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家刘承干与嘉业藏书楼

2010-08-15 00:46陈瑛郑宗男
黑龙江史志 2010年24期
关键词:藏书楼藏书浙江

陈瑛 郑宗男

(浙江图书馆浙江杭州310007)

藏书家刘承干与嘉业藏书楼

陈瑛 郑宗男

(浙江图书馆浙江杭州310007)

作为国内近代史上最大的私家藏书楼后又捐赠给国家的嘉业堂,已经历了80年的历史,其起源、沿革、嬗变与现状一直被业内人士所关注和研究。本文从嘉业堂管理者的角度作刘承干其人与嘉业堂发展历程的考析。

刘承干;嘉业藏书楼;考析

嘉业堂是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南栅万古桥西的一座庄园,共占地15162.60平方米,园四周有环河,宽5~7米不等,以替代围墙。青石板甬道把庄园分成南北两半,南为园林,北为嘉业藏书楼及抗昔居与版片库房。楼外有园,园外有河,使书楼建筑、花园景物与四周林野浑然一体。

嘉业堂创始人刘承干(1882~1963),字贞一,号翰怡,别署求恕居士、嘉业老人,浙江湖州南浔人。刘家原籍浙江上虞,清康熙、雍正间迁居南浔,至祖父刘镛(1826~1899)为二十九代。刘镛以丝业起家,后又涉足盐业、茶叶、典当、垦牧、房产等,终成大业,以身价千万以上而雄踞南浔“四象”之首。刘镛是晚清颇有名的慈善家,热心慈善公益事业,曾获清廷“乐善好施”的褒奖。

其父刘锦藻(1862~1934),字澄如,刘镛次子。清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后以出资助赈,依例授四品京堂。二十七年(1901)撰成《皇朝续文献通考》400卷进呈,赏内阁侍读学士。1925年出巨资修复清东陵,溥仪赠“温仁受福”匾额。其后襄理汤寿潜建设沪杭铁路,入股浙江兴业银行,创设上海大达轮埠等。

继父刘安澜,刘镛长子,雅好诗书,辑有《国朝诗萃》。安澜早逝无嗣,刘镛命刘锦藻长子刘承干出继长房。刘承干收藏典籍,有两个原因,一是帮助本生父亲编纂《续文献通考》,一是继承嗣父遗志,续辑《国朝诗萃》。因此其藏书主要注重史部、集部,尤其是明清诗文著述。

刘承干有意识地大规模聚书始于清宣统三年(1910)去金陵参观南洋劝业会。次年,辛亥革命爆发,江浙旧家世族,避居上海,生计维艰,藏书散出。此时刘承干亦携家移居上海,以长子长孙,兼祧长房,席丰履厚,拥有巨资,“凡书贾挟书往者,不愿令其失望,凡己所未备之书,不论新旧皆购置。”博收广取,无求不给,加上结识缪荃孙、叶昌炽等著名学者型藏书家,版本目录学知识日增,遂成一代藏书大家。

1914年刘承干出资助德宗崇陵种树经费,蒙逊帝溥仪赏“钦若嘉业”匾,于是,便以“嘉业”名楼,以示不忘“天恩”。“钦若”是敬顺的意思,“嘉业”指美好的事业。

1924年南浔嘉业藏书楼落成,标志着嘉业堂进入全盛时期。此时,嘉业堂古籍藏书约有20万册60余万卷。所以,就嘉业堂藏书的规模而言,不但近代以来无与伦比,放眼整个中国私人藏书史,亦无出其右者。

嘉业堂的藏书,合流众长,兼收并蓄。藏书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一为购买,二为抄录,还有个别藏书来自向刘承干借款而到期无力赎回的抵押品。

购买有三种方式:一是友人代购,如蒋汝藻、缪荃孙、张元济、章梫、陆树藩等都曾为嘉业堂代购书籍;二是购自书店;第三购自书商,书商大多来自上海、北平、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等地,他们为嘉业堂增添了大量善本。

至于有些要籍,传世稀罕,难以购到,刘承干就斥金雇人抄写,其中以《清实录》、《清史列传》最为珍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刘氏经营当铺,部分藏书家以古籍抵押,到期无力赎回,即归嘉业堂所有。嘉业堂藏书中的极品宋蜀大字本《史记》,即是由陆树藩介绍费叔迁抵押刘承干处的。

嘉业堂藏书以宋元椠本,明清刊本、稿抄本及地方志为四大特色。其中宋本69部,元本70部,明刊本约2000种,其中明人别集约600种;史部则集中在明代政治、经济、边防资料,包罗宏富,种类繁多,以致郑振铎称赞道:利用嘉业堂的明刊本,再加上其所收藏的部分刊本,就可以纂辑“明史长编”了。

