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鲸》中的四个“世界”

2010-08-15 00:42朱喜奎青海民族大学英语系西宁810007
名作欣赏 2010年33期
关键词:玛利白鲸陆地

□朱喜奎(青海民族大学英语系, 西宁 810007)

梅尔维尔是美国19世纪著名浪漫主义作家,他的代表作《白鲸》讲述了捕鲸船长亚哈和南太平洋上一条名叫莫比·迪克的白鲸之间的故事。亚哈船长在被白鲸咬掉了一条腿之后,心中燃烧着复仇的怒火,他指挥着“裴廓德号”行遍了世界大洋。整个故事以唯一得以逃生的水手伊希梅尔自叙的方式展开,不仅详述了捕鲸人在大海中追击白鲸的经历,而且对生命的现象、人生的光明和阴暗、大自然的神秘莫测、生与死的哲学等亦有探讨。不仅如此,小说《白鲸》还以其宏大的场面描写和其所代表的深刻哲学内涵而成为美国19世纪的杰作,小说中作者用了很大一部分篇幅,详细地描述了陆地、海洋、“裴廓德号”和白鲸——这一未知世界的代表。每一个场景都有其独有的特征,这些独特的场景组成了整部小说的大场景,大舞台。每一个场景就像是一个小社会,一个小世界,每个世界中的人们都像舞台上的演员在完成着自己的表演。各场景的描写活灵活现,耐人寻味。

一、陆地

小说一开始,作者就不惜笔墨,花很大篇幅描写了干燥的陆地,这个拥挤不堪的地方。在陆地场景的描写中,作者提到了纽约、新贝德福、南塔开特,街道、教堂、客栈和去往海洋的路上大家聚集的办公室。仔细描写了这些地方的人和事,说明了陆地有其吸引人的地方,陆地上有人们喜爱的海鲜杂烩浓汤店以及人和人之间所谓的默契和亲情。陆地可以带给人们心灵的满足感,在陆地上人们可以获得新鲜的冒险和刺激,可以到达每个角落,发现原始的奇迹,陆地充满着许许多多能够满足人们好奇心的新鲜事物。但是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难发现,虽然陆地能带给人们那么多好处,但是生活在陆地上的人们依然从四面八方来到海边,密密麻麻地伫立在那里,久久地不忍离去。他们对海洋充满了向往,做着海洋的梦。作者自问“怎么会是这样呢?难道绿野平畴都消失啦?他们在这儿干什么呢?”主人公以实玛利对于陆地一点儿都不感到留恋,他迫不及待地想离开陆地奔向海洋,因为陆地使他达到近乎疯狂的地步,忧郁的时候在街上他就想去打掉行人的帽子,还时常尾随在送葬队伍的后面,想到了死亡。理性告诉他必须尽快离开陆地,奔向广阔而独立的海洋,否则就只能饮弹自尽了。这一切说明了陆地世界非但不能满足人们的渴望,而且使人们感到窒息和疯狂,陆地世界就像一个残酷的继母,逼得孩子无家可归;陆地世界是个如狼似虎、弱肉强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富人施展淫威,疯狂敛财,而穷人则生活卑贱,苟延残喘。这个世界充满着冷酷和死亡,让人感到不寒而栗。而更可悲的是,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感到精神空虚,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二、海洋

小说中的大海是一个令人向往和充满诱惑的地方。它的引力使以实玛利无法抗拒,在海洋和陆地之间要做出选择的时候,他选择了海洋,这是生与死的选择。海洋以它独特的魅力在吸引着陆地上的人们,就像是轮船上具有磁力的指南针一样,它的恬静、博大、安详、深沉和纯洁与大陆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作者写到水永远和思考联系在一起,海洋是以实玛利进行思考、探索人生的最好场所。海洋的温柔使“裴廓德号”上的捕鲸者们好似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光华灿烂的白昼和迷离甜蜜的夜晚一样的诱人,白天明媚的阳光照在海上,天空湛蓝,水天相连,夜晚柔和的月光映照着海面,寂静而安详,大海的美,令海员们感到惊讶。以实玛利在自叙中说正是这原始的文明淘走了那些奇形怪状、未开化的捕鲸人身上的野性。当然海洋也并不是一直很安静,也有汹涌澎湃、巨浪滔天的时候,它的愤怒令船员们心惊胆战,感到死亡的来临,书中写道:“船泊在一片浪涛之中,有规律地摇晃着,远处是一望无际的海洋,辽阔而单调,神秘而恐怖。船员们靠在舷旁,望着滚滚而去的海水,忧郁地叹息着:这蓝色的海呀,你奔腾而去,我看不到你的心底,只见无数船只,在你的怀抱里行来驶去,它们划开你的胸膛,可是只一瞬间,你便恢复了平静的自我。”海洋的世界激发了他们的惆怅和无限的遐想。在对海洋的描写中,作者不仅写出了海洋的自然魅力,更进一步地映射出了海洋所代表的深刻内涵,海洋似母亲一样在召唤着自己的孩子,海洋又像父亲一样时不时地警告和告诫他们不要违背自然的法则,海洋像老师一样启发着他们进行思考,海洋又像人类的心灵一样无法理解,不可捉摸,海洋的世界给我们以神秘的感觉。

