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与南极*

2010-08-15 00:42安玛丽布蕾迪AnnearieBrady
关键词:属地罗斯南极

安玛丽·布蕾迪(Anne-M arie Brady)

(坎特伯雷大学社会与政治学学院,新西兰坎特伯雷)

一、新西兰与南极的地缘和历史联系

新西兰与南极地区有着非常密切的地缘和历史联系,这可以追溯到“冈瓦纳古陆”时代。例如,在南极发现的树种化石与新西兰现今存活着的榉树比较接近。[1]今天,新西兰是南极探险者前往南极最近、最方便的出发地。新西兰的南极科研工作者只需要乘坐飞机就可以经常性地去南极逗留、考察或者进行其他活动,不必像其他大多数南极国家一样不得不在南极耗时整个季节。新西兰人对南极的地理环境和其他气候变化都有着最直接的接触和感受。每当新西兰的天气预报员播报有一股来自南方的冷空气将横扫全国的时候,电视里的卫星云图就会显示出这股影响新西兰南部地区的冷空气是来自冰雪覆盖的荒地——南极。2005年和2006年期间,从“龙尼”冰架崩塌下来的巨大的冰山漂流到了新西兰的东海岸,在新西兰陆地上清晰可见。[2]最大的冰山长度有1000多米长,而且2009年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3]对于新西兰人来说,相比其他南极国家的大多数国民,极地的冰融现象对他们是一个迫在眉捷又非常现实的威胁。

新西兰与南极地区的历史渊源也同样密切,而且这些历史渊源正是由于新西兰与南极在地理上的接近而直接导致的结果。许多南极探险家都是从新西兰出发的,或者他们在成功到达南极后,最后也都返回到新西兰;而且,许多探险队里都有新西兰人的身影。早期的南极探险家有别林斯高晋(Fabian Gottlieb Von Bellinghausen,俄罗斯)、威尔克斯(CharlesWilkes,美国)、罗斯(James Clark Ross,英国)、博克格雷温克(Carstens Bo rchgrevink,挪威)、斯科特(Robert Falcon Scott,英国)、沙克尔顿(Ernest Shackleton,英国)、阿蒙森(Roald Amundsen,挪威)、白濑矗(Shirase Nobu,日本)、莫森(Douglas M aw son,澳大利亚)、伯德(Richard E.Byrd,美国)和新西兰的探险家希拉里(Edmund Hilary)。这些探险家都是从新西兰开始他们的南极探险,最后又返回到新西兰,而且几乎所有这些探险队都聘请新西兰队员。[4]总之,这些历史联系意味着新西兰人有比其他南极国家更加强烈的南极意识和南极亲近感,他们认为南极是新西兰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二、新西兰的南极主权要求

在英国探险家罗斯的1841年南极探险过程中,他发现并命名了罗斯海,这是一个从南大洋进入南极大陆的一条非常便利的深海湾。该海域在地图上被正式绘制出来以后,很快就成为众多探险队进入南极腹地的通道。1923年,英国在争夺捕鲸权的过程中正式宣布它对“罗斯属地”拥有主权。后来英国把该属地的行政管理权移交给了新西兰总督。[5]

新西兰对罗斯属地的法定权利声明同它与英国的历史联系密不可分。新西兰授权负责管理这块无人居住地,意味着新西兰政府和国民逐渐地认可本国对“罗斯属地”的权利要求,因此可以说,新西兰政府对南极权利的转折点始自1923年。[6]但是,从法律角度看,新西兰对罗斯属地的独立法定权利要更晚一些,直到新西兰在宪法和立法上独立于英国之后。[7]这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有很多日子能够说明。其中,最明确地说明罗斯属地是新西兰疆域一部分的文件是1983年的“组建新西兰总督府的特别声明”,[8]规定了新西兰总督代行英国王权治下区域的管理。该文件是对1917年制定的不包括罗斯属地在内的有关新西兰领域范围特别声明文件的修改。[9]

