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与分析

2010-06-22 02:10续桂俊
护理研究 2010年21期
关键词:尿管尿路感染导尿管

续桂俊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与分析

续桂俊

留置导尿管导致的尿路感染又称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导尿和留置导尿管是临床各科最普通且经常应用的一项基本操作,也是造成医院内感染的最常见原因之一[1]。尿路感染为重要的医院内感染,其中80%的感染与留置尿管有关,为降低我院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院感科在2009年对全院所有泌尿道插管的病人进行了目标性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2009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期间接受过留置导尿病人307例,剔除放置导尿管前尿培养阳性病人,其中男192例,女115例;年龄<60岁142例,≥60岁165例。

1.2 监测方法 病人均采用一次性二腔、三腔乳胶气囊导尿管和一次性密闭引流袋。在插尿管前,将导尿管与引流袋连接成为无菌的密闭引流系统;严格无菌操作置管。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统一监测表,在病人入院时,由主管医生开始填写表格,内容包括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出院日期、入院日期、诊断、基础疾病、留置尿管及停止时间、膀胱冲洗及尿袋更换频率、会阴护理频率、感染时间、病原菌检验结果等,病人出院时由科室院感监控护士负责收集监测表。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每周2次或3次下科室,与主管医生一起对上述资料进行登记和完善,对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及时查找和分析感染发生的原因,及时给予干预措施。

1.3 判定标准 尿路感染临床症状、尿常规、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浓度≥104 cfu/mL,革兰阴性球菌浓度≥105 cfu/mL,判定为泌尿系统感染。

2 结果

255例病人在尿管留置期间共有18例病人发生菌尿症,感染率为7.06%。而经过监测干预的52例病人在尿管留置期间共有2例病人发生菌尿症,感染率为3.85%。

2.1 不同年龄、性别及基础疾病尿路感染发生率(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性别及基础疾病尿路感染发生率 例(%)

2.2 不同引流袋更换时间、膀胱冲洗、不同留置时间病人尿路感染发生率(见表2)

表2 不同引流袋更换时间、膀胱冲洗、不同留置时间病人尿路感染发生率 例(%)

3 讨论

3.1 尿路感染的致病菌 有研究,大肠埃希氏杆菌是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占38%,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等。值得注意的是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也有很高的检出率,而且这两种病原菌有很强的耐药性,治疗难度较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还有2例发生真菌感染,主要原因为长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从而导致体内菌群失调,滥用抗生素再次向我们敲响警钟。

3.2 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3.2.1 破坏正常无菌环境 正常情况下泌尿系是一无菌环境,当导尿管插入并留置时,为细菌进入泌尿系打开了一条通道,尿道外的细菌通过尿管逆行到膀胱以上的泌尿器官,且导尿管作为人体的异物,破坏了尿道的正常生理环境,破坏了膀胱对细菌的机械防御,影响了膀胱对细菌的正常冲刷作用。在机体抵抗力低下或泌尿系内环境改变时,细菌容易繁殖生长。护理人员在插尿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格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进行尿管护理时操作要认真,特别是固定尿管的左手必须保持无菌,同时要保证见尿后再插入尿道的尿管应绝对无菌。避免污染导尿管可有效阻止插管时细菌侵入。

3.2.2 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与性别有关 女性病人明显多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尿道较短,且女性尿道周围的病原菌定植率较高有关[2],对女性病人在施行留置导尿时,更应掌握导尿和留置尿管的适应证,保持外阴部清洁,每天用碘伏消毒外阴,一定程度上可防止细菌从尿道处上行感染。

3.2.3 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基础疾病有关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严重胸脑外伤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病人在留置尿管期间容易发生菌尿症,这些病人大多年老体弱,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并常伴有其他疾病,病情较为严重和复杂,在侵入性医疗操作时很容易诱发外源性或内源性感染;作为一组特殊的易感病人,在尿管留置期间必须密切关注尿管的无菌性和密闭性,保持引流尿液通畅,避免尿管/引流袋弯曲受压,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反流,随时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及尿量,一旦发生尿道口污染,应进行早期局部治疗,防止细菌逆行感染[3]。

