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高效栽培管理技术讲座 (四)——北方草菇反季节栽培技术及草菇病害防治*

2010-08-08 00:46丁湖广
食药用菌 2010年1期
关键词:潮菇草菇杂菌

丁湖广

(福建省古田县新元食用菌研究所,古田 352200)

1 北方草菇反季节栽培技术

近年来,北方诸省草菇栽培发展很快,而产季集中在每年6~9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研究所,开展了北方地区草菇反季节栽培的试验研究,在10月至翌年5月进行栽培,实现北方地区草菇周年上市。今将王守现、刘宇等 (2008)的栽培管理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1.1 菌种选择 草菇在真菌品种代号上为 “V”。目前,生产上广泛用于人工栽培的品种,主要是黑色草菇品系和白色草菇品系 (表1)。黑菇品系的草菇子实体包被为鼠灰色,呈卵圆形,不易开伞,基部较小,子实体多单生,容易采摘,货架期相对较长,对温差变化特别敏感,抗逆性较差;白菇品系子实体包被灰白色或白色 (这是相对的,因为菇体的颜色随着生长环境的不同而有别,因此不是区别不同品系的关键因素),菇体的基部较大,蛋形期呈圆锥形,包被薄,易开伞,出菇快,产量高,抗逆性较强,子实体多为丛生,不容易采摘。

表1 草菇不同菌株的种性特征

1.2 菇房建造 菇房位置要坐北朝南,以利吸收阳光提高温度。选用砖瓦、泡沫等保温、保湿性能好的材料,建造6~8间连体菇房。面积不宜过大,一般24平方米,内设三走道、二床架,床架5~6层,层距60厘米,宽1.3~1.4米。房间四周及房顶用两层塑料薄膜封住,每间菇房前后各装5扇相对的窗户,并安装1只30~40瓦日光灯,用于通风换气及增加室内光线。

1.3 堆料发酵 培养料为废棉92%,石灰8%,加水拌匀,放在2×2×0.4(米)的方形铁槽内用脚踩踏,使其均匀吸水至70%含水率。建堆高80厘米,顶部宽30~50厘米,中间用木棒插几个孔用于通气,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当料堆中心温度达到60~70℃,保持10小时后翻堆。堆料发酵时间为2天左右。然后将发酵的培养料的pH值调节到7~8。趁热搬入菇房架床,并按10千克/平方米的用量铺平,培养料厚10厘米左右;密闭门窗,煤炉加温到70~80℃时,保持8~12小时。加温结束后及时通风,散发料内氨气。

1.4 播种发菌 待料温降至30~35℃后,及时整理床面,轻压,拉平,播种。菌种在使用前须经过检查,具体做到 “一闻、二提、三看”。一闻:就是在整批栽培种中,随机抽样几袋 (瓶),拔出棉塞,闻其气味。纯的菌种应有草菇特有的香味,若有酸、臭、氨、酒等不纯正的气味,可怀疑有杂菌污染。二提:手抓住棉花塞提起,看棉塞有没有塞紧,若菌种袋 (瓶)没有随之被提起,应怀疑其菌种内可能混有杂菌;手测菌种重量,太轻说明培养时间过长,致使水分蒸发过量,应怀疑菌种菌龄太老。三看:看长势,菌丝生长是否健壮,色泽是否正常,疏密是否均匀;看污染,棉塞与基质菌体中是否有杂色斑块或拮抗线;看菌龄,菌丝发黄、变色、吐黄水、袋壁皱缩、瓶壁分离、原基扭结等,都表明菌种有不同程度的老化。草菇菌种和其他菌类的菌种大有不同。草菇菌种菌丝色浅、纤细、稀疏,一旦长满瓶 (袋)就要尽快使用。菌丝生长稀疏、发黄、出水,且结成团块,表明菌种培养不良,不宜用于栽培。

播种后于菌床上加盖塑料薄膜。播种后的3天,为菌丝定植萌发吃料期,不需要光照,以保温保湿为主。采取煤炉管道加温,室温控制在28~32℃,料温控制在32~35℃,每天掀动薄膜1~2次。若料温高于35℃,应增加掀动薄膜次数,促进降温;保持空气湿度80%,4~5天后,菌丝吃料已封半面,在中午掀开塑料薄膜,增加通风量。根据菌丝吃料和床料层含水情况,喷1次出菇水,水温35~40℃。7~10天菌丝长满料面,开始扭结菇蕾,此时可增加散射光。