罗斯属地的面积有45万平方公里,比新西兰所有岛屿(包括新西兰南岛、北岛还有斯图尔特岛)加在一起的面积还要大。罗斯属地位于东经160度到170度之间,最南端不过南纬60度,大部分地区为冰雪覆盖的罗斯冰架。1923年罗斯属地管理权声明出台的时候,新西兰人对该属地区域地理上的意识并不怎么强烈。罗斯属地边界线的是根据“扇形理论”拟定的,类似于该理论在北极的应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与早期殖民者划分非洲国家边界线的做法类似。罗斯属地的边界线横切山脉,一直延伸到南极点。该属地离新西兰大陆有2000多公里。虽然它是所有南极主权要求国当中的第二最小领地,但其实际价值却是远非它的面积大小所能体现出来的。罗斯冰架是到达南极大陆最便利的通道之一,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南极考察者都从这里出发,也说明了美国为什么渴望在南极抢占领导性的地位,并最先在那里建立了四个南极站点,现在已经整合为两个科考基地。

新西兰政府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罗斯属地的归属声明感到力不从心。起初,新西兰是担心管理该属地的费用支出;到了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早期,新西兰国内具有国际观的著名政治家甚至想过放弃该属地,提出南极应该由联合国接管或者列为世界公园的建议。[10]然而近几年,之前那些顾虑和担心以及高尚的国际利他主义精神却被一种强烈要求获取新西兰南极战略利益的主权意识所取代。虽然新西兰是1959年南极条约协商国的创始国之一,但它却始终坚持对“罗斯属地”的主权,而且根据《南极条约》第4条的规定“本条约中的任何规定不得解释为任何缔约国放弃它前已提出过的对在南极洲的领土主权的权利或要求”,[11]新西兰的做法是被允许的。因此,新西兰政府很自信地认为《南极条约》在过去50年里有效地维护了新西兰的南极利益,这一局面将持续下去。[12](P7)为了支持这一声明,新西兰政府在罗斯属地这一问题上摆出了一个积极自信的姿态[12](P7),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得以证实:新西兰继续深入其南极科考基地——斯科特站的研究(尽管新西兰目前正处于经济上的困难时期);继续关注新西兰在罗斯属地的科学研究活动;新西兰承担了罗斯海地区国际搜救、气象观测以及水文地理调查等任务;对罗斯属地内的19个环保区域的管理权进行申请和竞标;另外,在国际和国内层面上,政府对商业界以及普通的新西兰国民从事的南极活动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新西兰对罗斯属地的主权声明一直很谨慎,尽量避免采取过于明显的强势行为从而与南极条约体系(A TS)相悖或者与其他非条约签署国产生摩擦,[13](P7)尤其是美国,因为新西兰当前主要依靠美国的常规支持才能顺利地进入南极冰层区域。2006年,新西兰曾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接管环绕新西兰领土专属经济区以外170万平方公里的海底大陆架。在该申请中不包括罗斯属地的资料和相关数据,但是新西兰政府宣称它将保留在未来对罗斯属地采取该措施的权力。澳大利亚也效仿跟进。这两个国家的辩称他们都尊重《南极条约》的要求,同时也捍卫未来对他们的南极领土周边海底大陆架提出要求的权利。[14]

三、新西兰的南极组织

新西兰的南极活动是由许多机构部门相互协调和监督来执行的。其外交部和外贸部下属有一个小规模的南极政策司(仅有三名职员)的主要职责是:协调新西兰政府的南极和南大洋(包括罗斯属地)政策建议;在各种南极条约体系机构中代表新西兰的利益;执行新西兰的相关南极外交政策;向外交部官员对有效履行1994年通过的南极环境保护条例提供建议,包括对所有从新西兰出发的赴南极旅游者、旅游运营商和非政府组织人员制定明确的管理措施;就1981年通过的南极海洋生物资源条例向新西兰政府提供有效的执行建议。[15]新西兰其他与南极相关的政府部门还包括渔业部、国防部、财政部、环境部、旅游局、交通部、自然保护部门、科研技术部门,总理署和内阁、新西兰国防军、新西兰土地信息部,还有新西兰航海部门。

