞争,竞争才是促进结构调整升级、提高竞争力的根本动力。

猜你喜欢
重点升级结构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论结构
重点推荐
回暖与升级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论《日出》的结构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