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尖上有天使吗?

2010-05-30 13:56徐图之
南风窗 2010年25期
关键词:针尖谎言天使

徐图之

“我是鸟杰林大尉,莫斯科刑事侦查局高级探员。您儿子马卡尔采失·鲍里斯·伊戈列雏奇夜间在库图佐夫大街上,醉酒状态下撞倒了两个行人。一个人当场死亡,另一个人在医院死亡。”

“鲍里亚呢?”她问道。

“他倒是平安无事,在我们的预押室好好睡着呢。”

“谢谢您打来电话。我现在就采把他领走!”

撞死两个人的肇事者居然能随便被领走?说这话的她,是苏共中央候补委员兼《劳动真理报》主编马卡尔采夫的妻子,由于丈夫突发心肌梗塞住院,她不得不独自联系丈夫的那些部委领导朋友的夫人们。但她们避之唯恐不及,声称事情没解决前不要打电话过去。桀骜不驯的儿子闯的祸终究被父亲知道了,由于有病在身,他只好通过神通广大的下属拉铂波尔特托关系把儿子捞了出来。可儿子和他一向关系不佳,后来父子见面,儿子并不领情:“你在家里硬充有原则,可在自己的上面舔笨蛋们的屁股。”

你看,这部《针尖上的天使》写于1970年代,可是已经把如今流行在一些报纸上的“舔屁沟”提出来了。虽然如此,中央候补委员兼党报主编儿子车祸撞死人的消息只是在报社内部传开了,并没有成为一桩轰动社会的新闻。

《针尖上的天使》的故事发生在1969年莫斯科的《劳动真理報》,听起来像是《劳动新闻》和《真理报》的合体,一家政治地位仅次于《真理报》和《消息报》的中央级党报。

历史上的1969年,实在是苏联颇为平常的一年。可是,这也是勃烈日涅夫18年统治期间停滞特色很鲜明的一年:底层群众如马卡尔采夫的司机在给领导开车之余,一门心思想利用他开的不怕闯红灯的特权车捞外快;知识分子如报社的编辑记者甚至打字员对意识形态说教表面上不得不接受但是私下争相传阅“萨米亚特”——地下出版物。从克格勃空降的副主编亚古博夫,还有来自那个系统的编辑部主任卡申,决心调查在马卡尔采夫视事时自由散漫惯了的报社员工的私生活:从某某酗酒的瓶数到谁和谁好上了不一而足,可他和卡申也先后在办公室“潜规则”了一个女打字员。后者希望领导们能为她弄到莫斯科正式户口和住房。领导们的性丑闻在报社并不是秘密,报社特派记者伊弗列夫和喜欢他的打字员、克格勃将军的女儿娜佳在家做爱后,伊弗列夫就椰揄道“在主编桌子上更愉快”。

报社虽然有乱七八糟的性关系,但业务上还得仰仗拉柏渡尔特等资深记者,他数次被抓进劳改营,称自己的宣传写作“没有一行字有思想,我制造谎言的海洋,让领导们沐浴其中。他们吞下谎言,咀嚼掉并重新打嗝打出来。我们骂他们越多,他们就越强烈地希望听到里面在赞扬他们。就这样,读到他们的谎言是真理时,他们自己开始想,他们没有在撒谎。于是放心之后,他们更多地撒谎,完全脱离了现实。一个怪圈:上面的人以为,下面需要谎言,而下面以为上面需要。他们也需要我:他们自已撒谎的文化水平不高。所以我算是个好文字匠”。他还说:“我不能做我喜欢的事情,但是我喜欢我做的事情。”不过,虽然有着历经劫难后犬儒式的玩世不恭,拉伯波尔特多少算是一个正直的人,会把寄到报社的“反苏文章”秘密处理掉而不是向上举报;尤其。当得知报社摄影记者卡卡巴泽被内务部的警察无端抓进派出所毒打后,他派记者去采访并写了批评警方的文章,本想瞒着值班剖主编韭古博夫发表,却被火眼金睛的报纸审读员发现而泡汤。

小说以主编马卡尔采夫出院后田报社上班却发现办公桌上又多了一份非法出版物引发心脏病猝死而告终。而《针尖上的天使》本身就是一本地下出版物,写完后被拍成缩微胶卷包在香烟盒里带出苏联发表。

其实,如果要问《针尖上的天使》有天使吗?读过之后。也许可以说,拉伯波尔特和伊弗列夫等勉强算是吧,虽然并不纯粹,但如鲁迅所说,“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猜你喜欢
针尖谎言天使
适用于针尖增强拉曼的银针尖物理制备方法研究
创意谎言
天使很平凡
天使之爱
纳米级针尖制备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DesignER CHINA
针尖和笔尖
针尖遇到麦芒
真实的谎言
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