3.2.4 引流袋更换间隔时间 在本组研究中,每天1次与3 d 1次更换和菌尿发生率差异显著(χ2=9.54,P<0.01)。频繁更换引流袋只能造成密闭系统的开放,增加感染机会。因此,确保尿管、引流管连接处完全密闭是减少尿路感染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留置尿管7 d以上病人集尿管及引流袋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混浊或结晶现象。因此置管1周以内集尿袋更换1次为宜,留置时间较长者引流袋更换每周2次较为适宜,严格执行密闭式引流,使菌尿发生时间推迟。

3.2.5 膀胱冲洗组菌尿发生率高于不冲洗组 生理盐水250 mL+庆大霉素8×104U,每天2次进行膀胱冲洗,菌尿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冲洗组,其原因:冲洗可损伤膀胱表面黏膜,使细胞脱落,破坏膀胱黏膜自身防御机制,黏膜受损或因化学性刺激增加了感染的机会,造成化学性膀胱炎而加重尿路感染。由于集尿系统反复打开通过冲洗液、冲洗管和护士的手等途径引起外源性感染。钟秀玲等[4]认为,膀胱冲洗中应用抗生素无任何好处,反而会促使形成耐药菌株。对留置导尿的病人,在病情许可情况下鼓励多饮水,已达到多排尿而进行生理性膀胱冲洗的目的,每日饮水不少于 1 500 mL~2 000 mL,平均尿量 50 mL/h左右。

3.2.6 留置尿管时间与菌尿发生率呈正相关 7 d菌尿率明显高于4 d,长期留置于膀胱内的导尿管表面有适合细菌生长的生物膜[5],易引起菌尿。引流袋下端排出口定时松动放尿,也会污染引流袋。说明菌尿随着留置尿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留置尿管时间越长,引起尿路感染的机会越高。应树立插入尿管就会引起感染的观念,严格掌握导尿指证,不能用留置导尿解决尿失禁和记录出入量问题。对已留置导尿的病人,注意训练自主排尿功能。采用个体化放尿方法,根据病人尿意和膀胱充盈来决定放尿时间,尽早恢复膀胱收缩功能,尽可能在8 d内拔除尿管,有效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导尿是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预防尿路感染的最好方法是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掌握导尿指证;尽量不插管;留置尿管后要严格进行尿管护理;不进行膀胱冲洗,引流袋更换每周2次,尽量缩短留置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使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

[1] 刘兵,王嘉,李利华.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预防对策及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3):191.

[2] 申正义,田德英.医院感染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989-1005.

[3] 张建平.导尿及留置尿管病人泌尿系统感染的探讨[J].家庭护士,2008,6(4C):1072.

[4] 钟秀玲,程棣妍.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70.

[5] 徐敏.留置导尿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5):368.

(本文编辑 吕佩)

Targeted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catheter-rel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Xu Guijun
(People's Hospital of Qingxu County Shanxi Provice,Shanxi 030400 China)

[目的]分析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09年307例病人在住院期间接受过留置尿管病人的菌尿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监测前菌尿症感染率为7.06%,监测干预后感染率为3.85%。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与性别有关,女性病人明显多于男性;更换引流袋的时间和病人的菌尿明显相关,3 d更换引流袋的菌尿发生率低于每天更换者(P<0.01);膀胱冲洗菌尿的发生率高于不冲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置尿管的时间越久,菌尿的发生率越高(P<0.01);尿路感染的发生还与某些基础疾病有关。[结论]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证,严格无菌操作,留置尿管后不行膀胱冲洗,引流袋每周更换2次,缩短尿管留置时间,对有严重基础疾病病人采取监控措施能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

导尿管;尿路感染;监测;干预

R471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0.21.031

1009-6493(2010)7C-1932-02

续桂俊(1970—),女,太原市清徐人,护士长,主管护师,本科,工作单位:030400,山西省清徐县人民医院。

2010-04-02)

猜你喜欢
尿管尿路感染导尿管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老年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合理应用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患者留置尿管期间两种护理措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