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及IL-8的影响

2010-07-12 07:54周博峰胡才友甘文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18期
关键词:达拉神经功能脑梗死

张 为 周博峰 胡才友 吕 渊 甘文玉

广西江滨医院 1)神经内二科 2)检验科 南宁 530021

本研究通过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观察它对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和白介素8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从而揭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对象2007-07~2009-07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经头部CT或M RI检查证实有梗死灶,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年龄<75岁,发病在72 h内的脑梗死患者。排除出血性脑梗死、复发性脑梗死、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和昏迷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依达拉奉治疗组),男 18例,女 12例,年龄46~73岁,平均(61.8±6.8)岁;对照组30例,男 16例,女 14例,年龄 49~74岁,平均(62.1±4.3)岁。2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 治疗方法:2组基础治疗药物相同,包括脱水降颅压、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控制血压等。治疗组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吉林博大制药有限公司)30 mg溶于生理盐250 mL静滴,2次/d,连用15 d。其他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丹参粉针400 mg溶于生理盐250 mL静滴,1次/d,连用15 d。

1.2.2 血清hs-CRP及IL-8检测:患者在分别入院后次日及治疗后7 d及15 d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3 mL,不抗凝,室温度放置2 h,离心,取血清置于冰箱-20℃保存。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s-CRP及IL-8的水平。

1.2.3 疗效判定: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SS)分别于治疗前后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同时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进行安全性评价。

1.3统计学方法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不同时间点间神经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最高,随后逐渐降低;治疗组7 d及15 d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s)

表1 2组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s)

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n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7 d 治疗后15 d治疗组 30 20.52±7.313.13±5.19☆10.28±4.76☆对照组 30 20.48±7.5 16.48±5.41 15.01±5.07

2.2 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Hs-CRP及IL-8水平的变化治疗组和对照组组内不同时间点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在 7 d时hs-CRP及 IL-8水平最高,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病程延长hs-CRP降低。治疗组患者血清hs-CRP及IL-8水平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7 d及15 d hs-CRP及IL-8水平明显均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 2。

表2 2组不同时间点hs-CRP及 IL-8水平的变化 (s,mg/L)

表2 2组不同时间点hs-CRP及 IL-8水平的变化 (s,mg/L)

与对照组比较,☆P<0.01;不同时间点比较,■P<0.01

组别 n IL Hs-CRP -8治疗前 治疗7 d 治疗15 d 治疗前 治疗7 d 治疗15 d治疗组 30 7.16±3.17 8.46±3.69☆ 2.16±1.34☆■ 29.68±13.47 36.48±15.48☆ 19.23±14.73☆■对照组 30 7.11±3.46 11.26±3.17 3.97±1.68■ 30.41±14.59 38.97±15.42 23.48±15.41■

2.3不良反应2组用药前后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有众多的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CRP作为血管炎症标志物是由活化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刺激肝细胞产生的反应蛋白,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和演变密切相关,可预测未来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1]。Pasceri等[2]的研究显示,CRP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使MCP-1水平显著增高。MCP-1在单核细胞进入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部位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此外它还具有促凝作用。Pence等[3]的研究结果表明,CRP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CRP在脑血管疾病预后中是一个有效指标。Montaner等[4]研究证实血清CRP水平能反映脑梗死病变的严重程度,并与脑梗死的面积有关。IL-8是1987年Yoshimura发现的一种分子量为8~10 kD的多肽,它是一种多源的细胞因子。IL-1、TNF、LPS和PM A均能诱导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合成和分泌IL-8。众多研究表明,IL-8有中性粒细胞趋化剂的所有特性,可诱导形态改变、趋化;细胞内游离Ca2+浓度一过性升高;颗粒内含物释放;黏附蛋白上调,生物活性脂质形成和呼吸爆发,释放超氧化物和溶酶体酶,从而促进炎症反应[5],是在炎症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目前已有许多研究显示,IL-8与急性脑梗死亡密切相关。高瑞利等[6]的研究发现,IL-8参与了急性脑梗死后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与病灶的大小有关。刘志辉等[7]也报道了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和CSF中IL-8水平在大面积脑梗死组及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均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轻组,且血清和CSF中与脑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呈正相关。总之,CRP及IL-8水平与动脉硬化及脑梗死的程度呈正相关。同时又是疗效评估、预后检测指标。

