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正在改变的“小趋势”

2010-07-05 07:55肖锋胡尧熙
37°女人 2010年7期

肖锋 胡尧熙

我们的生活正呈现出众多的“小趋势”,这些“小趋势”不再是占据人口1%以下,以生活方式区分的“族”,它们特征鲜明,是在萌芽状态的,是最具创意的,又是最具生命力的。

26岁还是小屁孩儿

16岁后犯罪可以入档,18岁是社会意义上的成年,21岁方可以结婚:而将来这些法学上、社会学上与伦理学上的成年年龄将统统后移到26岁。医疗技术的进步、身体发育早熟化与高昂的生活成本将使“孩子般的大人”成为社会主流,而男人可能要工作到70岁才可以退休(女人65岁)。我们将拥有一个有史以来最漫长的青春期。或许,家庭将更加稳固(假使还有婚姻的话),而成功的定义将被改写。

高龄奶爸

网络泡沫时IT精英喊出“35岁退休”的口号。而今经济不景气让美国人开始延长退休年龄,中国人退休保障更是没着落,以房养老似乎最保险。35岁退休渐行渐远,35岁后中年生子却正当其时,由此催生出高龄奶爸一族。同学聚会时,别家孩子都打酱油了,自己的刚满地爬。高龄生子,孩子通常体弱多病,但肯定聪明。生命质量提高,高龄奶爸生育并非难事,并且他们拥有获取年轻女性青睐的资本——他们能给予孩子更好的教育、更多的机会。高龄奶爸需要工作更长时间,并且更晚退休,以便在晚年时支付孩子的大学学费或出国费用,或许还有购房首付。

没得退休了

2008年,中国人的出生率是1.229%,在新千年以后继续走低。丁克和“421”家庭正在成为主流,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时间会比想象的更早。有关部门统计,如果出生率继续降低,到2040年,中国最年轻的女人会是40岁,最年轻的男人会是38岁。一面是社保体系的巨大缺口,一面是独生子女养老能力有限,退休时间的延后似乎不可避免。所以只能做好准备,从60岁起,重新自给自足,自力更生。

不能长时间集中精力了

谁能长时间集中精力,谁就是干才。可这样的干才越来越稀缺。老板们逼是逼不出干才来的。人们集中精力的时间正在缩短,60秒电视广告缩减为30秒了,互联网广告的长度是15秒。市场营销专家还有政治家,注意到患有注意力缺陷障碍症的人越来越多,拍广告或搞演说都以纳秒为单位。这种状态即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谓“持续的心不在焉”,“三分钟热度文化”改变了我们的阅读习惯,甚至大脑结构——Google改变人脑进化方向,心不在焉的工作方式将改变人类心智。

名片上印“围脖”地址

还没有围脖吗?这个在中国叫微博、在美国叫Twitter的新工具是2009年最火的网际沟通工具。可以是一句话、一张图、一个链接,可以随时发布感慨、晾晒心情、记录思想、宣泄感情,字数限制更是让莎士比亚与平民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微博是典型的Web3.0时代的新产物,让表达變得极其简单,而且超具现场感。所以,在下次印名片时,除了电话、E-mail、MSN外,别忘了加条“围脖”。

慢比快贵

书店变成书吧,放弃工业现成品选择手工定制,放弃旅行团导游选择度假,慢比快贵,因为消费体验和品质已改变。“慢快递”是一家开在798艺术区的小店,说它是快递,不如说是规定日期的投递。它可以帮你在20年后给妻子送一束鲜花,或者为很可能见不着面的孙子留一封信。这种浪漫与时尚逆行,作为有创意的商业模式却击中人心。

住得越来越迷你

一个价值30块钱的直径1米的塑料桶,如果出现在上海静安区久光百货附近的公寓里,它的占地面积价值1万。各种小户型公寓的出现与地价直接挂钩,小排量车与油费直接挂钩。《佐藤可士和的超级整理术》的大热预示着空间的利用率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被压缩和精简,这是大城市蜗居者的精明妥协。将来或许会有更多人生存在胶囊旅馆、蜂巢公寓中。

名牌全都是租的

现在已经出现了一批常常租赁衣服、包、汽车等生活用品使用的年轻人,尤以租赁名牌为主。《欲望都市》电影中,女主角凯莉·布兰肖需要招聘一名私人助理,前来应聘的黑人女孩亮出租赁的Chanel包,并以自豪的语气大肆介绍网站、租金和租期,凯莉立刻聘用了她,并认为这是时尚嗅觉而非打肿脸充胖子。租赁名牌出席必要场合不再是扮上流社会的特征,反而是年轻人在薪水有限的情况下,不强行饿肚子购买名牌包而保持体面的方式。

有钱、有品,吃有机

有机食品是食品的未来。不化学、无添加、经认证、有包装,才构成有机食品。它保护土壤与生态,增强人体免疫力,同时价格高出常规产品数倍。过去,农民自产自销的食品被认为天然无污染;如今,传统的耕作方式因效率低下而失宠,有机食品被敬若上宾。它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给人以营养价值高和健康风险低的暗示,成为少数人花更多钱才能买到的安全感和生活品位之选。