新西兰政府的南极政策是由其南极行政委员会协调执行的,该委员会由南极政策科主管。以上提到的与新西兰的南极利益相关的所有部门,及“新西兰南极局”均为这一机构的组成部分。“环境评估与监察组”是一个有许多科学专家组成的机构,负责向新西兰外交部提供新西兰南极活动的环境影响建议。新西兰南极局是一个负责制定、管理和执行新西兰政府在南极和南大洋,尤其是罗斯属地(个人在此强调)范围内各种活动的权威机构。[12](P1)它位于新西兰基督城,由6名主管和30名正式职员组成。除了负责聘用每个季度在新西兰南极基地工作和管理基地的临时职员以外,它还负责为新西兰南极研究计划协调、批复和提供资金。它也负责为新西兰南极研究人员和其他访问者提供装备,用黑色和橙色使之与众不同、富有风格。①Antarctica New Zealand launched a new uniform for all New Zealand personnel in 2008,designed by New Zealand Company Earth,Sea and Sky.通过该组织和其它媒介以及青少年极地体验活动,可以唤起新西兰国民对南极洲重要意义以及新西兰与南极大陆关联重要性的公众认识。[16]而且,重要的是这类措施已经帮助普通新西兰人树立起一种强烈的南极遗产意识。

新西兰南极局座落在毗邻基督城国际机场的国际南极中心内,美国和意大利的南极规划办公处也位于该中心。全世界超过75%的南极科学家都从这里启程前往南极。[17]基督城经过多年的南极探险和国际科研活动,已经发展成为极寒条件下后勤装备的技术设备中心,50多家新西兰本土商业机构通过坎特伯雷南极商业网(CAB IN)为南极活动提供后勤服务。[18]

新西兰除了有许多南极研究中心外,还有一些小规模的科研工作者在新西兰的八所大学里从事南极相关研究。坎特伯雷大学建有“南极门”,这是一个多学科研究中心,负责协调科学、法律、社会科学以及人文艺术专家的研究工作;[19]开设有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南极相关课程,其中包括14个周的研究生南极研究证明课程(包含两周的南极体验活动)。这些课程设置反映了新西兰对南极地区强烈的兴趣,所以选修这些课程的学生数通常爆满。

惠灵顿市的维多利亚大学的南极研究中心主要研究南极自然科学,[20]目前已经被认为是全世界南极古气候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以及极地科学钻探和操作技术的佼佼者。怀卡托大学的南极研究所位于该学校的科学与工程学院内,该机构的一些科学家比较擅长陆地制图技术和人类对南极环境的影响方面的研究。[21]此外,奥克兰大学、梅西大学、[22]林肯大学和奥塔哥大学以及奥克兰科技大学都有人从事南极研究,这些人也都与新西兰国内和全世界的南极科研工作者相互合作,研究领域也非常广泛。[23]新西兰的三个王牌研究机构包括土地保护局研究所——从事环境研究;[24]地质与核自然科学研究所(GNS)——从事地球科学研究;[25]还有国家水域和大气研究院(N IWA),[26]这三个机构也都从事与南极相关的研究。其中N IWA的研究船“RV Tangaroa”号为新西兰在南大洋的水文观测和其他科学研究提供后勤服务。

另外,一些非政府组织也从事和协助(有时也批评)新西兰的南极活动或者参与A TS的相关活动。其中,“新西兰绿色和平组织”、“森林和鸟类社会组织”,还有“南极和南大洋联盟”最具代表性,这三个组织都非常关注环境问题。绿色和平组织和南大联盟还同时参与反对日本在南大洋捕杀鲸鱼的活动。此外,“南极遗产信用组织”(新西兰)也是一个由新西兰政府支持运行的非政府组织。[27](P42)该组织有效地保护了先驱探险家在罗斯属地遗留下来的“小木屋”遗址和其他文物。[28]这些组织和活动有助于强调新西兰的南极主张,政府之所以对南极活动给以如此大力的支持,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新西兰的南极存在:斯科特站

新西兰的永久性南极研究基地为斯科特站,它位于罗斯属地哈特角半岛末端的普拉姆(p ram)角,距离美国最大的南极基地——麦克默多站很近。斯科特站建于1957年,起初它是作为英国横穿南极探险的站点,并从事与国际地球物理年相关的研究。1959年成为永久科研基地。