三、裴廓德号

小说中作者写到裴廓德号是一条闯荡过世界各个大洋的老船,天长日久的风吹日晒、雨打浪激使它浑身的颜色墨一般黑,就像那些在埃及和西伯利亚身经百战的法国兵一样。它稀奇、古老、高贵、装饰有战利品、经受过战斗的洗礼、上面生活着食人族的人,就这样一艘老船,代表了一个自给自足的世界,这个世界中充满着悲伤和忧郁。它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又是伟大的捕鲸业最适合的工具,更是亚哈船长达到目的最合适的武器。它是亚哈船长的王国,亚哈是这个王国中的国王,船员如同他的臣民一样,他在疯狂地向他们发号施令,在这个王国里,等级森严,容不得下级违背上级的旨意,也容不得臣民对国王的权威进行挑战,臣民们明知道,这个王国最终灭亡的悲剧,但是他们毫无办法,只能向着死亡一步步迈进。王国里的臣民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种族,有着不同的信仰和背景。他们各怀捕鲸的绝技,除了以实玛利之外,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捕鲸,分到鲸油,最终回归陆地去享受生活。他们共同生活、工作在这个令他们非常熟悉,但又非常陌生的世界,这个世界带给他们快乐,也带给他们恐惧。这个世界使以实玛利和魁魁格建立了友谊,这个世界改变了以实玛利,使他获得了新生,也正是这个世界带给了亚哈孤独、寂寞和疯狂,以致最终死亡。“裴廓德”这个名字曾是美国马萨诸塞州一个早已消亡的印第安部落的名字,作者给这条捕鲸船取这个名字似乎想赋予它一定的寓意,预示着未来悲剧的发生,“裴廓德号”在小说的结尾果然成为了船员们葬身的棺材。有评论家也认为“裴廓德号”就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船上没有民主和自由可言,弥漫着统治和压迫的气氛,在陆地世界上人们没有目标,感到空虚,在“裴廓德号”这个世界上,船员们也有同样的感受,他们没有自由,听命于亚哈。亚哈从物质和精神上都在控制着他们,直至这个世界最终彻底地灭亡。

四、白鲸

对于白鲸的描写几乎贯穿了这部小说的始末,自从第36章“后甲板上”亚哈船长激情飞扬地宣布了这次航行的真正目的开始,作者总是通过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在描写着白鲸,如:白鲸在水中喷出的水泡,白鲸的颜色和不同部位等,描写只是局部的,直到小说结束也没有描画出白鲸的全貌,读者始终不能真真切切地看到白鲸,它好似一个幽灵,神出鬼没,飘忽不定。而当它露面时,迅疾如闪电一般,只几个回合就掀翻了这艘久经百战的大船,船上的人们除以实玛利之外,无一生还。等战斗一结束后,它又悄悄地没入海底。那样的无声无息,无影无踪,那片大的无边无际的尸布似的海洋像它在五千年前那样滚滚向前。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们跟随着主人公一起在寻找白鲸,想领略一下它的魅力和雄姿。读者冥冥之中感到好像有一种外力在牵引着“裴廓德号”,控制着亚哈以及船上的每一个人。亚哈自己也总是感到有一种压力在向他袭来,他想冲破,却怎么也冲不破,即使冲破了也是空白一片。而这种压力使他感到疯狂,压力后来又变成了吸力,使他不顾一切地向它冲去,打破它成为了亚哈人生中唯一奋斗的目标。以实玛利也感觉一个幽灵似的阴影笼罩在他的心头。这个阴影在他心里成为了一个难解的谜。由此,白鲸在我们的心目中便成了未知世界的象征,追逐白鲸则代表着对这个未知世界的探寻。它是不可捉摸的世界,未知的深渊,回答不了的问题,不可触及的幻影,有着金字塔般的沉默。

这四个“世界”构成了《白鲸》这部巨作的宏大场面,他们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小说中的主人公先出现在陆地“世界”,后来到海上“世界”,选择了裴廓德号这个“小社会”,而这个“小社会”的目标是追逐白鲸,去探索未知世界。前三个世界都是我们所看到的物质世界,而最后一个世界,从物质世界升华到精神世界,有趣的是这个精神世界又始终贯穿着前三个物质世界,正是这种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使得两位主人公亚哈和以实玛利离开陆地“世界”而登上了裴廓德号。所以,这四个“世界”是构成这部小说的主线索。作者对这四个不同“世界”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美国社会人们的生活和思想状态,反映了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又倍感精神世界的空虚,急需精神的寄托和依靠。

[1] Giles Gunn,ed,A Historical Guide to Herman Melville,[J].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2]Melville,Herman.Moby-Dick[J].Shanghai Translation Press,1982.

[3] Tyrus Hillway.Herman Melville[J].New York:Twayne,1963.

猜你喜欢
玛利白鲸陆地
陆地探测一号01组卫星
大号“白鲸”
“大”白鲸
课例
和白鲸零距离
与鲸共眠
绿山墙的安妮(二)
信息时代
充分检查
治病强身的百字经:《陆地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