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干旱时空分布规律

2010-08-08 07:19,高,余
东北水利水电 2010年9期
关键词:成灾旱灾数组

袁 帅 ,高 薇 ,余 博

(1.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吉林 长春 130022;2.长春新立城水库管理局,吉林 长春 130119)

1 基础资料

为全面分析吉林省干旱时空分布规律,对全省的地理、气候、干旱灾害、水文、水资源利用、水利工程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作了广泛调查。共收集整理全省48个市(县)1952—2007年的逐月降水量资料;土壤墒情、蒸发量、地下水水位等长系列气候、水文资料;干旱灾害发生时间及因旱粮食损失量资料;牧业和城镇旱情、旱灾损失资料。

2 干旱时间分布

2.1 干旱季节性

吉林省农作物干旱季节分为春旱(3~5月份)、夏旱(6~8月份)、秋旱(9月份)等单季旱和春夏、夏秋及春夏秋等连季旱。

西部发生春旱的频率约为90%,夏旱60%,秋旱40%;中部发生春旱的频率约为45%,夏旱45%,秋旱30%;东部发生春旱的频率约为40%,夏旱55%,秋旱25%。吉林省共有32个县(市)以夏旱为易旱季节,其余16县(市)以春夏连旱为易旱季节。

西部各县(市)发生连季旱的频率为59.6%~69.2%,中部各县(市)为23.1%~53.8%,东部各县(市)为28.8%~42.3%。

由于降水量时间分配不均,导致农作物生长期间降水与需水存在矛盾,使得农作物在中、西部地区普遍存在春、夏季缺水现象。

2.2 干旱持续性

吉林省发生连续干旱的频率较高。以县为统计单元,1952—2007年,发生连续特大干旱年数组为24组,连续严重干旱年数组为66组。其中,西部地区发生连续特大干旱年数组为22组,连续严重干旱年数组为40组;中部地区发生连续特大干旱年数组为2组,连续严重干旱年数组为12组;东部地区发生连续严重干旱年数组为14组,无连续特大干旱年。全省平均每年有一个县(市)发生严重以上连续干旱。

3 干旱灾害空间分布

3.1 旱灾影响范围及空间分布

吉林省干旱影响范围以西部最大,多年平均受旱面积、成灾面积分别为95.232万hm2,35.109万hm2,成灾比为36.9%;其次为中部地区,多年平均受旱面积、成灾面积分别为39.332万hm2,14.845万hm2,成灾比为37.7%;东部地区影响范围最小,多年平均受旱面积、成灾面积分别为10.850万hm2,3.439 万 hm2,成灾比为 31.7%。

3.2 旱灾易发类型区空间分布

根据旱灾等级标准(见表1),1956—2007年,全省48个县(市)中,12个县(市)易发严重干旱,11个县(市)为严重以上干旱高发区,1县(市)为严重以上干旱低发区;29个县(市)易发中度干旱,9个县(市)为中度干旱高发区,20个县(市)为中度干旱低发区;7个县(市)易发轻度干旱。

西部地区易发旱灾类型均为严重以上旱灾,中部和东部地区易发旱灾类型为中度旱灾。

表1 旱灾等级标准

4 干旱发生频次

1952—2007年,全省发生旱灾共计1 215县次,发生干旱的频率达47.9%,西部旱灾发生频次最高,为68.9%,其次为中部的52.1%,东部最低,为34.1%。

5 2000年以来旱灾特点分析

5.1 干旱灾害发生频次和持续时间

1)旱灾发生频次。2000年以后,吉林省进入枯水期,有8年年平均降水量低于多年平均值。全省发生旱灾的概率由2000年前的42.0%上升到57.6%,增幅为16.6%。东、中、西部旱灾发生频次均增加,增幅分别为10.3%,23.9%,17.1%。

2)旱灾持续性。1990—1999年全省(以县为统计单元)发生连续严重以上干旱年组数为15组,2000—2007年连续干旱年组数为25组。其中,西部由11组增加到19组;中部由2组增加到3组;东部由2组增加到3组。

综上数据表明,2000年后,吉林省东、中、西部地区旱灾有持续增长的趋势。

5.2 干旱灾害影响范围

据统计,1990—1999年,吉林省受旱面积均值为 120.708万 hm2,2000—2007增加到 176.295万hm2,增长46.1%;成灾面积1990—1999年均值为38.126 万 hm2,2000—2007 年 均 值 为 72.478 万hm2,增长90.1%。全省干旱灾害成灾比由2000年前的31.6%上升为41.1%。2000年以后,吉林省的干旱灾害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东、中、西部3个分区干旱影响程度及成灾比均呈增大趋势,成灾比分别增加了0.9%,4.4%,12.5%。

5.3 旱灾损失特点

2000年以后与2000以前相比,因旱直接经济损失率略有下降,因旱粮食损失率上升6.4%。直接经济损失率最大的是1994年,为2.4%,而粮食损失率最大的是2007年,为35.7%。见表2。

表2 吉林省历史旱灾年均损失汇总表

6 结语

1)由于吉林省自然地理位置、水资源配置、气候条件、土壤结构分布及各地社会经济等差异因素,导致吉林省由东向西发生干旱的程度和范围逐渐增大。

2)从吉林省农业生产实际看,旱灾损失位于各项自然灾害的第一位。从影响粮食产量看,干旱年影响粮食产量远比洪涝年份影响粮食产量多。多年来,干旱频繁发生,尤其是近年来受气候变暖影响,干旱程度和范围加大,给吉林省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重大影响和损失。长期干旱会使生态环境恶化,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要综合分析、统筹规划,建立起一套适合吉林省特点的抗旱减灾体系,彻底改变十年九旱的面貌。

猜你喜欢
成灾旱灾数组
JAVA稀疏矩阵算法
木石也可成灾
JAVA玩转数学之二维数组排序
板栗“旱灾”后生产管理技术
明代江西地区旱灾发生频次分析
沙棘木蠹蛾成灾原因及控制措施
Excel数组公式在林业多条件求和中的应用
黑龙江省旱灾等级划分及旱情分布研究
寻找勾股数组的历程
德州市2014年旱灾应对措施与经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