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疗法等综合性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

2010-08-15 00:44齐书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4期
关键词:脑性脑细胞脑瘫

杨 峰 齐书妍

1.武汉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部,湖北 武汉 430071;2.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部,河南 南阳 473002

小儿脑性瘫痪(CP)是一组在小儿早期发病的非进行性脑损伤,表现为非阵发性的中枢性随意肌功能受累,如肢体痉挛、姿势控制异常等,并可伴有智力低下、行为异常、语言和视觉障碍及癫痫等[1],给本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脑瘫是影响小儿健康发育的重大课题。作者于2006年对我院收治的CP患儿148例采用穴位注射等综合性疗法,取得了满意效果。

1 一般资料

将148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随机分治疗组78例,男54例,女24例;年龄1岁以下29例,1~2岁38例,2~3岁11例;其中痉挛型52例,手足徐动型7例,肌张力低下型2例,混合型18例。对照组70例,男42例,女28例;年龄1岁以下27例,1~2岁30例,2~3岁13例;其中痉挛型46例,手足徐动型3例,混合型21例。两组患儿在年龄、病情程度、分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有明显病史,行为或智力障碍, 脑部CT片异常,3项共有者即确诊。

3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

3.1 常规治疗:(1)运动疗法:根据患儿姿势异常的部位不同,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Vojta疗法,是通过对身体一定部位压迫刺激、诱导产生全身性的反射运动的疗法,Bobath疗法的基本手法以反射性抑制与促通两大手法为中心:①抑制异常运动模式,②促通(诱发)正常运动模式。[2]训练要循序渐进,同时配合音乐、玩具激发患儿的兴趣,使患儿能主动参与,并加强语言和认知能力的训练,使患儿在游戏中锻炼抓、拿、爬、伸等动作。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5天为一疗程,休息15天进行下一疗程。(2)静脉注射脑细胞活化剂。(3)推拿疗法。(4)家长参与:指导家长配合手法训练的方法,加强日常生活护理,并定期随访、评价和修改方案,共同完成康复训练工作。

3.2 穴位注射:(1)取穴:智力障碍者取主穴百会、风池、大椎、百会。上肢异常者取双上肢穴位:肩髃、曲池、合谷;下肢异常者取双下肢穴位:环跳、阳陵泉;听力异常者取耳门、听宫穴注射[3]。根据患儿治疗反应不断增加刺激点及强度。(2)用药:选大椎、足三里、阳陵泉、曲池用10%葡萄糖注射液注射用药VitB1 100mg,VitB[12]250μg,胞二磷胆碱O.25g。头穴每穴0.2mL,体穴每穴0.5mL,主穴加配穴注射,隔日1次,15天为一疗程,休息15天行下一疗程,总疗程3~4个。(3)方法:采用28-30号,长约25-40mm的毫针,针尖与皮肤表面呈10-30角进针,留针10-15min,针灸治疗的痛苦令一些脑瘫患儿的家长难以接受,应安排在其他治疗之后完成,医护人员要耐心地向家属讲解这一治疗的重要性,以取得家长的理解。注射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注射后要加压按压针眼,防止药液外渗。注意观察患儿反应。

4 疗效观察

4.1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前后病情进展一度主要运动功能评分在12分以上者,或各项总分进展之和达到20分以上者。有效主要运动功能得分6分以上,总分合计10分以上,无效:总分低于10分者。(主要运动功能包括竖头、坐、翻、爬、抓、站立、走等)[4]

4.2 治疗结果 经临床观察,治疗组显效28例(35.9%),有效45例(57.7%),无效5例(6.4%),总有效率93.6%;对照组显效18例(25.7%),有效36例(51.4%),无效16例(22.8%),总有效率77.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5 讨论

穴位注射显著增加脑瘫患儿脑的血流量,改善脑细胞的功能代谢。据报道脑瘫组织坏死区的周围尚存着相当范围的可逆性损害区带;穴位注射促进脑瘫患儿的脑功能代偿。人类大脑神经细胞约有140亿个。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只有部分突触经常受到刺激,阈值较低,呈易被使用的活化状态。而相当一部分神经细胞突触的阈值很高,不易被使用,处于休眠状态。针刺并使用药物能使突触的阈降低并被活化,形成新的突触,以代偿受损的功能区。从而使患儿的坐、爬、站、行等功能得以代偿,最终可达到生活完全自理和半自理[5]。针刺通过改善脑微循环、提高脑细胞供血量,改善脑细胞的代谢而促进脑瘫的脑组织的再生与修复,恢复患儿运动、语言、智力的功能,达到生活自理,提高了脑瘫患者的生存质量。穴位注射给合其他疗法对于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1]王慕逖.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10-411.

[2]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02-209.

[3]李德炎.小儿脑性瘫痪治疗与康复工程[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433-434.

[4]任永平.婴幼儿脑性瘫痪运动功能量表及其评价[J].中华理疗杂志,1995,18(3):216.

[5]贾少微等.应用PET研究针刺信号对人脑能量代谢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07).

猜你喜欢
脑性脑细胞脑瘫
对脑性瘫痪言语功能障碍患儿实施补肾健脑针法结合ST训练治疗的效果分析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谁决定你的智商
脑细胞消失记
为什么在睡觉时会做梦?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小儿脑性瘫痪早期康复与治疗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