1.5 出菇管理 草菇现蕾后,室温控制在28~32℃,切忌温差过大,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一定的散射光,可促进菇蕾形成。出菇期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及时通风,使菇房上下空间温、湿度均匀,有利于上、中、下架床出菇整齐。如果料面、菇体偏干,可适当喷雾状水。第一潮菇采收完毕,菌丝经过5~7天的复壮,可以出第二潮菇,第一潮菇占总产量的70%~80%,第二潮仅占20%~30%。

1.6 冬季栽培 高温型的草菇改为冬季栽培,必须在保温能力好的温室大棚中进行,虽增加升温等方面的成本投入,但冬季草菇售价是夏季常规种植的2倍。在栽培技术上,从培养料配方到管理等都应作适当调整,以增大投入产出比,提高经济效益。

(1)合理配料发酵。草菇冬季栽培应选用营养丰富、生物学效率高的配方。现介绍2组配方:其一、棉籽壳68%,稻草20%,尿素1%,石灰6%,碳酸钙3%,草木灰2%;其二、废棉77%、稻草10%,麦麸5%,石灰8%。培养料采用二次发酵法,先将棉籽壳曝晒3~4天,用石灰水调制含水量在70%~75%,pH值为7~8,室外堆积3天,然后将料移到室内,使料温在70℃维持10小时。

(2)做好产前护理。当料温降至35℃时即可播种,可采用条形铺料撒播法,即将80厘米宽的畦床,分成5等份,各条宽约16厘米,中间一条填入肥土,两侧各填料,每平方米用料10千克。料铺后稍压实,菌种撒于料面,用种量为料重的4%~6%,再在菌种上撒一层培养料,并在两条培养料外侧各覆5~6厘米厚的肥土。播种后关闭菇棚使棚温达30~35℃,3天内不开门窗维持高温高湿,利于菌丝萌发。以后每天通风换气20~30分钟,经4~5天,当菌丝吃料2/3时,便可少喷水,促使菌丝吃透料;6天后菌丝长透料,应适当调足水分,加强通风换气和透光,促使原基形成。

(3)出菇期科学管理。播种后10天左右可见小白点状的原基,并逐渐长大。菇蕾形成时,加强通风以排除废气,保持室温32~34℃、空气相对湿度85%~95%,并减少喷水量,增加喷水次数。每一潮菇采收完毕后要及时清理料面,在保持菇房温度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喷水保湿,将pH值调到偏碱性,促进菌丝恢复。在补水的同时补施一些营养液,如0.1%的尿素等,以促进子实体的分化发育,7天后可采收第二潮菇,若以采收两潮菇为目标,一个生产周期约需20天。

2 草菇病害及防治

2.1 幼菇成片死亡的原因与防止 在草菇生产过程中,常见到成片的小菇萎蔫死亡,给草菇产量带来严重的损失。幼菇死亡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培养料偏酸。草菇喜欢碱性环境,pH小于6时,虽可结菇,但难于长大。酸性环境更适合绿霉、黄霉等杂菌的生长,杂菌争夺营养引起草菇死亡。因此,在培养料配制时,应适当增大料内pH值。采完头潮菇后,可喷1%石灰水或5%草木灰水,以保持料内pH在8左右。

(2)温度骤变。草菇生长对温度非常敏感,一般料温低于28℃时,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导致死亡。温度变化过大,如遇寒潮或台风袭击,会因气温急剧下降而导致幼菇死亡,严重时成菇也会死亡。因此要注意采取应急措施,控制温度突变。

(3)喷水不当。草菇要求水温与菇房气温相近。如在炎热的夏天喷20℃左右的井水,会导致幼菇死亡。因此,喷水要在早晚进行,水温以30℃左右为好。同时正确掌握喷水方法,若子实体过小,喷水过重,亦会导致幼菇死亡;在子实体针头期和小纽扣期,料面必须停止喷水,如料面较干,也只能在菇房的过道里喷雾状水,或在地面加水,以增加空气的相对湿度。

(4)采菇损伤。草菇菌丝比较稀疏,极易损伤,若采菇时动作过猛,会触动周围的培养料,造成周围幼菇菌丝断裂而致水分、营养供应不上。因此,采菇时动作要轻,一手按住菇丛的基部,保护好其他幼菇,另手将成熟菇拧转摘起。如有密集簇生菇,则可一起摘下,以免由于个别菇的撞动,而造成多数未成熟菇死亡。

