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另类“制造商”

2010-06-27 11:00林鸣
大众标准化 2010年10期
关键词:洋快餐铅中毒宝贵

■ 林鸣

要消费就得有产品,要产品就离不开制造。试想假如没有辛勤开拓、拼命赢利的制造商,人类的物质生活该是多么的黯淡啊。不过,世上还有一种动机不纯的“制造商”,这些人的“职责”就是诱导和欺骗消费者,把他们彻底变胖、变懒、变傻,变成病人。

大伙儿还记得几年前闹过的“铅”风波吧——当时,少数企业出于经济利益的目的,故意夸大铅中毒以获取经济利益。事后有关人士分析,事实上,从检测机构到推销药品和保健品,在这场“铅中毒”风波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商业链。首先,他们有意制造恐慌,使铅中毒的孩子比例听起来不断扩大。有的企业会利用家长的恐惧心理,在市区设立检测点,找几个工作人员穿上白大褂进行检测,几乎所有被“检查”的孩子都被检出“超标”。其实,所谓的“测试”依据就是一个叫做“锌卟啉”的指标。据专家说,锌卟啉的测定结果一定要排除缺铁性贫血的因素,单一的锌卟啉测定结果不能作为儿童铅中毒的诊断依据。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在医院检查好好的,但在外面一查就“超标”。孩儿“病”了?这儿有“特效药”!众家长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赶紧买“药”,药商则抓住“机遇”,劝说消费者一次购买一个疗程上千元的药品。怪不得家长气愤地质问:“到底是铅中毒还是钱中毒?!”

中国人向来认为:“杂食者、美食也,广食者、营养也”。而“洋快餐”的品种则非常单一。目前,全世界的有识之士共同声讨:肥胖和吸烟一样,已成为公众健康问题,应该“把快餐赶出校园”。应该说,洋快餐自问世以来,其最大的“贡献”就是制造出大量胖子和危险疾病患者。

某些劣质电视、电台节目也是个“祸害”。它能把一国人“拴”在沙发上,用花花绿绿、粗制滥造的节目,无情地换走你宝贵的时间以及健康。

要说某些“傻子”是电视制造的,那么谁制造了“聋子”?答案是“mp3”。随着数码音乐播放器(mp3)日趋普及,不少青少年机不离身,而且音量常常开得很高。他们没想到,久而久之,自己的听觉会遭受损害。西方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天天听mp3的青少年,很有可能早在40岁便会失去听觉。而正常情况下,一般人到六七十岁听觉才会退化。这真是令人恐怖的事情——为了片刻刺激,竟然要交换出宝贵的听力,提前30年变成“聋子”!有关科研机构建议,使用mp3时音量不要超出最高音量的6成,而且收听时间不要连续超过60分钟。孩儿们,不如把mp3关掉,到森林和田野里去聆听清脆的鸟鸣吧。

汽车是个好东西。一下子塞满了我们的城市。在商业鼓噪下,人们对这一代步工具产生了强烈依赖性。害得许多成人忘了双腿还能干啥、孩子没有汽车接送就不上学。一位女士的故事最能说明问题:一天,汽车被送到了4S店。她的脸上立即布满愁云:“没了车,我怎么去买菜啊?”眼下,在大洋彼岸,人们正在开展“救救美国”的运动——动员大家走路。我对此根本不乐观:您瞧瞧那个国家胖得——快把地球给压歪了。

现代人醉心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已经陷入了不小的恐慌,许多人还染上了挥之不去的“依赖症”。他们的双腿被车轱辘取代,耳朵长在了手机上,胃口寄存在洋快餐店,离开手机就犯呆,两天不去“网吧”基本就痴呆……最可怕的是,思维成了某些糟糕的所谓主持人的“跑马场”,任凭践踏——坐在超大屏幕彩电前,我们只会跟着人家傻笑点头,因而丧失了宝贵的独立思考能力!毋庸置疑,世上有一伙只顾赚钱、缺乏责任感,专一制造麻烦和病患的家伙。我们应该对他们保持高度警惕。有必要的话,大伙儿可以拿出种种证据,对这类“制造商”实施问责——瞧瞧你们干的“好事”!

猜你喜欢
洋快餐铅中毒宝贵
洋快餐变“土”
第二章 宝贵的地下水
时间宝贵 等
洋快餐少吃为妙
知青春之宝贵
铅中毒的诊断及治疗
不宜用洋快餐做孩子的奖品
舌尖上的洋快餐,谁更健康?
150例铅中毒儿童临床分析
铅和罗马帝国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