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竞争力研究

2010-06-30 01:11甘蓉蓉夏安桃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5期
关键词:城市群分值竞争力

□文/甘蓉蓉 夏安桃

一、长株潭城市群简介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由长沙、湘潭、株洲三市组成。三市呈品字形布局,两两相距不过40公里,且有京珠高速、京广铁路及湘江水道联系,自古便交流甚密。其中,长沙是湖南省的省会城市,近年来发展迅速,是湖南的行政、文化中心。株洲在五十年代才单独设市,但由于京广铁路与浙赣铁路在此交汇,因而成为著名的交通枢纽,优良的交通区位促使其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中的机械工程制造发展良好,成为湖南省工业发展的“后起之秀”,而湘潭是毛主席的故乡,建国初期有许多重要的国防军事工业布局于此,是湖南省的老工业基地与红色旅游基地。三市自古一体,但由于行政区划的原因,三市一体化进程较慢,因而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是一个缓慢向前推进的过程。2004年国家提出中部崛起战略,明确提出将长株潭城市群定位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又获批成为国家的两型社会实验区,2009年长株潭两型办成立,以上这些都是长株潭城市群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但从目前来看,无论从全国角度还是从区域角度,长株潭城市群的竞争力都有待提高。

二、研究方法

城市群竞争力是指城市群具有经济持续增长、社会持续发展、人们福利持续增加的能力。其主要表现在:城市群的规模,城市群城市化的推进程度;城市群的开放程度及投资效率;城市群中心城市的经济、人口集聚能力及产业的辐射能力;城市群城镇体系的完善程度,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经济社会联系度;城市群的产业升级能力、创新能力等。

为科学评价长株潭城市群竞争力,本文选择中部地区有代表性的城市群作为样本城市群,与长株潭城市群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包括中原城市群,主要由郑州、洛阳、开封、焦作、新乡、平顶山、许昌、漯河等9个城市组成;大武汉城市圈,主要由武汉、孝感、黄冈、天门、潜江、仙桃、鄂州、咸宁、黄石等9个城市组成;皖江城市带,主要由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安庆、滁州、巢湖、宜城等8市组成;环鄱阳湖城市群,主要由景德镇、九江、南昌、鹰潭、上饶等5市组成。之所以选择以上5个样本城市群,主要是因为大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已被纳入中央中部崛起的战略部署,且这四大城市群发展迅速,在中部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选择环鄱阳湖城市群主要是因为该城市群具有一定的特色,以生态经济圈为发展目标,且为江西省重点建设区域。

本文在对上述5个城市群的竞争能力进行计算时,主要采用的是德尔菲法与因子分析法。德尔菲法所涉及的就是请相关的老师对一系列的指标及权重打分,而因子分析法主要通过SPSS软件完成。

三、长株潭城市群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表1 城市群竞争力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由于在计算城市群竞争力时,某些指标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后,会失去原指标所代表的意义,使得分析过程中丢失大量信息,因而本文将城市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归为两类:一类称之为城市群软竞争力指标体系,其主要包括城市群城镇体系发育程度和中心城市带动辐射能力两个子指标体系,共13个具体指标;另一类称之为城市群硬竞争力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总量、经济效益、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科技文化、开放程度、环境质量等7个子指标体系,共43个具体指标。即,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硬竞争力+软竞争力。(表1)

(二)城市群软竞争力的计算。利用德尔菲法计算城市群软竞争力,将各项指标得分值分为五级:第一级,实际指标值对城市群竞争力贡献很大;第二级,实际指标值对城市群竞争力贡献较大;第三级,实际贡献较小;第四级,实际指标值对城市群综合竞争力有损害,但损害不大;第五级,实际损害较大。第一级的分值介于0.7~1.0之间,第二级的分值介于0.4~0.7之间,第三级的分值介于0.1~0.4之间,第四级的分值介于-0.3~0.1之间,第五级的分值介于-0.6~-0.3之间。根据回收的调查表情况,得出每个具体指标的权重及样本城市群的指标得分,最后计算出样本城市群软竞争力。(表2)

