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腹泻71例的临床观察

2010-06-23 08:41董晋宝陈凯军
中外医疗 2010年1期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脾虚

董晋宝 陈凯军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人民医院 山西晋城 048000)

腹泻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我院2005年5月至2008年7月应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腹泻,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5月至2008年7月符合诊断的患者共138例,其中男87例,女51例,年龄19~70岁,平均51岁。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慢性泄泻的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大便稀薄或如水样,次数增多,每日3次以上。可伴腹胀腹痛等症;(2)起病缓慢,病程2个月以上,反复发作,症状时轻时重;(3)饮食不当、受寒凉或情绪变化可诱发;(4)大便常规正常或可见少许红、白细胞,大便培养致病菌阳性或阴性。

1.2.2 排除标准 (1)急性泄泻;(2)大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和红细胞,属侵袭性腹泻者;(3)年龄<18岁,>70岁;(4)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

(1)将1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对照组(62例)。治疗组中男性49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49岁。对照组中男38例,女24例,平均年龄51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参苓白术散组):给予常规治疗加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照组(思密达组):常规治疗加思密达每日3次,每次1袋。

(2)参苓白术散散加减。基本方: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炒甘草、白术、山药。随证加减:寒湿困脾型加藿香、苏梗、干姜;肠道湿热型加葛根、黄连;食滞胃肠型加槟榔、神曲;肝气郁滞型加枳壳、厚朴;脾气虚弱型加党参、黄芪;肾阳亏虚型加制附子、干姜;腹痛明显加木香、元胡。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mL,分2次服用。10d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3)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定疗效。治愈:大便正常,其他症状消失,临床检验正常。好转: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其他症状改善。未愈:症状未见改善。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2组比较有效率有显著差异性,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即参苓白术散组疗效好。

3 讨论

慢性腹泻是指长时间排便次数增多,泻下溏薄如水样,或夹有粘冻的一种常见肠道疾病。发生的原因很多,有器质性病变,如炎性肠病、痢疾、肠癌等,也有功能性腹泻如肠易激综合症等。

一般认为脾虚湿胜是慢性泄泻发生的重要因素,外因与湿邪关系最大,《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湿胜则濡泄“,内因与脾虚关系最为密切,《景岳全书·泄泻论证篇》:“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参苓白术散是治疗腹泻名方,君以人参、山药、莲子益气健脾和胃止泻;臣以白术、茯苓、薏苡仁、扁豆健脾渗湿;佐以砂仁、陈皮理气宽胸;桔梗载药上行,炒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共为使。诸药合用益脾与渗湿、行气同施,补中有行,行中有止,清浊各行其道,杜生湿之源,化已成之湿,药力平和,温而不燥,升降调和,呕吐泻利自然可愈。参苓白术散能修复胃肠黏膜,维持胃肠道黏膜屏障从而有明显的止泻作用[1]。陈军林等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难治性胃泻,提示中药健脾益气和温补脾胃,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2]。参苓白术散还具有扶植厌氧菌和抑制需氧菌之调整功能,尤其是通过扶植健康因子双歧杆菌、强烈抑制主要耐药性菌株肠球菌等,达成菌群调整[3]。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本方具有调节胃肠运动的功能,小剂量时对肠道蠕动有兴奋作用,大剂量则有抑制作用,可解除肠道痉挛;能增强肠道对水的吸收,缓解腹泻。

[1]韩海荣,宋观礼,胡申.参苓白术散对大黄引起的脾虚泄泻作用机制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15~16.

[2]陈军林,蔡忠钦.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难治性腹泻54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1):55~56.

[3]维俊,周邦靖.参苓白术散对小鼠脾虚模型肠道菌群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8):530~533.

猜你喜欢
参苓白术散脾虚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周素芳运用参苓固肠颗粒治疗泄泻经验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40例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脂肪肝36例
脾虚证的辨证要点与临床举隅
参苓灌洗液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