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探究

2010-07-17 07:52马超强
化学教与学 2010年9期
关键词:积极性问卷意识

马超强

(丰县民族中学 江苏 丰县 221700)

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本研究通过调查法探究了我校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调查统计数据分析与结论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见附件1)480份,回收统计有效问卷462份,有效率达96%。统计汇总了学生的问题答案,并分析了各题答案的选择率,对比分析后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学生学习成绩好坏与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的关系

统计对比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意识调查答案汇总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学生针对问题的思考态度并无较大差别,而在针对问题回答的答案正确率却差别较大,究其原因应是学生的基础不同,同样的问题成绩较差学生思考的难度较大,造成学生经过思考而没能得出正确答案,长期使成绩较差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受阻,课堂教学中如何能调动班级全体同学的思考积极性,需要教师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尽可能使所有的学生都通过思考而有所收获。

课堂上教师设计问题实施教学能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思考,在其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通过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还可以帮助学生对如何提出问题进行思考,进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调查数据显示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机会并不多,其中经常提问和根本没有提问的各约占10%,有时提问的高达约80%。这些数据需要我们思考在新课改提倡问题学习的今天,要进一步提高教师在课堂上实施问题教学的积极性,要求教师应尽可能地设置问题,通过学生针对问题的思考获取知识。

2.学生解决问题的态度

统计分析问卷中3-10题答案选择率得出学生解决问题的态度如下:

(1)学生参与问题学习的积极性较高

数据显示学生针对问题时参与思考的积极性比较高,如问卷第3题与第5题中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参与思考的同学比率高达约95%。这说明学生针对问题时都能积极地思考,不论问题能否得出答案都参与到了学习中去,这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利因素;同时要求教师要通过设置问题调动学生思考以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但是数据还显示学生能有效回答问题的比率要明显低于学生思考的比率,这说明学生能参与问题的学习,但学生通过思考是否有所收获是使其问题学习的积极性能否保持的重要条件,这就需要教师们思考:如何设置问题能使班级所有学生都参与学习,积极思考,能有所收获,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的问题合作意识较强

问卷第5题中“参与思考并能和同学讨论”的答案比率约占50%,而第9题中针对讨论问题时,你参与讨论的态度中“很积极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的答案比率高达约7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的合作意识比较强。“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新学习方式,合作意识也是一个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基本素质。针对问题进行合作学习不仅能解决问题,更能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与能力。既然如此,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给学生创设更好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设置怎样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合作学习。

(3)学生喜爱的问题方式多为“思考型与探究型”问题

问卷第6题中学生最喜欢老师在课堂上用哪种提问题的形式中 “能引起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问题”的答案选择率达到77.9%,问卷第10题中学生喜欢解决的问题类型中“思考型与探究型”选择率达到约75%。数据显示,学生喜爱的问题方式并不是简单的“是非题”、“填空题”或“选择题”,而是具有一定思考容量的“思考型与探究型”问题。究其原因高中阶段是人身心趋向成熟的时期,高中学生不再满足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着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与方法进行解决问题的冲动。同时,新课程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是以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为中心,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设置问题、设置什么问题以满足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的需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研究。

(4)学生的质疑能力有待提高

问卷第7题与第8题中曾经提出过质疑的同学占83.1%,能经常提出质疑的同学占11.5%,其中成绩较好同学偏多。新课程指出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质疑是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表征,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基础,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敢于质疑,在面对学生提出的质疑,我们要给予尊重和支持,并且要赞赏每一位学生的质疑,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释疑。对学生的质疑要经常予以评价,关注学生质疑的水平,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差异,使不同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都有所发展。

3.学生提问习惯的培养

问卷中11-14题设计意图旨在调查学生提问的意识,数据显示55%~69%的学生只是偶尔提问,30%左右的学生经常提问,同时生活中的提问比率高于学习中的提问比率,成绩好的学生提问比率高于成绩差的学生提问比率。发现问题并能提出问题是一个人进行深入思考的重要表现,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在提问与思考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调查显示能经常提出问题的学生比率较低,我们需要进一步寻找学生不能经常提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探讨如何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附表:

4.学生提问的心理因素

分析问卷中第4、15、16题学生答案选择率统计:

