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例灯盏花素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0-07-29 13:45朱婉贞
中国药业 2010年5期
关键词:花素灯盏微粒

朱婉贞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浙江 衢州 324000)

灯盏花素注射液是从菊科植物灯盏花中提取有效成分而制成的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黄酮、灯盏花乙素、灯盏花甲素,具有轻度强心、扩张微细血管、提高心肌功能、改善心脑供血、降低白细胞自发活化率等药理作用[1],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病的治疗。近年随着其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相关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报道也越来越多。笔者通过对近10年国内公开报道的灯盏花素注射液所致ADR进行了综合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以“灯盏花素注射液”、“不良反应”为关键词,对1999—2008年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目录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到43例灯盏花素注射液所致ADR,共涉及医药期刊18种。按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的因果关系分析评价标准,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及ADR类型、发生时间、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2 结果

2.1 患者年龄、性别

43例 ADR患者中,男25例,女18例,男女构成比为1.39∶1;年龄最小21岁,最大 84岁,60岁以上 23例。具体情况见表1。

2.2 给药途径

所有发生ADR的患者中,除1例给药途径为肌肉注射外,其余均为静脉滴注。

2.3 发生时间

灯盏花素注射液所致ADR可发生在用药后的几分钟到数天的整个疗程内,其中9例(20.93%)发生于用药后5~10 min,11例(25.58% )发生于用药后11~30 min,8例(18.60% )发生于用药后31~60 min,2 例 (4.65% )发生于用药后 61 min~24 h,13 例(30.23%)发生于用药后2~15 d。

2.4 涉及的主要器官、系统和临床表现

灯盏花素注射液所致ADR涉及皮肤、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全身多个器官/系统,其临床表现及病例分布详见表2。

表2 ADR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例(%)]

2.5 因果关系评定及转归

依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的因果关系分析评价标准,因果关系评定分为肯定、很可能、可能有关、可能无关、未评价、无法评价。43例发生ADR的患者中,因果关系为肯定32例,很可能6例,可能有关5例;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病情全部好转或治愈。

3 分析与讨论

表1显示,灯盏花素注射液所致ADR多发生于老年人,可能与老年人器官功能减退、药物耐受性差且好发心血管疾病有关。因此,对老年人应用该药时须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一旦发生ADR,应立即停药并对症治疗,以减少ADR的危害。另外,ADR不一定发生在用药早期,有时会出现迟发型变态反应,与有关报道相符[2],故应加强整个用药过程中的护理观察。

表2显示,灯盏花素注射液所致ADR的临床表现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有效成分复杂、纯度不高、制剂质量不稳定是中药制剂引发ADR的主要原因[3]。另外,输液环境、患者体质、输液速度也可诱发ADR。统计显示,ADR累及最多的是皮肤和附件,这可能是因为损害较表浅,且常伴有瘙痒等明显自觉症状,容易被发现。其次是心血管系统反应,其中5例系患者自行改变了药物滴注速度后发生的,可能是滴速过快使药物蓄积,导致负性肌力作用过强所致[4]。过敏反应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过敏性休克4例,可能与药物含有一些过敏介质如杂质、微粒、内毒素等有关。灯盏花素水溶液呈弱碱性(pH为7.0~7.5),当pH过低时易析出结晶[5],使不溶性微粒数增加,而微粒是引起慢性输液反应如肉芽肿、肺栓塞、静脉炎的主要原因[6]。灯盏花素注射液与一些输液配伍后,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也可能使不溶性微粒数增加。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选择适宜的溶剂如0.9%氯化钠注射液,并控制输液速度,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患者的体质合理调整滴速,尽量减少ADR的发生。

灯盏花素注射液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中药制剂,对其所致ADR应予重视。生产企业也应逐步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药物纯度和质量检验标准。医护人员则须严格按照药品适应证慎重选择使用;使用前注意询问患者的过敏史,仔细检查药液的澄明度;使用中参照药品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溶解稀释,尽量不与其他药物配伍;注意其剂量的安全使用范围,控制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做好整个治疗过程的ADR监测、护理和报告工作。

[1]王金芳,牟忠颜,张 艳.灯盏花素注射液过敏反应2例报道[J].中国中医急症,2006,3(3):226.

[2]杨靓靓,陆雪梅,华满堂.灯盏花素注射液静脉滴注致局部皮肤瘙痒1例[J].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4):4160.

[3]韩丽萍,张延军,赵树进.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特点及成因[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11):705.

[4]刘 芳,吴晓君.灯盏花素致心血管严重不良反应1例[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1,6(3):274.

[5]李俊懿,朱兴量.提高灯盏花素注射液澄明度的工艺研究[J].广东药学,2004,14(1):30-31.

[6]梁小岩,雷桂华,曾伟强,等.输液不良反应原因的系统分析与控制对策[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1):111.

猜你喜欢
花素灯盏微粒
SIMS微粒分析制样装置研制
灯盏乙素对OX-LDL损伤的RAW264.7细胞中PKC和TNF-α表达的影响
注射用灯盏花素常见配伍禁忌分析
灯盏花素DSPE-PEG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体外性质研究
黑暗中的灯盏
灯盏花素分散片溶出度检测方法的改进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FePt纳米微粒有序化温度的影响因素
HPLC法同时测定灯盏细辛注射液中10种成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