在南半球的夏季,新西兰会选派35名左右的南极项目(NZAP)成员到斯科特站帮助科研队伍和其他小组完成工作。NZAP工作者为每年参与南极活动的队员提供食品,还进行行政管理、通讯、操作和各类研究领域内的相关训练。自上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该站每年就承担20到30个科研项目。作为新西兰南极规划活动的一部分,每年有350人左右的新西兰国民奔赴南极。斯科特站在夏季的最佳研究期间可以容纳85人之多。该站每年都有11名新西兰越冬队员执行科研任务和对基地进行维护,为第二年的夏季作准备。前往南极的46%的新西兰人都是科学家,其中大约三分之一是助理人员,其余的非科学家人员主要是一些艺术家、政府高官,还有学生。[12]新西兰的科学家去南极只需花费很少时间,因为夏季从基督城飞往罗斯属地的航班每周有2到3班。

美国为新西兰人员往返南极提供大多数的空运支持,它与新西兰和意大利②The Italian Antarctic p rogramme operates Mario Zuchelli Station a summer-only base,located at Terra Nova Bay.一起共同合作,往返于基督城和罗斯海之间运送人员和后勤保障物资。三个国家各自分担的职责根据每个国家需运输的物资和人员的数量而定。美国为了执行它的罗斯海南极研究计划,每年都要通过基督城机场运送大约4000人到南极;而新西兰选派的人员数量还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只有350人;意大利则只派遣70人。因此,2009年到2010年间,美国共需承担65航次,新西兰承担8次,意大利承担4次。另外,美国每年一月都有两艘船(一艘破冰船和一艘货轮)都要向南极运输一些飞机无法运送的燃料和物品。由于新西兰和意大利缺少类似美国大量的国防支持,所以这两个国家通过其他的渠道来补偿和共享他们应履行的职责。比如,2010年斯科特站附近的一个风电场在投入使用后为美国南极规划活动提供电力支持就是新西兰履行应尽责任的一部分。此外,新西兰还负责管理后勤货物,包括基督城机场的维护费用。然而,如果没有美国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新西兰现行南极研究活动的开展就会非常困难;相反,由于基督城为美国南极活动的进行起到了后方保障性的作用,相当于美国南极主基地外的辅助基地,因此,美国也依赖与新西兰的这种合作关系来维持它的南极核心利益。

斯科特站重建于1976年到1977年,2005年到2007年进行过维修。现在它拥有八个现代化的建筑物,全部用钢板建造,并衬有聚氨酯泡沫。这些建筑都高于地面,以便积雪可以从底部吹走。在这些建筑物外部都用非常醒目的油漆标上“绿色斯科特”这样的标语,暗示在新西兰整个南极蓝图中的环保意义。此外,所有的建筑物都通过走廊或者通道连接在一起,以便让队员不必出门就可以自由活动于不同的部门;而且当发生火灾的时候,各部门之间可以及时完全封闭,避免火势蔓延。其次,该基地的生活环境既温暖又舒适,给人一种很轻松的家的氛围。建筑物内部的装饰都选用色调舒适的白色和绿色来配合外部的风景;而且同样值得注意的细节是该基地餐厅的饭菜都是营养非常丰富的家庭式口味,整个基地的所有人员都食用这种工作餐。

为了尽量降低人类存在对冰雪地区的环境影响,新西兰对斯科特站最近几年的维修作出了相当大的努力。该基地所有的垃圾都很仔细地分类整理,可以回收再利用的一些废物,比如金属、塑料和电池都会被运回新西兰;食物垃圾、纸类垃圾,还有未处理的废木料都用高温焚化炉烧毁。然而,一些垃圾即使通过高温管道的加热处理,受污染的水和部分污物还是会通过下水道被排放到罗斯海。该基地的电力供应目前主要依靠几台柴油发电机,但在2010年2月将被可再生的风能取代。[29]而且新建的这些风轮发电机还将为美国麦克默多基地提供将近11%的电力,帮助减少美国南极基地的碳排放量和降低由于石油泄漏对南极原始环境造成的危险。