依达拉奉是新型强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它能通过清除自由基,如O2-、NO等,从而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内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和脑组织损伤,并抑制白三烯的合成,且依达拉奉分子量小,具有亲脂性,血脑屏障的通过率可达60%,能够减少缺血半暗带的面积,抑制迟发神经元死亡,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损害,抑制缺血性脑水肿,从而保护脑组织,改善神经功能。本研究显示依达拉奉组及丹参粉组在治疗后7 d CRP及IL-8水平达到最高峰,在治疗15 d后CRP及IL-8水平则明显下降,这与脑梗死急性期的病理生理过程一致。但本研究中依达拉奉组CRP及IL-8水平在7 d及15 d均明显低于丹参粉组,这说明依达拉奉组在减轻炎症反应方面要优于丹参,这与神经功能的改善相符。表明依达拉奉作为小分子自由基清除剂,能更好帮助神经功能的恢复,起到脑保护作用,抑制氧化应激来抑制炎症反应,降低hs-CRP及IL-8水平,从而发挥其保护脑细胞、改善脑梗死预后的作用。Suda等[8]通过对6例大脑半球广泛梗死的患者进行MRI检查并分析,从而对依达拉奉的抗水肿效果进行评估,发现依达拉奉能补救梗死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明确其是具有细胞保护作用的抗水肿药物。Xiao等[9]的研究显示,依达拉奉可通过抑制Fas/FasL信号转导途径,避免细胞的凋亡,从而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虽然目前对依达拉奉保护脑细胞的作用机制还未完全了解,但本研究结果说明,依达拉奉能够降低hs-CRP和IL-8水平,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可以延缓脑细胞死亡,减轻神经功能障碍,阻止脑梗死的继续发展。我们推测降低炎症因子hs-CRP和IL-8水平可能是依达拉奉发挥脑保护的机制之一。因此开发更多能降低血清hs-CRP和IL-8的药物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有好处。

[1]Bulman N,Levy Y,Leiba R,et al.Increased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in the poly cystic orary syndrome:a marker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4,89(5):2 160-2 165.

[2]Rost NS,Wolf PA,Kase CS,et al.Plasma concentr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he Framingham study[J].Stroke,2001,32:2 575-2 579

[3]Inaba K,Inaba M,Romani N,et al.Generation of large numbers of dendritic cells from mouse bone marrow cultures supplemented with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J].Exp M ed,1992,176(6):1 693-1 702.

[4]Montaner J,Fernandez Cadenas I,M olina CA,et al.Poststroke C-reactive protein is a powerful prognostic tool among candidates for thrombolysis[J].Stroke,2006,37:1 205.

[5]Richter J,Ng Sikorski J,Olwwon I,et al.Tumor necrosis factor induced deg ranulation in adherent human neutrophils is dependent on CD 11b/CD 18 integ rin triggered oscillations of cy tosolic free Ca2+[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0,87:9 472-9 476.

[6]高瑞利,左平祥,林杰,张国华,等.血清IL-8、脂蛋白a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16(4):416-418.

[7]刘志辉,刘美萍,刘百波,等.脑梗死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8水平的测定及意义[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7(1):9-11.

[8]Suda S,Igarashi H,Arai Y,et al.Effect of edaravone,a free radical scavenger,on ischemic cerebral edema assess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Neurol M ed Chir,2007,47:197-201.

[9]Xiao B,Bi FF,Hu YQ,et al.Edaravone neuroprotection effected by suppressing the gene expression of the Fas signal pathway following transient focal ischemia in rats[J].Neurotox Res,2007,12:155-162.

猜你喜欢
达拉神经功能脑梗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
沉潜迷醉达拉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