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投资正当时

2010-06-30 01:13
市场瞭望·投资者 2010年11期
关键词:海西福建纺织

程 香

5月17日下午,福州西湖宾馆聚贤厅里,等待上台签约的回乡企业家排起了长队。会场上,海内外回乡闽商热情高涨,“回乡投资正当时”成了企业家们的共同心声。

5月17日,第三届闽商大会开幕,民资“回归工程”成了这次大会的热点。在项目签约仪式上,共签约51个项目,投资总额近140亿人民币。

闽商看好海西机遇

记者从福州市回归办了解到,此次闽商大会上,福州市就有12个回归制造业项目签约,投资总金额为52.7亿元人民币、3000万美元。项目涉及有:新能源开发生产、塑胶制品生产、纺织类生产,以及物联网和无线技术等。签约的项目涉及到海西高新园、福清市、长乐市、连江县、马尾区、罗源县。

据统计,2002~2009年,福州上亿元民资的“回归”项目共计有150项,投资总金额441.12亿元,项目涉及房地产、钢铁、纺织、酒店、农业、水产、物流、仓储、娱乐等行业领域。其中仅深圳市福州商会就采取抱团投资方式参与了10多个回归工业项目,总投资额达26亿元。而长乐市几年来接受回归资金投资也超过100亿元。今年以来,“回归潮”持续升温,又有39个项目“回归”,投资额达86.49亿元。

福州市回归办主任郭荣贵告诉记者,福州民间资本雄厚,很多企业家乐意返乡兴业,但苦于没有好项目。回归办的成立无疑为企业家们开启了一盏“回乡投资指路明灯”。仅在回归办赴各异地商会进行的首次推介活动中,便一举促成41个回归项目意向,目前有11个项目已落实,投资总额85亿元。

原本在广西创业投资的陈美栋先生,此次回乡计划投资1.2亿元,拟在海西高新园区内施展拳脚,项目选择上将关注新能源环保。“为什么会回乡投资?一则是感觉海西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机,我们看好海西的明天。二则是对家乡深厚的情谊,有能力投资了当然要投资家乡。”他对记者说。

在美国做餐饮的林先生,积累了一定的原始资金后,就谋划着回国创业了。他投资了3000万元从永安引入了温泉项目。谈及回乡创业投资的感想,林先生感慨说,在国外打拼多年,心却始终情系故乡,一旦有能力了,都想回来。而且和他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应该说,海外闽商回乡投资,是大势所趋。”他说。

离开泉州快20年的阮志雄先生,多年来在香港和天津做贸易和投资。他是天津福建商会的会长,这次闽商大会,他带了5位在津闽商回家看看。“借这次机会,了解商机,了解市场。”他对本刊记说,“是否投资,还要再做决定。不过,光是感受一下这氛围,也挺好的。”

传统产业引领回归资金

在福州市12个制造业回归项目中,纺织项目就占了5个,超过10亿元的有两个,总金额达30.5亿元。福建作为纺织服装大省,不管是长乐也好,泉州电好,传统纺织仍是企业家愿意投资的行业。

记者了解到,此次纺织项目也以传统投资为主,包括征地,生产棉纺,提供就业岗位等。其中,最大的一笔投资来自长乐新华源纺织,董事长陈宗立拟在长乐人创业基地启动区征地436亩,主要生产棉纺、服装面料。项目投产后可提供5000个就业岗位,年产值可达20亿元,年利税达1.5亿元。此外,锦源纺织拟在长乐人创业基地启动区征地424亩,主要生产棉纱纺织品。项目投产后可提供1500多个就业岗位,年产值可达9亿元,年利税达1000万元。

在泉州,纺织行业同样受企业家青睐。大发科技集团副总经理陈树毅先生告诉记者,大发集团此次投资1000万美元,在晋江搭建一个物流和金融结合的平台,为纺织企业银行抵押、小额贷款服务。他坦言,作为福建乡亲,投资家乡,为地方经济做贡献,是件自豪事。而且,现在地方政府扶持力度也比较大,企业对区域经济也非常熟悉,做起来如鱼得水。

投资环境成闽商最关心的话题

离开福建已经40年的黄先生,是南安老乡。多年来在香港创业投资,在深圳也办过工厂,还担任着深圳市福建企业协会副会长职务。现在,黄老先生已将事业交给接班人,退休后“解甲不归田”,做起公共事业,除了深圳市福建企业协会外,他还在香港南安工会等7家组织担任职务。

此次闽商大会,黄先生回来领取了“公益事业特别贡献奖”,亦带了几位港籍福建企业家回乡看看。“我们年轻的时候,根本找不到工作,不得已沦落到香港打工。现在,不用跑那么远,在家门口就有很多的机会,就看怎么去抓住。”黄先生对记者说,他还表示,如果是早几年海西有这么好的机会,一定会回来投资。

当问起在外的闽商回乡投资最关心的话题时,黄先生说,大部分企业家都关心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政策,是否有一定的倾斜。其次是税收,是否优惠。最后,基础设施是否完善,交通是否便利。这也是回乡闽商共同关注的话题。

10年前被湖北宜昌招商引资的郑瑞贞女士,是福清人。在湖北从事矿山开发、房地产开发、农业种植等,企业资产达到近1()亿元。近年来,她也十分关注家乡发展。去年,她甚至回乡注册了公司,做进出口贸易。却因为报税非常麻烦,跑工商部门都跑了半年。后来,她断了回乡投资的念想,将公司报停了。

除了政策、税收、土地的优惠外,对回乡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政府的服务职能。政府职能如何从管理型走向服务型,为企业创造方便、高效的投资环境,这才是为闽商打开回乡创业大门的关键。

“我也常和老乡们联络,说资产做到这么多,是不是拿一点回家乡。大家都有这念头,却因为在家乡没有合适的人才,和政府也不熟,回乡并不容易。”郑瑞贞对记者说。

不过,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无论回不回乡的闽商们对海西前景都充满乐观期待。“相信再过十年、八年,福建会和上海、广州、深圳有得比。”一位回乡投资的台湾企业家说,“朱镕基说过,全世界各个民族都很聪明,中华民族却是最聪明的。而我们闽商,又是中华民族中最聪明的。爱拼才会赢,努力奋斗,家乡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猜你喜欢
海西福建纺织
物流告急,纺织企业发出呼吁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孙海西、甘赛雄作品
那个梦
福建艺术战“疫”
纺织服装企业捐款捐物一览表
大自然,令我陶醉
以五大发展为引领开启海西新征程
对2015年福建高考三角函数题的反思与别解
建州初期天峻从政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