五、新西兰的南极政策

不同政府部门之间通过相互协调合作来密切关注和监督新西兰的南极利益,就形成了新西兰的南极政策。新西兰在南极既有地缘战略利益,也有科研、环保、经济和政治利益。

(一)新西兰的南极科学

对新西兰而言,欲成为一个在南极地区具有领导性的国家,开展高难度高质量的科研活动就显得非常重要。南极科学与其他领域的科学不同,它在新西兰的南极总体外交政策方针当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新西兰的南极科学研究与其他科研活动不一样,它主要依赖政府特别补贴。如果某个科学家的科研项目被新西兰南极局一年一度的南极科学计划所采纳,那么他的衣、食、住、行的费用都将由新西兰南极局来承担,被纳入每年一度的预算。这些费用被新西兰南极局称为“影子成本”。[12](P20)在科学家的整体研究预算中,他们只需要承担一小部分费用就可以了,不需要承担所有费用。[30]如果南极科研需要实验设备,科学家们可以通过政府的科研技术基金来申请资金和后勤保障。[31]每年大约有240万元与南极相关的科学研究资金是通过这一途径来落实的。[32]在2007年-2009年的国际极地年期间,还有450万元用于与南极相关的特定的自然科学项目。③The total budget for allof New Zealand’s Antarctic activities isaround NZ$21million,the budget for Antarctica New Zealand covers NZ$13 million of that total.In the 2009 budget New Zealand’s Antarctic budgetwas capped,and is likely to be kep t thatway for the next 5 years, due to the economic difficulties the New Zealand economy is going through in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Other government p rogrammes suffered major cutbacks in spending,so the fact that the Antarctic-related spend was only"capped"indicates the value the New Zealand government places on its Antarctic investment.另外,从其他渠道(比如说新西兰皇家学会马斯登基金会)获得资金支持的科学家,只要他们的项目已经被新西兰每年的南极科学活动计划所接受,也同样有权获得新西兰南极局的补贴。

为了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并优先开展与新西兰关系最密切的科研项目,新西兰南极局为科学家们设立科研议程,作为五年一次的“新西兰南极和南大洋的科学战略”当中的重点项目。2008年,从事南极活动的主要政府机构总结了新西兰南极主要的战略科学利益,包括:关注罗斯海地区;调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进程;调查南极的生物安全及南极生物资源勘探等其他经济类问题;探索海洋环境中生物多样性的问题,管理南极海洋资源;处理好人类对南极的影响关系。[33](P4)该议程没有完全涵盖所有方面,科学家们需要不断发现并把其他有待开发的课题补充到核心研究议程当中去。[33](P1)

新西兰南极活动(包括所有大学和所有政府部门)的所有预算大约近2100万新西兰元(按照目前汇率,大约有1560万美元)。新西兰南极局的预算就占到了总预算的1300万新西兰元。[34]这些费用对于新西兰打算完成的南极活动来说是物有所值的。2009年由于新西兰也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其年度财政预算中新西兰南极局的预算减少了,而且在未来五年内可能保持消减以后的这个水平;其他的政府规划预算也同样遭到了削减。然而,经济危机并没有使新西兰政府取消南极规划的预算,而仅仅是一小部分的“削减”,由此可以看出南极对新西兰政府的价值所在。

新西兰是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开展它的南极科研活动的,因此,其科学战略的核心规划与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的核心科学规划联系比较紧密。[33](P7,P9,P11)新西兰国际极地年南极科考活动的重点包括南极钻探计划(ANDRILL)、南极海洋生物调查(CAML)、冬季海冰的增长情况的调查,还包括干旱河谷生态系统中生物复杂性的预测研究。新西兰对于南极科研信息,以及所有新西兰南极科研网站上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和资料都是透明的,支持公开使用。[35]此外,新西兰的南极科研成果都是国际性的,在国际上的优秀期刊中有很高的引用率。在2003年-2009年六年间,新西兰南极局支持的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总计有817项。[12](P31)

