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庆挠了谁的痒痒肉

2010-07-27 06:35
市场周刊 2010年6期
关键词:西门庆故里金瓶梅

刘 晨

要论证某种观点除了讲道理之外,不可或缺的就是相应的事例。这是小学生都懂的“摆事实、讲道理”的路数。譬如,当人们在饭桌上讨论“这是否是一个要钱不要脸的年代”时,持肯定意见者就必须举出各种事例作为佐证。如果在抬出了芙蓉姐姐凤姐等等各出奇招搏出位的名人后仍然无法打动异见者,就会使出杀手锏——“西门庆故里之争”. 如果这样,对方还不能拜服,那么就只好自叹江郎才尽,黔驴技穷了。

撇不清的西门闹剧

今年5月,西门庆在现实中经历了大喜大悲的轮回,由一个香饽饽变成了烫手山芋。西门庆这个并不存在的人物成功地触动了人们敏感的神经,处于故里之争漩涡中心的两省三地(山东阳谷,临清和安徽徽州)不管暗地里有没有动过这个心思,反正举国皆知的效应是达到了。

5月4日南开大学学者,天津市历史学学会理事裴钰在《中国经济周刊》刊发了一篇文章《西门庆故里两省三地之争:野百合也有春天》。裴钰在文章中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近十年来,三地都纷纷举起‘西门庆故里招牌,竞争不息,西门庆也一改在传统文学名著中‘大淫贼、大恶霸,大奸商的艺术形象,华丽转身成为当地政府追捧的文化产业英雄。”

此文一经刊出,引起了轩然大波。以“西门庆故里”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满网尽是讨伐声,平和的看法是“炒作需有限度”,毫不客气的说法是“比比谁更无耻”。综观各方意见,对于西门庆故里之争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一是西门庆故里之争缺乏最起码的根基,来自小说的虚拟人物又何来故里一说,二是西门庆在人们心中的主流形象是个奸角,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挑战了道德底线在文化导向上有偏差,三是就发展经济而言,一个臭名昭著的大恶人能否华丽转身为文化产业英雄,这还是个未知数。

这场西门闹剧到了5月中下旬发生了转变。在百度中,同样以“西门庆故里”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又会发现一片辟谣之声。涉及到西门庆故里之争的山东省阳谷县、临清市和安徽徽州都纷纷向外界表示,他们在西门庆故里的事件上是“被争夺”了。阳谷县旅游局副局长徐保章表示,“西门庆登不上大雅之堂武松打虎的英雄文化才是我们要打好的一张牌!”临清市旅游局局长李保太则反问,“西门庆算什么人物,我们绝对不会争西门庆!我们只是想恢复《金瓶梅》中所描述的繁荣景观,这和西门庆有什么关系?”安徽徽州则显得最无辜,“西门庆故里之争”不过是学者用网络搜索工具牵强附会把徽州加了进去徽州旅游绝对不会以他作为名片进行宣传和推广。

但是不管当事方怎么极力澄清,这两省三地通过在媒体上的频频曝光,客观上的确提高了知名度。对于这样的看法,徐保章并没有否认,“炒作有负面影响,但也有宣传作用。”

都是《水浒传》、《金瓶梅》惹的“祸”

山东聊城大学教授宋培宪称鲁西地区历史文化有两条脉络一是围绕着《水浒传》的草莽英雄文化脉络,另一条就是围绕着《金瓶梅》的运河市井文化脉络。这两条脉络有时也会产生交叉,因为《金瓶梅》就是从《水浒传》中的《武十回》演绎而来的,原形也是《水浒传》。

今年5月20日,“2010年山东阳谷·千年古城水浒文化旅游节”在阳谷县城开幕,在武松斗杀西门庆的狮子楼旁隆重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文艺演出,舞台上挂着十分醒目的标语“千年古城武松故乡”。据介绍,参加该活动的不仅有来自内地的记者,还有来自香港的记者。在阳谷县城的狮子楼旅游城内的确有不少与西门庆相关的景点,旅游城的入口处就是“王氏茶坊”,与其相邻的是“武记烧饼铺”。在“武记烧饼铺的门口,站着一位身材极矮,穿着古装的男子,他正扮演“武大郎”迎客。烧饼铺的二楼,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装扮成潘金莲的模样,从二楼的窗口频频向下张望,引来众多游客驻足拍照。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以上到二楼,直接与“潘金莲”合影每次收费10元。旅游城里还有一个景点,名叫“西门生药铺”,重现了当年西门庆的家族生意。

在裴钰一文中,临清被指参与西门庆故里争夺的一个重要依据是,临清市拟在该市的福德街建设“金瓶梅文化旅游区”计划中包括一座西门庆宅院,要按照《金瓶梅》中的描写重现西门庆以及他的妻妾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等的宅院,打造一个“金瓶梅”式的大观园。但是目前金瓶梅文化街区还没有付诸实施,福德街依然保持着古朴的原貌。

在整个鲁西地区,有资格争夺《水浒传》或《金瓶梅》文化资源的地方还有很多,包括郓城,梁山,东平以及河北清河等多个市、县,区。山东省还专门出台了《山东省水浒旅游专项规划》。阳谷、梁山、东平、郓城4地建立水浒同盟,共同打造水浒文化,4个县在外出推广时不说哪个县,而是说水浒旅游区。