题号 A B C D 4 28.4% 30.1% 19.9% 20.8%15 7.1% 61.5% 31.0%16 17.7% 72.7% 8.4%

问卷第4题中学生不能回答老师所提出问题的原因所占比率比较接近,仔细分析答案选项可看出,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不是积极而是被动的;而第15题中担心别人会笑话自己提出的问题所占比率高达70%,真正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只占约30%;第16题中“不知道怎么提问思考”的学生也占约70%。结合问题及学生的答案选择率数据可以看出老师所设置的问题可为学生解决问题起到指引作用,而学生提出或解决问题的关键应该是学生自身因素,包括:学生的基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及学生的心理等。

二、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1.创新始于问题

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考虑老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事实上,真正的创新,真正的科学发现,往往源于提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有科学价值的问题。问一个“为什么”,将有效地促使对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或缘由的探索;而“怎么样”的问题常常引起对过程机理的思考。从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创新开始于问题。创新是时代和国民教育的根本要求,是教育的灵魂,创新需要问题,需要问题意识。

2.课改的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什么内容是老师事先安排好的,怎样学习是老师备课设计的,而学生的每个疑问并不都在老师的教学设计之中,往往只是和教学目标相一致的几个问题才是课堂学习的内容。于是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不得不把那些与教学目标无关的疑问放在一旁,按要求去探索老师规定的问题。这样,他们经常失去探索自己疑问的主动权,自己关心的、想知道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学生这种自然生疑的问题意识就会被催眠为消极沉睡状态。其实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是重要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质疑……,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改需要学生质疑,也就是要有问题意识。

3.学生发展的需要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是 “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其最大的缺点是: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即不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这种思想观念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被束缚、被禁锢、缺乏创新精神。这样的学生最多是个优秀的“工匠”不可能成为某领域的独领风骚的“领袖”。显然学生问题意识的薄弱,已无情的制约了学生的持续发展。学校教育是人生教育的一个短暂的片段,以后的漫漫长路需上下而求索,又怎能没有问题意识呢?它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是成为某领域“领袖”的需要。

三、问题意识的培养

设置问题情境是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体现其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作为化学教师在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化学学习中的问题意识上,肩负不可推卸的责任,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也有广阔的发挥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如何发挥问题教学的重要性需要我们多进行思考与探索。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思考:

1.如何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需要结合教学实际,给学生创设思考的环境,提高其学习效果。具体措施:

(1)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增强学习主动性和问题意识的前提,一些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教学内容我们要积极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生活化问题、情景性问题、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层次性问题等,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思考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能力。

(2)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

课堂教学中老师经常设置问题,但针对问题老师往往急于得出答案,以便更好地组织下面的教学,因而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却很少,造成学生的思考没有效果,长此以往使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受挫。基于此,我们在设计教学问题时需要结合学生实际,针对问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适当时可给学生提示,但最好是学生能经过思考得到答案,这样的效果是老师急于给出答案所远不能达到的。

(3)多给学生交流与讨论的机会

学生间的交流与讨论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是学生自我能力的体现,交流与讨论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学习方式之一,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经过了思考,并能从交流中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同时也学得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总是不敢或不愿放手让学生交流与讨论,认为是浪费学习时间,殊不知这样做却是扼杀了学生的某些能力。因此,我们要多给学生一些交流与讨论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参与学习获得知识和能力,这样做比老师多讲一些的效果要好得多。

2.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在已有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的表现,也是解决所学知识中存在疑问与困惑的保障,在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得以解决问题,能较好体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针对这个问题,以下谈谈我的做法:

(1)营造宽松、和谐氛围,培养提问意识

学生的提问能力其实是一种心理素质、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和语言技能的综合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要创设轻松、和谐、平等的教与学氛围,要充当“傻老师”、要“蹲下来看孩子”,积极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者”,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让学生感到老师是最可信赖的,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以赞许的目光和专注的神情和学生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在自由讨论中尝试解答。

(2)教给方法,学会从化学的角度提出问题

从课题切入,培养提问能力。课题一般都是学生学习的中心、重点,学生抓住课题提问的过程,其实就是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如教学 “物质的量”,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这节课你想学到什么知识”,学生肯定会回答:“物质的量是什么?”、“有什么用?”、“怎么应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领悟,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提问的能力。

我校是本县很好的一所农村中学,关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分析及研究虽然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应能代表大多数学生的现状。希望此次的调查研究对我们构建高效课堂有所帮助。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2]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4)

[3] 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 1、2)[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4] 王后雄.化学方法论[M].广州: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积极性问卷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问卷网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问卷大调查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问卷你做主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