(二)新西兰的南极经济利益

新西兰在南极有大量的经济利益。主要包括:南极旅游、渔业、为本国和国际南极考察提供后勤保障、参与南极相关的商业活动,还有已发现的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南极科研成果。到目前为止,新西兰已从南极获得了1.33亿新西兰元的经济收入,而仅仅坎特伯雷(克赖斯特彻奇市周围的一个地区)就获益将近8800百万新西兰元。[36]

新西兰对开发具有潜在经济利益的南极科研项目十分热衷。[33](P6)然而,迄今为止,新西兰政府对在南极地区开展大规模的商业开发还比较谨慎,这更加说明了南极对于新西兰的战略重要性,以及新西兰政府对维持其南极活动政治控制的必要性。

新西兰的南极旅游业包括在新西兰本土旅行社组织的赴新西兰南部的亚南极岛屿的旅游和罗斯属地的海上旅游。在新西兰本土注册的旅行社必须配有一个政府的监督员,以此来保证旅游行为能够严格地遵守环境保护条例。新西兰是唯一一个坚持履行这一实践的南极国家。[27](P97)新西兰的南极旅游还包括本国国土的南极旅游,即利用新西兰与南极相关的传统和景点,或者利用基督城与国际南极中心的关系,以及参观奥克兰凯利塔顿海底世界中与南极相关的展览。坎特伯雷和因沃卡吉尔的博物馆都有大量的南极陈列品。此外,基督城和惠灵顿市以及因沃卡吉尔市都有许多与南极相关的遗址,那儿曾是许多早期南极探险出发的地方,或者是一些著名的探险者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新西兰渔业公司在罗斯海和南大洋的捕鱼业每年为新西兰带来将近 2000万新西兰元的收入。[12](P7)然而,这些地区渔业资源的逐渐匮乏对新西兰专属经济区内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罗斯海和南大洋的存渔量和那些不规范的、非法的、无报告的捕鱼行为与新西兰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新西兰是维护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公约(CCAMLR)的坚决倡导国,该公约负责管理和监督南极海域的渔业资源。

(三)新西兰的南极政治利益

新西兰在南极也有很重要的政治利益,包括它对罗斯属地的主张和参与南极国际治理。新西兰是一个岛国,远离世界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全国仅有430万人口,依靠其他国家来维护它的国家安全和市场经济,尤其依靠多国联盟的力量来实现其外交政策目标。新西兰依靠南极条约和国际性的合作来帮助它维护对罗斯属地的主张,以及新西兰在南极更为广泛的利益。所以,新西兰要想在南极条约体系当中担当领导性地位,就必须付出相当大的努力。目前,新西兰在南极条约体系当中的重要领导地位有这么几个:环境保护委员会的主席国、国家南极局局长理事会(位于基督城坎特伯雷大学内)的首席行政秘书、国家南极局局长理事会(COMNAP)委员会的副主席、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小组秘书。

尽管个别南极条约协商国如中国和印度不满于南极条约体系现状,但新西兰在维护《南极条约》及其相关国际法的存续方面有着直接的政治利益。新西兰没有什么特殊的资源去捍卫它的罗斯属地主张,所以它就非常依赖南极条约体系和其他国际机制。与大多数其他南极国家相比,新西兰有更强烈的利益需求,以维护南极远离军事冲突,保持南极的和平和自由,因为新西兰是离南极第三个最近的国家,任何冲突都可能直接影响到新西兰。

(四)新西兰的南极环境利益

南极是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一个关键角色。新西兰作为南极的一个近邻,它与南极环境的变化和南极环境的影响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南极气候变化会对南极生物系统产生直接和迅速的影响;而南极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也可能影响新西兰专属经济区内的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南极臭氧空洞在一定时间内可能从南极大陆向外扩展,覆盖整个新西兰。因此,新西兰采取了相关措施来保护南极和南大洋的“内在价值和荒野价值”,这些价值都关系到新西兰的战略利益。[12](P8)

