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云纹”之历史脉络

2010-06-13 08:18
科学之友 2010年13期
关键词:卷云云纹纹饰

李 钢

(山西财经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传统吉祥纹样是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先人们在劳作的过程中智慧的创造。其包含了远古的自然崇拜等许许多多人们可以解释及不可解释的现象、事物,往往寄托着人类的美好向往。正因其含有许多美好的愿望,因此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得以世代沿袭,流传至今。

吉祥纹样的起始可上溯到商周,至宋代逐渐成熟,明清为盛期。自古以来,我国传统装饰纹样大多含有一定的寓意,在鼎盛时期尤为明显,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吉祥纹样随处可见,进入到最为基础的衣、食、住、行之中,并大量的运用于宫廷建筑、家具、雕刻、染织、刺绣、地毯、年画、剪纸、首饰、宫灯、陶瓷、漆画等各个方面。其中云纹便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云纹源于云气。其迎合了中国的审美习惯,多体现出一种喜庆、乐观、吉祥的愿望和对生命的美好希冀。云纹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使其在具有民族风格的同时又继承了各时期艺术形式,成为可代表中国文化符号旋涡纹饰中的一支,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产生的一种纹饰,在中国纹饰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云纹的起源及其演变

云纹作为原始艺术中的一种纹样形式,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装饰艺术。原始先民对“云纹”的这种特殊情感和认识使得云纹在中国传统吉祥纹饰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具有符合中国儒道精神的特殊意境,中国艺术的特有内涵,在几千年的变化发展中,形成了变化万千的独特气质。

1.1 云纹的起源

云纹作为我国最古老的装饰图案之一,历史上多有专家学者展开推断、猜测或论证。单就其起源而言,就有多种看法。

1.2 自然崇拜

云纹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界的某些物体或现象的模仿;原始人类以定居的农耕方式来生活,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在采集与耕作中,人们认识到云与雨的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对人类以至万物的生存意义与普遍影响。当人们认识到了云多就有可能下雨,甚至会打雷、闪电。因此处于蒙昧时期的人类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强烈的敬畏之心。《论衡·乱龙》曰:“神灵之气,云雨之类。”中国古时求雨祈年活动充分体现了这种观点。在殷商甲骨文的记录中,当时不仅有祭云的习俗,而且还采用了高规格的祭仪,将云绘制于各种岩壁、器物之上,加以膜拜。这便是云纹的雏形了。

1.3 云纹生于文字的演变

在甲骨文中的云字下部卷曲,这是古人在经过观察云的自然形态后,加以提取,象形而来,见图1其与云纹的形态十分相似。故也是很有可能的一种说法。可追本溯源其仍是对天象的崇拜所至。

1.4 产生于原始时期烧制陶器时手指纹的誊摹

古人在烧制陶器皿时,手指纹印在未干的陶土上留下指纹的回旋状纹理,逐渐形成陶制器皿上的一种装饰纹样,随着时间的发展,渐渐的演变成了人们崇拜的“云”形纹饰。

1.5 漩涡纹的演变

在新石器时代纹样中除了动物纹样还有几何纹样。在几何纹样这个庞大的家族之中,曲线纹、水纹和漩涡纹占了很大的比重,漩涡纹与云纹的相似之处是两者都有跳动的韵律。漩涡纹作为云纹的起源也具有很大的可能性。

图1 甲骨文

图2 涡旋纹陶罐

2 云纹的历史脉络及每个时期的代表样式

从各个时期的云纹变迁来看,大致可有以下历史脉络。

远古起源——商周(云雷纹、卷云纹)——秦汉(卷云纹、羽状云纹)——魏晋南北朝(飘带云纹)——隋唐(朵状云纹)——宋元(如意云纹)——明清(团云纹、叠云纹)。

2.1 云纹的种类简介

每一个时代的不同,都造就着不同的艺术。纹饰同样如此,商周的刻板、循环往复的回纹造型到战国的百家争鸣下的生动流畅,再到秦汉时期多以亮丽的色彩、舒展的形态夺人眼球。再发展至魏晋南北朝的飘逸轻盈。后至隋唐,随着时代有了变化,出现了朵状云纹,其造型丰满、手法写实、线条优美。发展至宋元又出现了如意云纹等一系列和各种吉祥图案相结合的云纹样式,广泛的应运与建筑、家具、服饰中。明清云纹以团云纹、叠云纹为主,前者精致,有较强的秩序感,后者铺张,繁复、多变。

2.1.1 云雷纹

陶瓷器装饰的一种原始纹样,图案呈圆弧形卷曲或方折的回旋线条。圆弧形的也单称云纹,方折形也称雷纹,云雷纹是两者的统称。云雷纹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表现技法,在构图上通常以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式展开。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而来。至商代晚期,云雷纹已经比较少见,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云雷纹仍是主要纹饰。