(三)城市群硬竞争力的计算。城市群硬竞争力的计算主要通过因子分析法,借助SPSS软件,计算出样本城市群的竞争力。具体步骤如下:①将观测指标标准化,计算所有变量的相关矩阵;②提取主因子。通过计算R的特征值,并根据特征根所确定的相应的特征向量,再计算特征根的方差率和累计贡献率。根据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确定主因子的个数和相应的特征向量矩阵(表3);③进行因子旋转。这一步的目的是通过坐标变换使因子的实际意义更容易解释;④计算各主因子的分值。因子分值是各个因子在每个城市群上的得分值,将公因子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即可计算各城市群的主因子值(表4);⑤计算综合评价总得分值。以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每个城市群硬竞争力得分,也就是各主因子的得分乘以其对应的方差率。(表5)

表2 城市群软竞争力得分

表3 Tot al Vari ance Expl ai ned(总方差分解)

表4 主成分得分分值表

表5 城市群硬竞争力得分表

根据模型计算出的主因子的得分,有一部分为负值,这里的负值并不表示被评价城市群竞争力的真正含义,而是说明该城市群竞争力处于被评价城市群的平均水平之下。主因子得分值为正值,说明该城市群的竞争力位于平均水平之上。

(四)城市群综合竞争力计算。综合表2与表5,得到城市群竞争力的综合得分表。(表6)

表6 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得分表

(五)长株潭城市群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从以上结果来看,在城市群的硬竞争力方面,大武汉城市圈的得分最高,长株潭城市群位列第三,略微低于中原城市群;较之江西省、安徽省的城市群则处于优势地位。在城市群的软竞争力方面,依然是大武汉城市圈领先,而长株潭城市群位列第2。虽与大武汉城市圈有一定差距,但差距不大。在城市群综合竞争力方面,长株潭城市群略高于中原城市群,低于大武汉城市圈。这主要是因为长株潭城市群规模偏小,且长沙的经济实力弱于武汉。

四、长株潭城市群竞争力提升方略

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现状与城市群竞争力的因子分析,根据城市群的形成、演化、发展的规律和趋势,长株潭城市群竞争力的提升应从区域整体出发,在合作中发挥竞争优势,形成合力,推动中部崛起。

在城市群的空间布局方面,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应以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等为主轴;以319国道、320国道和上昆高速公路为次轴;以湘乡—韶山—宁乡公路和106国道为辅轴,形成以长沙、株洲、湘潭城区为中心结点的三纵两横“冉字型结构”。在产业结构方面,长株潭三市应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技术重点,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各自的核心技术及产业。长沙应重点加快知识创新体系的建设,将力量集中于具有相对优势或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技术领域,实现技术跨越。株洲、湘潭要积极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重点抓好大型骨干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的建设。在城市群的基础设施方面,应加快长潭西线、长株等高速公路建设,形成三市高速环线,推进城市群轨道交通建设。全面打通接受珠三角、长三角辐射,并辐射全省和国家中西部地区的通道。在城市群的科技文化服务方面,应发挥湖湘文化特色,积极发展大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升级,壮大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娱演艺、体育服务、动漫游戏、会展等6个主导产业,将长株潭地区建设成为全国最具大众化的综合性文化娱乐中心。在城市群的生态环境方面,长株潭城市群应着眼于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源、森林、湿地等重要资源,共建安全的生态环境体系,积极推进湘江生态经济带建设。

[1]王发曾,刘静玉.中原城市群整合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胡小韦.博斯腾湖水质综合评价因子分析方法 [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1.

[3]扬兰桥.中部六省主要城市竞争力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06.

[4]董力三,张文佳.长株潭城市群——中部新经济增长级的初步分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7.3.

[5]罗海藩.省域城镇化战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城市群分值竞争力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日本竞争力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宿迁城镇居民医保按病种分值结算初探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