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2010-07-30 05:35金晓颖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阴虚支原体病程

金晓颖

(中国医药城普济医院儿科,江苏泰州 225300)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且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10%~30%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是由MP所致[1]。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症状重、病程长,多伴有肺外脏器的损害,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日常生活及健康发育。笔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与阿奇霉素联用结合疗法治疗本病12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6例患儿均系2006年2月~2009年5月我科儿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其中,男29例,女37例;年龄 3个月~12 岁,平均 (4.70±2.22)岁;病程 5 d~2 个月,平均(11.2±1.9)d;中医辨证为痰热壅肺型34例,肺阴虚型32例。对照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3.5个月~11岁,平均(4.80±2.13)岁;病程 5 d~1.5 个月,平均 (12.1±2.0)个月;中医辨证为痰热壅肺型31例,肺阴虚型29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体征、中医分型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2]。MP-IgM抗体测定采用日本富士生产的Serodia2MycoⅡ试剂盒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IgM抗体滴度≥1∶160为阳性。全部患儿均摄胸片,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CRP。中医辨证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具有咳嗽、痰多或痰黄,稠黏难咯,甚则气息粗促,或伴发热口渴,咽喉痛,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滑数者,辨证为痰热壅肺;症见干咳无痰或少痰而黏,不易咳出,唇干,咽干,喉痒,午后潮热或手足心热,盗汗,舌红,苔少或见花剥苔,脉细数者,辨证为肺阴虚型。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每次10 mg/(kg·d),每日1次,连用5 d后,停用4 d再改为同剂量口服3 d,停药4 d,再服3 d,1周为1个疗程,连用2~3个疗程。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煎剂,痰热壅肺型方用清金化痰汤加减 (黄芩 8 g,浙贝母 8 g,麻黄 6 g,百部 8 g,地龙 6 g,丹参 6 g,茯苓10 g);肺阴虚型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 (沙参10 g,麦冬10 g,天冬10 g,川贝母 6 g,地骨皮 8 g,苦杏仁 8 g,丹参 6 g)。每天 1剂。 加500 ml水,煎 30 min,取汁;再加150 ml水,再煎15 min,取汁;两汁混合,分2次服。小儿畏苦者,可于煎药时加3颗蜜枣或服药时加少许蜂蜜矫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进行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疗效采用t检验,不良反应例数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临床疗效:在热退时间、咳嗽明显减轻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方面,中医辨证为痰热壅肺型病例治疗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肺阴虚型治疗组疗效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治疗组中痰热壅肺型与肺阴虚型疗效比较前者也均优于后者(P>0.05)。

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及住院天数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d)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d)

中医辨证分型 组别 n 热退时间 咳嗽明显减轻时间 啰音消失时间 住院天数痰热壅肺型 治疗组343.070±0.8913.610±0.7834.540±0.8658.520±0.794对照组315.820±1.2675.610±0.7796.910±1.11212.500±0.774肺阴虚型 治疗组323.670±0.7904.210±0.7514.320±0.7799.630±0.682对照组296.120±1.3157.480±0.8526.330±1.00213.600±0.861

2.2 不良反应监测

共有14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其中治疗组3例(4.5%),对照组11例(18.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15,P<0.01),中西医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主要有免疫学机制、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和肺炎支原体直接侵入等学说[3]。大环内酯类药物对支原体有直接杀灭或抑制作用,疗效肯定,但不能消除对机体已经形成的免疫损伤和紊乱。中医则针对小儿病理生理特点,从整体论治,辨证施药,减轻病原体对机体的损害,缓解症状。本病在中医上属于“肺炎喘嗽”范畴。病机为外邪从口鼻入,侵犯肺经,小儿为纯阳之体,感邪后易从热化,痰热绞结,壅滞肺络,而出现发热和刺激性咳嗽。方用清金化痰汤加减。方中黄芩清泄肺热,浙贝母化痰止咳,地龙、麻黄通络化痰、平喘止咳,茯苓健脾化痰,且可减轻因使用阿奇霉素引起的胃肠道不适症状,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止咳、化痰平喘之功。患儿发热时间长,咳嗽较剧,日久易耗伤肺阴液,或小儿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感邪后易出现肺阴耗伤之证,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方中沙参、麦冬养阴润肺止咳,川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且有镇咳之功,地骨皮清肺止咳;杏仁降气平喘止咳。诸药合用,共奏养阴清热、化痰止咳之功。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病程较长,久病必瘀,故予丹参活血化瘀,贯穿于治疗的始终。笔者认为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本病,可以发挥各自所长,优势互补,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因传统中药汤剂味苦,患儿依从性较差。故在煎药时加3颗蜜枣同煎或服药时加少许蜂蜜矫味。

中药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多认为通过影响免疫系统的作用而达到抗肺炎支原体感染目的。郭铁军等[4]报道连休蜈蚣地龙汤(主要由黄连、细辛、重楼、法半夏、桑白皮、蜈蚣、地龙、地骨皮、苦杏仁、羚羊角、麻黄、丹参等组成)能明显提高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CD4、CD4/CD8及 IgA、IgM、IgG 水平,降低异常升高的 IL-6、IL-8、CD8和TNF-α水平,从而调节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免疫功能,这可能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的原因。此外,既往认为该病多发生于年长儿,但近年来发现,本病在婴幼儿并不少见,并且与较大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不同,除咳嗽较明显外,部分患儿可出现明显喘息或肺部听诊可闻及喘鸣音[5-6]。本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患儿肺部喘鸣音消失快,中药可能具有降低气道反应性的作用,可有进一步研究。

[1] Nagalingam NA,Adesiyon AA,Swanaton WH,et al.Prevalence of mycoplasm a pneumoniae and chlamydia pneumoniae in pneumonia patients in fourmajor hospital in Trinidad[J].NewMicrobiol,2004,27(4):345-351.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1205.

[3]赵淑琴.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J].小儿急救医学,2002,9(3):129.

[4]郭铁军,周振华,黄灼宏,等.连休蜈蚣地龙汤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J].新中医,2007,39(1):19-21.

[5]黄洪荣.小儿支原体肺炎63例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8):123-124.

[6]邵磊.小儿支原体肺炎51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5):52,61.

猜你喜欢
阴虚支原体病程
手脚心发烫未必都是阴虚火旺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
鸡败血支原体病的诊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
中风防治灵1号为主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