徽州表示很冤很无辜

同山东两地相比,安徽徽州可以说是最早做出回应的。5月5日,徽州区相关部门对外宣称,这只是旅游公司作为招商引资企业,想借“西门庆”炒作,并且在2007年就停止了运营,所谓的“金瓶梅遗址公园”位于徽州区西溪南镇,该镇的党委书记江海介绍,裴钰文中的事例还是停留在2006年的事例。

江海介绍,徽州区一位潘姓学者的确开展过对《金瓶梅》的研究和有关人物出处的历史考证,得出《金瓶梅》作者及人物原型都是徽州西溪南村人,“西门庆”原型为当地明嘉靖年间的大盐商吴天行。之所以吴天行会被当地这位学者考证为西门庆的原型,主要是因为吴天行凭着家资丰厚娶了100多个老婆。2006年,经过招商引资,浙江大学规划系的一名教授来到西溪南镇搞文化旅游开发,作为旅游公司,希望以“金瓶梅遗址公园”的形式对西溪南村进行旅游开发。这个“金瓶梅遗址公园”实际上就是盐商吴天行的私家园林果园,是西溪南古村十大园林中保存得最好的一个。于是,经过包装西门庆就摇身一变成了徽商代表。但历史上的吴天行究竟是何人7生卒时间不详,善行善迹不详,人生经历不详,难以找到相关文献资料。

江海强调,政府并没有参与这些项目的运作。事实上,2006年薇州区政府部门的确曾主动叫停过旅游公司所谓西门庆故里的炒作,但2007年五一黄金周时,金瓶梅遗址公园依然打出“黄山金瓶梅”的旗号高调迎客,由于引发的争议很大,加上游客少得可怜,所以很快就停止了运营。

徽州区旅游局局长刘斌斌认为,企业的炒作行为根本不能定义为徽州区去争西门庆故里。所谓的景区事实上就是整个西溪南古村,按当地人的说法叫“景村合一”,是一个类似于富阳龙门,桐乡乌镇的古民居群。“徽州区根本就没建过一砖一瓦甚至一块路牌与《金瓶梅》,西门庆有关的,这能叫我们争西门庆故里吗?作为主管部门,我们没有想过通过‘金瓶梅赚吆喝。“由于之前承接西溪南古村开发项目的浙江某投资商已经停止该项目,刘斌斌透露,“西溪南古村下一步怎么发展?景区打什么营销牌?需‘新东家决定。”

GDP崇拜与地方竞争的困境

事已至此,这场闹剧是如何产生的7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文化措台,经济唱戏”是大多数人给出的解答。在国家大力

提倡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不少地方政府不约而同地上了“文化旅游”这艘船。文化旅游除了以名人故里的形式出现外,还以各种各样的节庆方式出现,顺便一起把“生态旅游”搭售出去。所谓产业转型升级,简单说来,就是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但“转型”有一个“转”字,转型的基础是已经有发展到一定水平和规模的产业,而对于资源贫乏的地方政府来说,产业转型只是个口号,他们的转型实际上是“白手起家”。

据来源于人民网的报道称不少地方官员向人民论坛杂志反映,当前地方竞争不但没有减弱,并且越来越激烈,有朝着更高层次转变的趋势。地方官员指出,虽然当前各地都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但GDP祟拜的思维惯性和考核机制并未从根本上转变,因此,地方竞争已从以前的单纯追求GDP增长,发展到现在追求GDP与产业转型并重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因为考核机制过于注重GDP,为了获得升迁机会,同级地方官员竞争激烈,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也相伴而生,期间关于地方发展竞赛的利弊争议长期存在。

截至记者结稿时,人民网的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网友中有71%的人认为当前地方政府的竞争相当激烈,51%的人认为县(市)之间的地方政府竞争最激烈,其次激烈的是地(市)级地方政府的竞争,对于地方竞争的主要原因,83%的网友认为现行政绩考核与升迁机制驱使地方官员谋求政绩,35%的网友认为在现行财税机制下,发展竞赛能实现更多地方利益,仅有8%的网友认为地方竞争的主要原因是民众的发展诉求给予的压力。

对于地方政府竞争的利弊,57%的网友认为地方政府竞争导致了区域间的恶性竞争其负面效应大干正面效应,还有31%的网友认为地方政府竞争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如何把握。至于地方政府竞争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有哪些,按照网友们投票从高到低前五名依次为,1发展只见物,不见人,老百姓未得实惠,2地方保护主义盛行:3基础设施重复建设,4招商引资竞争混乱;5地区产业趋于同构。

那么应当如何规范地方政府的竞争行为7网友们认为首先要完善地方政府政绩的考核指标体系,其次,应构建服务型政府,形成“小政府,大社会”:再者,要加强对地方政府恶性竞争的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然后,还应构建区域合作、协调机制,促进地方政府的协调发展,最后还要合理确定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权比例。

猜你喜欢
西门庆故里金瓶梅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漫悟漫画
项王故里
思乡
1949年后《金瓶梅》的几次出版情况
西门庆亦曾萌萌哒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被视为“禁书”的《金瓶梅》将出版
西门庆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