在早期开展南极活动的时候,新西兰和其他国家一样,没有意识到南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现在,新西兰为自己作为治理南极环境问题的先进者而骄傲。它是首个在1999年《南极条约环境保护的议定书》的要求下开展综合环境评估的国家。如今,新西兰的南极活动都实行环保高标准,这使得新西兰增加了它在南极国际论坛的威信。[12](P13)新西兰目前是南极条约环境保护委员会的主席国,这对于确保其他南极国家在环保问题上理解新西兰的立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南极在新西兰外交政策当中的地位

新西兰的南极活动带给该国以一定的国际地位与威望,若不与南极相关联,这些地位与威望则是不可能的。新西兰将南极视为“国家资产”,它赋予了我们在与其他国家打交道十分必要的筹码。[13](P1)比如说在1984年到2006年间,由于新西兰宣布了它的无核化政策,美国与新西兰的高级防务和双边安全关系随即就出现了裂痕。然而,两国在南极问题上的态度却仍然是积极明确的,而且事实上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这不仅符合新西兰的利益,而且因为美国可以继续方便使用麦克默多站和阿蒙森-斯科特极点考察站的科研设备,这也符合美国的利益。鉴于对美国核政策的反对意见,自从1984年新西兰宣布了它的反核政策以后,美国海军船只就不再访问过新西兰。[37]但不管是新西兰,还是美国舆论,都不反对美国使用新西兰的设施,以便在罗斯海地区开展南极科研活动。目前美国和新西兰积极的南极合作态度意味着如果双方进一步提高高层合作关系,双方就会很容易达成更多的正常合作。每年大约有20-60名新西兰国防人员与美军合作,这使得新、美两个国家之间的后勤服务和其他南极活动变得更加便利化。[38]

新西兰同时也很重视寻求机会让其外交官与其他国家达成共识和建立更多的合作关系,目前,已经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智利、德国和意大利的南极规划部门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现在正在积极寻求与韩国南极规划部门的合作机会。此外,虽然马来西亚并不是南极条约的签署国,而且在南极也没有基地,新西兰仍然为马来西亚官方南极规划部门提供一些便利。除了这些官方联系外,新西兰还有很多学者与全世界其他国家南极研究者建有联系。因为新西兰是前往南极地区的一条理想的后勤通道,[39]所以所有的这些合作关系有助于新西兰加强南极在新西兰外交政策中的地位,强化新西兰的南极形象(这也是新西兰南极局的一个既定目标)。

六、结论

当今时代,与其他大多数南极国家相比,新西兰有明显和强烈的利益诉求,迫切需要维护它在南极的地位。从新西兰的远景规划来看,南极条约体系是维护新西兰南极利益最有成效且最有效率的方式。然而,如果南极条约体系崩溃瓦解,新西兰一直以来寻求建立的一种与罗斯属地领土相关的行动模式、责任及机构都将有助于新西兰维护它的主张。新西兰决不会挑战南极现状,但清楚个别国家不满于现有的南极管理方式,并寻求大规模地系统调整南极条约体系。新西兰的南极利益是复杂多样的,而且强烈地反映在地理上对南极的亲近感。因此,未来无论在南极及周边海域发生什么事情,都会对新西兰的经济、政治和环境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那么新西兰将不惜一切代价来致力于维护它的南极战略利益。

[1]British Antarctic Survey,"Frozen in Time:Fossils from the Antarctic,"2009,http://www.antarctica.ac.uk/about_antarctica/geography/rock/fossil-collection.php.

[2]“NZ Summer Marked by Icebergs,”The Age,6 January 2005, http://www.theage.com.au/new s/Wo rld/NZ-summermarked-by-icebergs/2005/01/06/1104832218742.htm l.

[3]"Icebergs Bear Dow n on New Zealand,"NZ Herald,14 November 2009,http://www.nzherald.co.nz/nz/new s/article.cfm? c_id=1&objectid=10609311.

[4]http://www.nzhistory.net.nz/politics/antarctica-and-nz.

[5]http://www.legislation.govt.nz/regulation/imperial/1923/ 0974/latest/DLM 1195.html

[6]http://www.mfat.govt.nz/Foreign-Relations/Antarctica/1-New-Zealand-and-Antarctica/index.php.Accessed 12 November 2009.

