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低温灭菌器和2%戊二醛两种内镜灭菌方法比较

2010-08-08 09:58韦利飞吕海凤谢丹
当代医学 2010年26期
关键词:灭菌器戊二醛过氧化氢

韦利飞 吕海凤 谢丹

根据卫生部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凡进入人体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道的内镜及附件必须灭菌[1]。我院自2002年~2008年3月对内镜器械的灭菌一律采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灭菌,但多年来发现戊二醛具有腐蚀性,刺激性,且浸泡时间长(需10小时)等缺点,同时也不易满足接台手术使用内镜器械的要求。我院于2008年3月起使用一台北京白象公司生产的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与2%戊二醛溶液对内镜的灭菌两种方法进行监测比较,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具有灭菌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快速高效、无毒环保等优点,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手术室各类内镜及其器械、2%戊二醛溶液、无菌水、无菌试管、北京白象公司提供的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

1.2 方法

1.2.1 2%戊二醛浸泡灭菌法 内镜使用后,立即用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可拆部分拆开,在流动水下清洗,毛刷刷洗管腔,再用高压水枪冲洗关节孔及管腔,然后将器械放入含酶的超声波清洗机清洗10分钟,取出在流动水下用高压水枪冲净,小纱布擦干后高压气枪吹干后放于2%戊二醛内浸泡10小时。使用前用无菌水反复冲洗干净,无菌纱布擦干。

1.2.2 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灭菌法 内镜使用后,用上述方法彻底将器械清洁干净高压气枪吹干后,专用包装袋包好按要求摆放于灭菌腔内,启动标准灭菌程序,整个灭菌过程需49分钟。

1.3 采样监测方法 无菌棉签檫试法,用无菌棉签在两种灭菌方法灭菌后的器械表面、管腔及内壁反复涂抹数次后接种于无菌培养试管内,及时送检验科培养后活菌计数。

1.4 数据处理 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生物学监测合格率 将采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及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灭菌的内镜进行采样监测比较,无菌监测均合格。见表1。

2.2 灭菌时间2% 戊二醛浸泡灭菌需10小时,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灭菌需49分钟。

2.3 灭菌剂毒性反应发生率 戊二醛对皮肤有刺激性,10人对81台手术器械进行81次戊二醛浸泡灭菌,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4人次,发生率为4.939%,手指皮肤灼伤3人,发生率为3.703%。操作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专门人员3人,共进行灭菌396次,无任何不良事件发生。两种灭菌方法灭菌剂毒性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种灭菌方法比较

3 讨论

造成院内感染最明显的原因,莫过于医疗器械及物品的消毒灭菌不彻底,先行的内镜消毒灭菌方式主要为2%戊二醛溶液浸泡,尽管效果可靠,但是灭菌时间过长,耗时10小时方能达到完全灭菌。对不可能配备多套高档内镜器械的医院来说,消毒灭菌成了每日进行更多手术的障碍。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灭菌技术具有公认的高效性,验证试验显示、嗜热脂肪芽胞杆菌的芽胞均可达到104的灭菌保证水平,亲脂性及亲水性病毒均能被此种方法灭活。白象公司分析化学师协会检测表明,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灭菌剂能渗透一些细小的夹缝裂隙,杀死位于管腔及有孔瓷器上的芽胞。据有关报道[2],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灭菌的物品留存3、6、9个月行生物学监测均为阴性。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灭菌时间较短,仅需49分钟,不影响连台手术的等待时间,提高器械的使用率及周转率,可减少贵重器械的购置,降低医院的成本[3-4]。2%戊二醛浸泡因反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引起药液浓度降低:如碱性戊二醛聚合;消毒液的稀释;使用的频率高使消毒液挥发和失效等,可能影响灭菌效果,需每天测其有效浓度,更换盛装容器,增加护士的工作量。戊二醛作为消毒剂所致的不良反应是对皮肤粘膜的损伤,有文献报道,采用20g/L戊二醛浸泡五官科显微器械,术后出现角膜雾状诨浊,影响视力等[5-6]。张凤英,杨素艳报道[7]采用戊二醛浸泡眼科器械,忽视了对浸泡过的器械进行反复冲洗,引起角膜上皮点状糜烂、水肿,角膜损伤2例。因此,使用前需用无菌水反复冲洗,同时需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及个人防护措施。我们采用戊二醛浸泡法81次,发生呼吸道刺激4人次,手指皮肤灼伤3人次。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灭菌后降解产物为水和O2,对操作人员无损伤,无需特殊的通风排水设施,使用前不需对器械进行冲洗。即方便,且对患者、操作者及环境无毒副作用。

总之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对内镜的灭菌具有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快速高效、无毒环保等优点,为首选的内镜灭菌方法。

[1]消毒技术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11.

[2]顾仁儿.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临床应用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44-45.

[3]王淑艳,张速萍.不耐热骨科手术器械采用低温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的应用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3):303-304.

[4]李大忻.两种低温灭菌方法在医院物品灭菌中的选择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9):1112-1113.

[5]李绥晶,王莉.复方戊二醛消毒剂杀菌效果的试验观察[J].中华消毒学杂志,2003,20(3):171.

[6]黄育红,陈路瑶.不同方法比较戊二醛对梏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杀菌效果[J].中华消毒学杂志,2004,21(3):227.

[7]张凤英,杨素艳.戊二醛消毒液致角膜损伤2例报告[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6):406.

猜你喜欢
灭菌器戊二醛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光度法快速测定新型合金包芯钛线中的钛
RBI在超期服役脉动真空灭菌器定检中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心脏瓣膜假体中戊二醛残留量
压力蒸汽灭菌器安装与验证
欧盟过氧化氢垄断侵权案评析
STERRAD NX灭菌器灭菌取消原因的分析及处理
HIRAYAMA HVE-50型医用高压灭菌器“ErL”报警故障维修
MgO部分替代NaOH对杨木CTMP过氧化氢漂白的影响
氯化银-过氧化氢复合电极
戊二醛对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