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回龙观特大型社区商业发展探析

2010-08-07 01:53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刘岭
中国商论 2010年6期
关键词:回龙观购物中心商业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刘岭

社区商业是一种有别于城市中心区商业的地域性商业业态,它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以满足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和服务。社区商业不仅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是城市商业发达程度的重要体现。在发达国家,社区商业占整个商业零售额的比例有的高达40%。2005年商务部发布《关于加快我国社区商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的基础,是满足居民综合消费的重要载体”。由此可见,社区商业商机无限。

社区商业的特点在于其区域性,服务对象主要为本社区居民;规模有限性,社区规模决定了商业经营的规模;服务性,为本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商业和休闲服务。

社区商业中心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社区购物中心模式、商业街模式、住宅底商模式等。购物中心模式为团组式开发、集约式经营,商业业态多样,带动效应强,适用于大型社区;商业街模式将类似业态集聚到一起,形成规模效应;住宅底商模式适合便利店、餐饮、维修、美容美发等小型业态。

1 回龙观社区居民分类及消费行为分析

回龙观社区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修建,地处北京北五环外,按最初的设计规划,总建筑面积近1500万平方米,要把它建成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住宅区,居住人口约50万左右。回龙观社区以天鸿集团开发的回龙观文化居住区为核心,不断向周边扩展延伸,几十个小区聚成一片,其规模相当可观。

根据其不同的来源和性质,回龙观社区居民主要由以下几方面人群构成:

(1)回迁的当地农民,社区开发占用了自己土地,其实已成为社区的居民,现在相对集中于几个小区。

(2)城区拆迁的居民,从城里搬到郊区,但户口仍在原住地,城里情结难以割舍,说话做事时时以城里人自居。

(3)部分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多是分不到福利房的年轻人和补差的离退休人员,大多数企事业单位上下班有班车。

(4)中关村、上地一带创业的“白领”,多选择价位稍高的商品房,很多人把父母接过来,因此在回龙观社区会发现很多操外地口音的老人。

(5)在社区做生意的外地人,或买房或租房,构成社区的一部分。

(6)其他。

消费行为的形成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消费者的购买愿望;二是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在社区发展初期,根据其消费行为特征,上述人群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购买愿望但相对缺乏支付能力的,比如回迁农民、老人、小孩、社区做小生意的,他们长时间在社区生活,但是消费能力和档次相对较低,或者生活习惯比较节俭,消费目的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为主,比如生活日用品、理发等,消费的主要场所为便利店和菜市场;另一类是有支付能力但缺乏购买欲望的,如部分机关院校的上班族、中关村和上地的白领,基本上为中等收入阶层,每天有机会往返于单位和住地,有条件在城里购物消费,相信品牌效应,对“郊区”的产品和服务缺乏信任感,很少在社区消费。

社区发展比较成熟后,随着更多连锁品牌的涌现和社区商业的多样化规模化,第二类消费者增加了对社区商业的信任感和认同感,逐步把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消费行为转移到社区商业,第一类消费者也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而具有了更高的支付能力,而更多的消费行为又会推动社区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2 回龙观社区商业发展阶段

由于回龙观社区离城区较远,交通不便,尽管居民数量众多,但是消费者不多,更有“睡城”美名,回龙观社区一度缺少“商气”,与目前的繁荣场面形成鲜明对比。纵观回龙观社区商业发展的历史,根据其发展的不同状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萌芽阶段(2000~2003年)。居民数量还不多,生活很不方便。最初的时候只有一个小型“天福超市”和少数餐饮业、装修、美容美发等,社区惟一综合性的商场“三合商厦”,平时顾客寥寥无几。由于消费市场不大,众多商家很长时间持观望态度。

(2)迅速发展阶段(2003~2007年)。居民数量逐步增多,潜在市场吸引更多的超市和餐饮业进入回龙观,竞争逐步加剧,不断有商家加入和退出。美廉美、物美超市,金山城、金百万、葡萄沟等餐馆尽享“先动优势”,保持住了自己的市场地位;以农副产品批发为主的城北回龙观商品交易市场2003年6月开业,大大便利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华润万家生活超市也在此期间打入市场,但数年后悄然退出。

(3)成熟阶段(2007年~现在)。如今回龙观地区已经拥有5家大型超市,3家大型批发市场,5家大型综合性商厦,还有1家即将建成,2条餐饮业商业街,已经颇具规模,各有特色,进入垄断竞争阶段;大型超市基本上形成寡头市场结构,看似竞争对手的美廉美超市已经在2006年被物美集团收购,物美、华联、京客隆割据一方,小型超市基本上是底商模式,仅限于服务本小区居民;大型购物中心也基本形成寡头格局,尽管规模都很综合庞大,但是认真研究会发现他们经营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目前还不至于出现互相残杀的局面。

3 回龙观社区商业发展经验总结

社区商业不同于城市的区域中心商业、大型购物中心、特色步行街的商业形态,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是一种为本地区居民服务的商业模式。回龙观社区商业成功的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针对社区特点,选择恰当的商业模式。不同的社区具有不同的特点,对目标市场的调查分析是成功的第一步。以回龙观社区为例,其规模庞大,可以采用大型购物中心模式,实行集约化规模经营;餐饮业采取商业街模式,可以产生集聚效应,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连锁经营是社区商业模式首选。连锁经营一般采用标准化和规范化,有利于防止假冒伪劣商品,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认知度;同时,连锁体系通过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分散销售,从而降低了进货价格,有利于社区居民购物。

表1 回龙观地区大型综合商厦一览表

充分发挥品牌效应。由前文分析可知,大部分回龙观社区居民自我心理定位较高,对于已有品牌具有信任感和认同感,因此知名品牌更容易在回龙观社区打开市场。

市场定位非常重要。回龙观社区建设初期失败的商业案例基本上都在于市场定位不准,第一类居民认为定位偏高,而第二类居民则认为偏低,导致经营困境。

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真诚对待社区消费者,绝不能以“城里的价格、郊区的产品(服务)”来欺骗消费者,违背基本的商业道德和准则。

理性认识市场容量。社区商业不同于商业中心区,一旦入住饱和,销售总量会保持相对平稳,如果同类商家增加,只能形成恶性竞争。如果高估了社区商业的商圈半径和对区外客流的吸引力,可能为以后的商业经营埋下隐患。

4 结语

随着华联商厦、北店时代广场、永旺国际商城等大型购物中心的开业,回龙观社区商业从便利店、餐饮等基本型消费向休闲文化等多元化方向发展。社区商业的成功关键在于事先认真地研究市场,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消费者。

[1]何骏.我国城市社区商业的发展模式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2]姜威.回龙观北店时代广场开业[N].北京商报,2007,10~16(B3).

[3]马云飞,韩大强.基于消费者行为的零售企业营销问题[J].商业时代,2006,(26).

[4]靖东,张 菁.社区购物中心:提升社区商业[J].中国商贸,2009,(12).

猜你喜欢
回龙观购物中心商业
购物中心枪击案震惊丹麦
北京荟聚购物中心童乐荟
回龙观(四)
回龙观(三)
回龙观(二)
回龙观(一)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