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直放站原理及在铁路移动通信的应用

2010-07-13 08:23时庆飞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10年2期
关键词:直放站波分场强

时庆飞

(北京中铁建电气化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43)

1 概述

2004年初,我国制定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计划到2020年,全国营运里程达到10万km,其中客运专线1.2万km、既有线电气化1.6万km。在既有线的电气化改造中,通信线路、设备的改造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列车的几次大提速中,铁路移动通信功不可没。铁路移动通信中,无线场强覆盖率是比较重要的技术指标,采用光纤直放站覆盖是解决区间弱场强覆盖的重要手段。

光纤直放站具有传输距离远、信号质量高、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等特点。由于光缆技术日益成熟且价位下调,光纤直放站已经在公网移动通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中国铁路的高速发展,光纤直放站也逐步在铁路移动通信得到应用,尤其在既有线路的电气化改造及新建客运专线中大量的应用,主要是GSM-R系统和无线列调系统。

2 光纤直放站构成与工作原理

2.1 光纤直放站构成

光纤直放站主要由近端机(信号源端)和远端机(弱场强区域端)构成,两者之间通过光缆相连。

2.2 光纤直放站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下行信号:首先从信号源的射频部分通过耦合器耦合出射频信号,进入近端主机,把射频信号转换成中频信号并进行放大;然后进入光端机,把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并进行放大;再到波分复用器(与其他业务共用1根光纤),进行光波合路,通过光缆传到远端机,先进入波分器,把设备采用的波长(1 550 nm)分离出来;进入光端机,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到远端主机,把中频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并进行放大;最后通过天线发射出去;完成对弱场强区域的覆盖。

上行信号:远端站天线接收到移动台的射频信号,进入远端主机把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并转换为中频信号,送到光端机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进入波分复用器进行光波合路(与其他业务共用1根光纤),再通过光纤传送到近端站的波分器,进行波长分离,送到光端机,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进入近端主机进行信号放大,转换成射频信号进入信号源内。

光纤应用分析:图1采用2根光纤进行传输,上下行信号均采用1 550 nm光波长(与其他业务共用光纤),也可不与其他业务共用,自身占用2根光纤。如果光缆芯数紧张,可以采用1根光纤,上下行信号共用1根光纤,分别采用1 310 nm和1 550 nm光波长,采用波分复用器和波分器把2个波长进行合路和分离,节省1芯光纤。

3 光纤直放站组网方式

组网方式主要有并联方式、串联方式和串并联混合方式。

并联方式的特点:远端机以星型的方式连接到近端机上,如图2所示。优点:每台远端机到近端机的光路都是独立的,1台远端机故障时不影响其他远端机;目前工程上使用的光纤直放站大部分为模拟的,有底部噪声,并联方式不存在噪声积累。缺点:因为每台远端机到近端机的光路是独立的,占用光缆资源。

串联方式的特点:远端机以级联的方式连接到近端机上,如图3所示,1台近端机带1台远端机,1台远端机再带远端机。优点:几台远端机共用1条光路,这样节省光缆资源。缺点:前端的远端机故障时影响后端的远端机的正常工作,这种级联方式存在噪声积累。

串并联混合方式:综合了并联和串联的2种方式,如图4所示。

一般在铁路移动通信中,采用并联方式比较多,其他方式相对比较少。

4 光纤直放站在铁路移动通信工程的应用

图5为光纤直放站在铁路无线列调系统的典型应用。下行:通过耦合器引入车站电台和解码器的射频信号,近端站通过电/光转换,将射频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光信号通过光纤传送到远端站,远端站通过光/电转换,将光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并将射频信号放大后通过天线发射,解决盲区的覆盖。上行:远端站天线接收移动台的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放大后进行电/光转换,将光信号通过光纤传送到近端站,近端站通过光/电转换,将光信号还原成射频信号,通过耦合器送入车站电台和车次号解码器。

4.1 天线覆盖基本数据计算

空间损耗:LS=32.45+20 lgD+20 lgf

下行场强覆盖计算:

Po+Gal-Ls-Lp+Ga2=Prm+La

其中:

Po——直放站发射功率;

Gal——直放站天线增益;

Ls——空间损耗;

Lp——电缆接头及电缆附加损耗;

Ga2——移动终端天线增益;

Prm——移动终端接收电平;

La——保护电平储备;

D——移动终端到直放站的距离;

f——工作频率。

通常 Po=35 dBm,Gal=12 dB,Lp=18 dB,Ga2=0 dB,La=6.5 dB,Prm=-97 dBm(电气化区段最小接收电平)。

上面公式同样适用于上行信号覆盖的计算,通常移动终端的发射功率为33 dBm,上面公式中的空间损耗的计算为自由空间损耗,实际计算中考虑其他原因产生的损耗(例如地形等原因)。

直放站的覆盖距离除了上面的计算,还与天线挂高、周围的地形有关,通常天线挂高为20~30m,一般地形比较平坦的区域,直放站最大覆盖距离为10 km,地形比较复杂的区域也可达到5~6 km。

4.2 应用实例

长荆线(湖北长江埠到荆门的铁路)全长176.39 km,进行全线电气化改造,移动通信要求采用无线列调通信系统450 MHz频段B1制式,进行全线覆盖,弱场强区域按照电气化铁路要求进行补强。原有移动通信现状:无线列调通信系统为450 MHz频段C制式,区间内无中继设备,只覆盖车站,8个中间站,共有9个区间,最小区间7.03 km,最长区间为26.80 km,其中6个区间超过20 km,2个区间10多km;全线存在大量的弱场强区域;全线地形比较复杂,地势跌宕起伏,有些区间为丘陵地形,地势平坦的区间也有不少深挖的路堑和弯道,其中一区段内有1.13 km的隧道。设计方案:车站更换无线列调通信系统450 MHz频段B1制式电台,区间弱场强区域采用光纤直放站进行补强,隧道内采用光纤直放站加泄漏电缆进行补强;全线设置了18处光纤直放站,安装30 m铁塔,天线采用高增益的双定向天线,在比较大的区间设置了3处直放站进行覆盖。

[1] TB10006-2005 铁路运输通信设计规范[S].

[2] TB/T3052-2002 列车无线调度通信系统制式及主要技术条件[S].

[3] 铁道部通信信号总公司研究设计院.《铁路工程项目设计技术手册》通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4.

[4] TB1630-1985 电气化150/450 MHz铁路列车无线电通信最小接收电平值及其测量方法[S].

猜你喜欢
直放站波分场强
无源波分在5G 前传中的应用研究
求解匀强电场场强的两种方法
场强与电势辨析及应用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数字光纤直放站在CTCS-3级列控线路中的应用
通信光纤传输中波分复用技术的应用探究
LTE-R场强测试系统的实现
100G波分技术在城域网中的应用研究
城域波分新技术部署策略研究
移动通信网络中直放站干扰分析及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