[7]Dame Alison Quentin-Baxter,email communication,18 November 2009.

[8]http://cabinetmanual.cabinetoffice.govt.nz/appendix-a.M y analysis of this point w as confirmed in an email communication from Trevo r Hughes,Head of the Antarctic Policy Unit, M FA T,NZ,18 November 2009.

[9]Karen Scott,email communication,18 November 2009.I am extremely grateful to M s Scott for her legal advice in phrasing this section and other Antarctic international law related aspects w ithin the paper.

[10]See Malcolm Temp leton,A Wise Adventure:New Zealand and Antarctica 1920-1960,Wellington:Victoria University Press.

[11]http://www.scar.org/treaty/at_text.html.

[12]Antarctica NZ Statement of Intent,2009-2011.

[13]Stuart Prio r,"Antarctica:View f rom a Gateway,"Working Paper,5/97,Center fo r Strategic Studies,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p.7.

[14]http://www.nzherald.co.nz/antarctica/new s/article.cfm?l_ id=2&objectid=10470725.

[15]http://www.mfat.govt.nz/Foreign-Relations/Antarctica/index.php.

[16]http://www.antarcticanz.govt.nz/.

[17]http://www.ccc.govt.nz/cityleisure/artsculture/antarcticconnections.aspx

[18]http://www.scoop.co.nz/stories/A K0909/S00427.htm.

[19]http://www.anta.canterbury.ac.nz/.

[20]http://www.victoria.ac.nz/antarctic/people/index.aspx.

[21]http://erth.waikato.ac.nz/research/units/antarctic/.

[22]http://www.maths.otago.ac.nz/asog/.

[23]See the detailed list of the p rofiles of New Zealand researchers w ith Antarctic interests at http://www.nzuaa.org/.

[24]http://www.landcareresearch.co.nz/research/ecosystems/ penguins/.

[25]http://www.gns.cri.nz/w hat/earthhist/antarctica/crp.html. [26]http://www.niwa.co.nz/our-science/coasts/antarctica.

[27]Neville Peat,Antarctic Partners:Fifty Years of New Zealand and United States Cooperation in Antarctica,1957-2007,Wellington:Phantom House Books,2007,p.42.

[28]http://www.heritage-antarctica.org/AHT/.

[29]http://www.meridianenergy.co.nz/OurProjects/The+Ross +Island+Wind+Energy+%E2%80%93+Stage+1+Project.htm.

[30]Bryan Storey,Head of Gateway Antarctica,University of Canterbury,email communication,16 November 2009.

[31]http://www.frst.govt.nz/funding/research/antarctica.

[32]http://www.frst.govt.nz/files/Antarctica%20Request% 20fo r%20Proposals.pdf.

[33]"New Zealand’s Antarctic and Southern Ocean Science Strategy,"2009(Draft document,this document requires formal ratification by the New Zealand Cabinet before it becomes official),p.4.

[34]E.D.Butler,Antarctica New Zealand Science and Info rmation Officer,phone interview (w ith research assistant Lara Haw ke),19 November 2009.

[35]http://gcmd.nasa.gov/KeywordSearch/Home.do?Portal= amd_nz&MetadataType=0.

[36]C.Saunders,P.Dalziel,and P.Hayes,"The Contribution of Antarctic-Related Activities to the Canterbury and New Zealand Economies,"Agribusiness and Economic Research Unit, Lincoln University,2007.

[37]http://www.nzherald.co.nz/nuclear-ships-ban/new s/article. cfm?c_id=1500959&objectid=10594890.

[38]http://www.nzdf.mil.nz/operations/deployments/antarctica/ 20070215-afaq.htm.

[39]http://www.antarcticanz.govt.nz/intl-connections/1018.

猜你喜欢
属地罗斯南极
韦斯特罗斯新旅游中心
我去南极能住哪儿
来到南极要补课
属地管理不是“万能筐筐”
彭罗斯雪花拼板
我想自己做
南极大逃亡
基层队站班组HSE属地标准化创建
属地管理在钻井施工现场的应用
难忘的南极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