稿抄校本约2000种,其中以《永乐大典》与文源阁、文澜阁《四库全书》残本、《四库全书》翰林院底本、《明实录》、《清实录》、《宋会要》、《旧五代史》等声闻于世。

地方志1217种35359卷,其中海内珍本孤本约有70余种。

刘承干继承了湖州藏书家的传统,在大量收聚图书之时,也将其中罕见及实用之书,刊版流传,使之化身百千,广为流播,嘉惠士林。嘉业堂刻书始于1913年,刘承干将《叶天廖年谱》按《朱氏结一庐剩馀丛书》版式刊刻。至1933年的20余年间,先后刊刻了《景宋四史》、《嘉业堂丛书》、《吴兴丛书》、《求恕斋丛书》、《留馀草堂丛书》、《嘉业堂金石丛书》等共计187种3000余卷,耗资20余万元。

嘉业堂所刻书经、史、子、集无不涉及。刻书版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仿朱氏结一庐书版,如《嘉业堂丛书》、《求恕斋丛书》等;另一种是影刻宋本,以《景宋四史》为代表。版片用料悉用枣木,枣木纹理细密,质地较硬,且不易虫蛀,适合南方气候下长久保存。

嘉业堂刻书唯以传播文献为要旨,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且对于其他机构或个人的出版需求,嘉业堂均予以支持,即便是精椠秘笈,也毫不私密。如张元济出版《四部丛刊》底本有十余种是嘉业堂所藏宋刻本及稿本。

嘉业堂刻书多罕传秘籍及经世实用之书,又校雠审慎,世多称誉,也得到了鲁迅、胡适、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罗振玉、张元济、傅增湘等人的肯定、赞誉及帮助。

嘉业堂刻书具有四大特色:一是偏好孤本,二是注重地方文献,三是刊刻清代禁书,四是校刻精审、工艺臻美。

20世纪30年代,迫于家庭经济原因,及日本侵华战争造成的社会动荡和民族灾难,嘉业堂由盛而衰,藏书精品运往上海,相关职员先后离去,南浔嘉业藏书楼此时已乏人管理,一片破败。直至1951年11月,刘承干顺应时代潮流,“为发展新中国社会文化事业之需要”,化私为公,慨然将南浔“书楼与四周空地并藏书书版连同各项设备等悉以捐献”。嘉业藏书楼捐献后,受到浙江图书馆的精心保护和管理,使书楼、藏书及四周园林完整地保存下来。嘉业堂成为浙江图书馆的一部分,完成了由旧式私家藏书楼向现代公共图书馆的蜕变。

多年来,浙江图书馆一直派员驻守书楼,保管藏书。每年夏季,定期检修房屋,晾晒图书,并根据图书典藏规则,对藏书进行清点。“文革”动乱期间,由于管理人员忠于职守,也由于当地民众的支持,嘉业藏书楼未受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嘉业藏书楼的保护、管理和开放日益受到重视。1981年4月,嘉业藏书楼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4月,浙江图书馆开始清点藏书,调整布局,开辟陈列室,整修园林、维修房屋,书楼基本恢复了原貌。1984年国庆前夕,藏书楼正式对外开放。近年来,为确保安全,保护原貌,二度对消防报警系统进行改造、升级;三次对建筑和园林进行维修。嘉业藏书楼2001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了保护刘承干捐赠的刻书版片,2008年10月,浙江图书馆启动了“嘉业堂雕版保护工程”,计划用6年的时间,为嘉业堂所存雕版建立一套完整的纸质和电子档案。经过两年努力,已完成三万余张版片的清理、拓印、拍照、建档等工作;2010年10月,还专门邀请全国的著名专家,在嘉业藏书楼召开了“雕版保护与档案建设规范”研讨会,会议就古籍雕版版片档案建设、著录规范、储藏保护及修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今天,当我们回顾嘉业堂八十余年的沧桑历史,刘承干将其半生经营的嘉业藏书楼化私为公,不仅是对这座濒临绝境的藏书名楼的拯救,也是传统私人藏书楼在现代社会变革和转型中与时俱进,持续服务公众、泽润一方的典范。五十多年来,嘉业堂作为浙江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优雅的环境,丰富的藏书,传奇的历史,得到公众精心的保护,同时她还卓有成效地发挥着公共图书馆的功能,造福社会、惠及百姓。

[1]诸潮歌.嘉业藏书楼[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袁逸.历代私家藏书的价值观—书色斑斓[M].长沙:岳簏书社,157-176

[3]应长兴.嘉业堂志[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

陈瑛,浙江图书馆馆员;郑宗男,浙江图书馆馆员。

猜你喜欢
藏书楼藏书浙江
Mother
Task 2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小毛驴藏书
简论明代中期的学校藏书楼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珍惜每一本藏书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藏书楼
藏书楼开出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