女性更需要车

在2008年2月的一次调查中显示,各个年龄段的女性消费者购车的主要目的是代步。25岁以下的女性消费者购车为方便郊游和购物;26岁~40岁的女性购车为接送孩子和方便郊游;41岁以上的女性购车用途则包括了商务需要。当原本与汽车绝缘的女性时尚杂志开始为大众甲壳虫、宝马MINI Cooper等汽车品牌进行商业策划的时候,女人由购车“参谋团”正式转型为“自主团”。

在他城买二房

不是有钱人在适宜居住的城市拥有一栋度假别墅,也不是城里的打工仔在村里盖下一栋房子,而是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考虑在别的城市购买第二居所,成为一个“分身人”,为了短暂逃离打拼的城市时有个舒服的落脚处,或北方人为了享有一个温暖的南国冬天。而更现实主义的版本,则不过是因为已无能力在生活的一线城市置房,只能去房价尚可承受的二线城市做个投资。但无论如何,“飘一代”也在出生地和生存地之外,拥有了第三个城市。

将小孩儿送到私立学校

教育产业化逐渐滋养出民间办学的条件,中国的民办私立学校和美国的私立学校不可同日而语,但“私立”二字始终隐喻着“贵族”的含义。最负有盛名的私立学校是昆明市弥勒县的红河学校,这个由烟厂出资修建的学校,整个校区都参照美国标准建成,遍地外教,很快成为云南富豪心目中的教育圣地。教育产业化的浪潮之后是教育精英化,面对20年后的社会竞争,越来越多的父母立志把小孩送进私立学校。

拼音打字不会写

为了便于保存,更多的文本将以电子形式保存,甚至连小学生作文也要提交打印版。拼音的使用保证输入法成为一个无门槛的小软件,只要知道读音就能打字,任何人都能轻松使用。然而拼音输入法的最大缺点在于,完成了输入,弱化了对汉字的记忆。越来越智能的软件使人们用最简化的手指运动就能打出最复杂的词组,越来越多人提笔忘字,强大的联想功能也让拼音输入法的错误率远远高过五笔输入法。

不要小孩儿,养条狗

“交个女朋友,还是养条狗?”何勇在10多年前就这么唱道。这是旧愤怒,如今有了新郁闷——养个小孩子,不如养条狗。坦率地讲,你养不起小孩儿:你房子不够大;你跟医院院长、学校校长都不熟;社会复杂你教不了他;你自己都还小,还在贪玩儿;你早上7点起不了床来热牛奶,你不愿放弃在客厅里裸奔的乐趣。所以,你只好养了条狗。

永远不买房

任志强说“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的确难听,不过他说“居者有其屋”应改为“居者有其所”,倒是在理。与其被高房价劫持,不如想开点儿,有地方住就行。一直住酒店、坚决不买房又过得很开心的现成例子是唐骏,他不认为有了房子会带来安全感,相反“有钱的安全感更大”。你当然不是唐骏,但你也可以像他那样,理直气壮地说,住租来的房子没什么丢人的。

LV是城市的发达指标

普华永道大胆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会成为全球奢侈品的最大买家。因此,一个城市有没有像LV这样的奢侈品牌专卖店,跟城市的发达程度、经济实力没有直接的关联,但绝对跟居民的幸福感水平直接相关。武汉没有LV店,马上有人出来呼吁“我们应该奋进了,应该崛起了”。早些年哈根达斯、星巴克是类似的衡量指标,现在则三级跳升级到LV、杰尼亚级别了。

不存钱

中国居民储蓄存款总额已经高达22.5万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零储蓄人群越来越多。听着很怪异吧,不过现实就是如此。无论你储蓄的速度有多快,你永远不够支付房价、学费、油价、通胀、生一次病、给孩子报一个幼儿MBA课程。所以,你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把钱放在银行里慢慢变少。

养猪种菜自己来

作家吴晓波说过,在今天的中国,不管有钱没钱,在空气和食品选择上,穷人和富人是一样的待遇,没得选择。所以丁磊在浙江养起了猪,一是生意,再就是怕死,因为什么东西能吃实在心里没底。当然最好是自家有地,养猪、养鸡、种菜,自力更生确保安全;次之则租地,让人种放心菜,不时去看看就当郊游了;再不然,也可以学专栏作家王迩淞,自己做酸奶喝。

拖延症患者

截止期限的作用不是提高效率,而是制造拖延症患者。交提案、交作业、交房、交稿、交税、付工钱……对于所有从你这儿给别人的东西,你都倾向于在最后一刻交。反正我们的成人已经拖到了中年,反正我们的经济独立已经拖到了结婚生子之后,反正我们的买房已经拖到了专家们认定的永远不可能,反正我们的人均寿命已经拖到了前所未有的长,不如让我们手上的事情再拖一会儿。

城里人想当山民

各大公司组织员工放松短休,无非春天登山、夏天漂流、秋天采摘、冬天烧烤,周末近郊旅游是城市山民的前身。人们不想摆脱城市生活的便捷和人脉,又对自然极度向往,所以,一半时间在都市游荡,一半时间在野外跋涉成为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只是成为城市山民的同时还要拥有文艺青年的情怀,又要有中产的经济实力,还要有一份不坐班的工作。

睡得越来越少

为了不熬夜,不如就通宵,城市人的睡眠变得越来越少。我们要工作,于是睡得少;我们要娱乐,于是睡得少。我们开心,于是睡得少;我们焦虑,于是睡得少。白天的时间永远是别人的,只有晚上的时间才供我们支配。我们睡不着,我们也不想睡。

(摘自《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