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吸引法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2010-06-13 11:38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4期
关键词:浅层负压套管

陆 真

我院自2008年以来,对人工气道患者进行电动吸痰,采用常规吸痰方法与浅层吸引法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19~78岁,平均(45±11.2)岁。随机分为常规吸痰方法(A组)与浅层吸痰方法(B组)各50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按教科书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方法进行吸痰[1],将吸痰管与吸引器连接,开启吸引器调节吸引压力(0.01~0.02MPa),吸痰管前端以无菌生理盐水润滑后轻轻插入气管插管/套管,深度为气管插管/套管口下遇到阻力后再上提0.5~1.0cm,按吸痰管上方控头开口产生负压,自下而上旋转式吸痰。B组:将吸痰管与吸引器连接,开启吸引器调节吸引压力(13.3~20.0kPa),左手拇指按住吸痰管上方控头开口产生负压,吸痰管前端以无菌蒸馏水润滑后,从插入气管插管/套管口开始,自下而上旋转式吸痰,下送吸痰管至气管插管/套管口下1.0~2.0cm,自下而上旋转式吸痰。

1.3 观察指标 客观指标为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吸痰次数及总量,肺部感染发生率,气道黏膜损伤表现,气道堵塞表现;主观指标为患者的舒适度、耐受性、自觉呼吸困难、恶心、呛咳等症状。

2 结果

2.1 两组吸痰前痰液细菌培养 见表1。

表1 两组吸痰前痰液细菌培养 (n)

2.2 两组吸痰后痰液细菌培养结果 见表2。建立检验假设:H0为两总体肺部感染阳性率相等,即x1=x2=x;H1为两总体痰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不相等,即x1≠x2。计算2统计量,2p=51.923077,当≥xa2,以p≤a的第一关错误概率拒绝H0,否则不拒绝零假设H0,查2分布表,对应=0.05的界值为20.05=3.84,本例计算2p=51.923077,远大于20.05值,所以 P <0.05拒绝零假设,接受H1假设,可以认为两组肺部感染率不等。

表2 两组吸痰后痰液细菌培养结果比较

2.3 两组吸痰后痰液细菌培养结果 见表3。患者客观指标观察结果,两组吸痰前后SaO2的变化,吸痰次数及总量,肺部感染发生率,气道黏膜损伤表现,气道堵塞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主观指标观察结果,两组在舒适度、耐受性、自觉呼吸困难、恶心、呛咳等症状无明显差异。

表3 两组吸痰后并发症比较 n(%)

3 讨论

3.1 及时有效的吸痰是保持气道通畅的重要护理措施 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不能及时有效的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在气道内潴留,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及呼吸道堵塞,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电动吸痰成为清除气道内分泌物的重要手段及保持呼吸道通畅、治疗和预防肺部感染的必要措施。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多为危重患者,自身免疫力低,极易引起内源性感染。而气道内吸痰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如果操作方法不当,则会人为地增加肺部感染发生率,引起外源性感染[1]。因而,吸痰方法的正确选择是有效吸痰的基本保证。

3.2 三步排痰法 一吸(通过雾化吸入,溶解稀释干燥的痰液);二拍(翻身叩背,使附着于肺泡周围、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易于吸出),具体叩背方法:将手掌微屈,在吸气和呼气时叩击胸壁,叩拍频率大约为5次/s,重点叩拍需要引流的部位,最好沿着支气管的大致走向由下往上叩拍,时间1~5min;三吸(吸痰),吸痰前后可提高吸入氧气浓度,机械通气患者可给予100%氧气吸入2min。

3.3 浅层吸痰法吸痰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法 在吸痰过程中,两种方法在患者耐受程度、吸痰次数、吸痰总量、吸痰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证实浅层吸引法吸痰效果优于常规法。

3.4 应用浅层吸引法 当患者有痰时,从插入气管插管/套管口开始,自下而上旋转式吸痰,边吸引边插入吸痰管,避免了常规吸痰时将气道管口处的痰液带至气道深部,从而减少了人为造成肺部感染的机会,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吸痰时由于机械通气暂时中断,同时又因负压吸引将肺内高氧气体吸出,可引起低氧血症,加重脏器的损害[2]。浅层吸引法从插入气管插管/套管口就开始吸痰,先将管口的痰液吸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气道阻塞,空气可进入肺内,避免了常规吸痰时患者持续处于缺氧状态,使氧饱和度急剧下降,而造成严重的并发症。且由于吸痰彻底,延长了吸痰的间隔时间,减少了日吸痰次数,从而减少了由于过多的吸痰而造成气道黏膜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常规吸痰法强调吸痰管不带负压进入气道,避免损伤气道黏膜,但事实上,吸痰管与气道黏膜的接触是造成黏膜损伤的原因,而不是抽吸造成的。在吸痰管未达到插管/套管底部时并不会损伤气道黏膜,只有当吸痰管超过气管插管/套管底部到达气管隆突时才会损伤气道黏膜[3]。因此,浅层吸引法严格掌握吸痰管的插入深度及吸引负压,有效地避免了吸痰管接触气管粘膜和气管隆突处,因而没有造成明显的气道黏膜损伤。

3.5 加强人工气道湿化,保持气道内湿润 正常上呼吸道黏膜具有加温、加湿、滤过和清除呼吸道内异物的功能,呼吸道只有保持湿润,维持分泌物的适当黏度才能保持呼吸道黏膜、纤毛的正常生理功能和防御功能。建立人工气道以后,吸入气体的湿化和温化只能由气管支气管黏膜来完成,易引起气道黏膜干燥,分泌物黏稠,形成痰栓。实验证明,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4]。由此可见,进行有效的气道湿化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经临床实验证实,采用浅层吸引法,通过随吸痰管插入深度调节负压,掌握吸痰时机适时吸痰,减少了因人为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感染,减轻了吸痰时氧饱和度下降的程度,且吸痰彻底,有效改善痰液性状,减少痰量、痰痂及肺部感染的发生,具有吸痰效果好、不良反应小的优点,在患者带管时间、病死率、住ICU的天数、肺部感染的时间和吸痰相关的不适症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从而提高了人工气道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张发,张靖,奚靖,等.气管切开后气道冲洗33例[J].护理学杂志,2004,19(19):32 ~ 34.

[2]瞿佳,胡英,高小红,等.两种吸痰方法所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J].实用临床医学,2005,6(10):124 ~ 126.

[3]肖方红,李智娟,杨菊妃,等.经鼻气管插管吸痰方法的临床研究[J]. 临床护理杂志,2005,4(4):1 ~3.

[4]郎雁娴,陈琴.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2):731.

猜你喜欢
浅层负压套管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大宇弃置井ø244.5mm套管切割打捞作业实践与认识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民用建筑给排水预埋套管施工
浅层换填技术在深厚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四川盆地太阳背斜浅层页岩气储层特征及试采评价
基于浅层曝气原理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
塔河油田套管坐挂异常原因及对策分析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
跟管钻进用套管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