图3 云雷纹

图4 钩连云雷纹簋

商周时代云雷纹大量出现在青铜器上,常作为青铜器上纹饰的地纹,用以烘托主题纹饰。也有单独出现在器物颈部或足部的。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仍见沿用。

见图4,钩连云雷纹簋,商後期至西周早期,台北故宫藏,高16.2 cm,口径24.8 cm,腹深12.4 cm,足径17.8 cm,足高3.3 cm。

全器直腹,口稍外张,下有圈足圈足,壁亦外张。颈足饰S形张口夔纹,腹饰钩连云雷纹,皆有与主体花纹等高的衬底雷纹,属罗越第四种风格。乳丁小而尖锐,全器有6条明显的范线,器形、纹饰与陕西出土的簋相近。

圆簋,盘口、深腹、圈足。腹范线明显。颈饰夔纹,中央有小兽首,腹饰乳丁纹,每个乳丁纹置为雷纹中央,足饰夔纹。

簋是商周时重要的礼器。宴享和祭祀时,以偶数与列鼎配合使用。

另:在粤系的铜鼓上,云雷纹是作为主导纹饰应用的,常见密布于鼓面中心太阳纹的周围,象征太阳与云雷共存于天际,这是南方民族对云雷崇拜的一种反映。多作衬托主纹的地纹。到了汉代,随着青铜器的衰退,陶瓷器上的云雷纹也消失了。

2.1.2 朵云纹

一种传统的陶瓷器装饰纹样,用云朵形纹饰象征高升和如意,多与龙、凤、蝙蝠等相配,有时也单独使用。

如图清雍正天蓝釉加白朵云纹盘敞口,弧腹,浅圈足。盘内外壁罩天蓝釉,盘内绘三朵白色云朵,胎质细腻,釉质坚细莹润,底足修饰规整。天蓝釉系康熙时初创的高温单色釉,以钴为着色剂,含量较霁蓝釉低,色调犹如雨过天晴后的蓝天,十分高雅。

图5 年窑型蓝釉加白朵云纹小盘

2.1.3 卷云纹

青铜器纹饰之一。起于战国,秦时得到进一步发展,汉、魏时代流行的装饰花纹之一。以“W”、“á”为基本线形,通过粗细、疏密、黑白和虚实等对比手法,组成各种卷云纹。由卷曲线条组成对称的图案,大都作为瓦当或金银错器物上的边饰。云纹寓意高升和如意。

秦·卷云纹瓦当,泥质灰色,径 15.1 cm,圆形,边轮整齐,1962年陕西咸阳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2.1.4 战国时期的弧形云纹

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多思想流派,至使百家争鸣的出现,同时也影响着云纹的发展变化。出现了许多别具风格的造型样式,形式大胆,手法夸张,与各种动植物相互结合,形成许多有趣的云纹样式。

2.1.5 秦汉时期的羽状云纹

秦汉为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云纹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统治阶级的青睐。汉武帝时,宫殿里的装饰普遍运用云纹图案,最有特色的当属是羽状云纹。《马王堆汉墓帛画》上的云纹,头尾呈羽状,体现了对于成仙的美好心愿。羽状云纹在汉代刺绣上最为多见,色彩艳丽,舒展自由。东汉末年,羽状云纹出现了形变,有了新发展。

2.1.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飘带云纹

这一时期佛教兴盛,受此影响云纹多用于佛像,壁画之中。其中尤以“北凉供养菩萨”为典型,菩萨身边飘带云纹环绕。

2.1.7 宋元明清时代的如意云纹

云纹在隋唐时期与灵芝相结合产生了如意云纹,意为吉祥如意,广泛的应用与建筑、服饰之中。因其寓意美好,而运用广泛,流传至今。

图6 秦·卷云纹瓦当

图7 北凉供养菩萨

图8 清·青花加紫如意云纹天球瓶

图9 元·白地黑彩双凤罐

将传统文化元素推陈出新,首先要对传统经典的文化元素进行深入了解,每个时期的经典都是当时人类文明的优秀代表,也是一种文化得以维系不坠的基本支撑点。只有通过深入的阅读理解和躬行践履,才能充分领会经典的妙处,从而择优而用,用得其所。

猜你喜欢
卷云云纹纹饰
中国传统云纹的创新设计初探
基于CloudSat资料对中国低纬度陆地区域卷云物理特征的研究
如意云纹在清代民间服饰中的装饰艺术
蜡染的纹饰探讨
明代丝绸中的四合如意云纹浅析
李忠厚
藏族日常纹饰与文化符号研究
雕漆纹饰的修复
浅析现代设计中云纹图案的运用
Warning signs of an approaching hurric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