2.2 鬼伞发生与防止 鬼伞是草菇的主要竞争杂菌。菇床上发生的鬼伞有毛头鬼伞、长根鬼伞、墨汁鬼伞、光头鬼伞 (图1)。鬼伞多发生在草菇覆土之前,覆土之后则很少。鬼伞出现在料堆周围或床面上,发生发展很快,从子实体形成到溶解成黑色粘液团,只需24~48小时。鬼伞与草菇争夺培养料,影响草菇产量。防止发生鬼伞,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优化基料。选择新鲜干燥和无霉变的稻草、棉籽壳等为原料,用前曝晒2~3天;配料时应掌握适宜的碳氮比和pH值,防止因料中游离氨过多和偏酸,而引起鬼伞的大量发生。

(2)抑制发生。堆料提高堆温,降低氨气含量,防止培养料过湿,以抑制鬼伞生长。若堆料周围长有鬼伞,应注意将产生鬼伞的料翻入中间料温高的部位,以杀死鬼伞孢子。培养料进房后,进行发酵处理,进一步杀灭残存的鬼伞孢子。

(3)及时处理。菇床上一旦发生鬼伞,应及时摘除销毁,以免成熟后孢子四处传播。同时加强通风,降低菇房湿度,并在发生处用pH 14的石灰水涂刷,防止复发。

2.3 疣孢霉病的症状与防治 疣孢霉 (Mycogone Perniciosa Magn)又叫湿泡病、白腐病,是由疣孢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是危害草菇的重要病害。受感染的草菇子实体原基表面有一层密而柔软的白色菌丝,子实体内部变成暗褐色,质软而有臭味,并从内部渗出褐色液体。防止疣孢霉病的措施,主要要做好菇房通风换气,适当降低空气相对湿度。菇房在使用前要严格消毒。旧菇房内的床架及各种用具可用0.1%甲基托布津或5%甲醛喷洒消毒,也可用浓石灰水涂刷。菇房门、窗及通气孔应安装纱窗,以防昆虫带菌传播。疣孢霉孢子在52℃以上环境中,12小时便可被杀死。因此,培养料堆制发酵时,堆温必须控制在60~70℃,且维持1~2天后再翻堆。培养料发酵两次,以彻底杀灭疣孢霉孢子。子实体发生侵染时,应尽快摘除,并在患处涂刷百菌清800倍液,控制蔓延。

图1 鬼伞形态

2.4 菌核病的症状与防治 草菇菌核病,又称白绢病、罗氏菌核病,病原菌是草菇菌核病菌 (Sclerotium rolfsii)的无性世代。其菌丝白色,密集成层,可抑制草菇菌丝体生长;病菌侵害菇体基部,有粘性,最后整个菇体软腐。防止菌核病首先要搞好产地环境卫生,并进行消毒灭菌。原料要新鲜、没有霉烂变质,使用前曝晒,并用5%~7%的石灰水浸泡2天;棉籽壳料可堆积发酵4天;覆土用3%的甲醛溶液消毒。发生病菌感染的部位,可用5%石灰水处理或撒少量石灰粉,或用井冈霉素喷雾,对控制病害蔓延有—定效果。

2.5 菌丝的萎缩与防止 在正常情况下草菇播种后,12小时就可以萌发,并向料内生长。如果播种后24小时,仍未见菌丝萌发或不向料内生长,就有可能是菌丝发生萎缩。其主要原因:菌种菌龄过长,菌种退化,菌丝生活力弱,抗逆性差;菌种长时间在温度过低、过高的环境中存放,出现播种后不萌发。播种后培养料内温度较长时间超过45℃,会导致菌丝萎缩、死亡,造成烧菌;当温度偏低或昼夜温差过大时,也会引起菌丝生长缓慢、萎缩。培养料含水量超过75%,或薄膜覆盖过严,培养料不透气,加上菇房通风条件不好,菌丝会因缺氧等而萎缩或自溶。竞争性杂菌与草菇菌丝争夺营养。害虫如线虫、螨、菇蝇幼虫,会蚕食菌丝并引起杂菌、病毒感染,导致菌丝萎缩死亡。避免草菇菌丝萎缩可采取如下措施。①优化种质,菌种的菌龄一般不超20天,适龄菌种生活力强,有利抗逆;②适温培养,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平时培养料含水量宁干勿湿,喷出菇水时,则可适当增加喷水量;③培养料堆制时避免产生过浓的氨味。

猜你喜欢
潮菇草菇杂菌
农业废弃物在草菇栽培上的应用
草菇增产有三法
不同菇潮香菇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变化研究
工厂化高产优质栽培茶树菇培养料配方试验
最好的老年人食谱——草菇大白菜
不同注水处理对香菇产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茶树菇感染杂菌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草菇电击法遗传转化的研究
生产食用菌 石灰用途广
交换生的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