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连贯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2010-08-15 00:50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育硕士席艳艳
中学生英语 2010年11期
关键词:连贯语篇话语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育硕士席艳艳

1.引言

简介: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但大多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英语教学模式的探讨成为了热门的话题,而课堂教学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由此也出现了许多课堂教学方法。对语言的教学过程,除了向学生传递语言知识外,还有很多语言以外的文化知识的交流。

研究背景:当前初中英语教学只是对文章进行简单的分析,重点在于分析文中出现的生词、语法难点以及句法结构。当然,这些都是中考命题的考点,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素质教育逐步取代应试教育的时代,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词汇、句子和语法上是远远不够的。

2.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2.1语篇的连贯性是由一组相互联系,组成一个整体的句群组成,语篇与非语篇之间的区别在于语篇具有连贯性(coherence)。从情景语境的方面描述,则要按照三个情景变项: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 (Halliday&Hasan,1976:CohesioninEnglish)。讲述问题的时候要讲述其来龙去脉,站在哪个角色的立场上讲述,话语的方式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这样一来,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几个简单句子的把握,而是整体。具体实例会在下文中予以描述。

2.2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威多森(Widdowson)在他的著作《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中说:“在外语教学中,要教授其他所学学科的内容,例如,学生除了学习语言外,还学习其他的知识,如政治、历史、法律等,那么他就可以学习政治英语、历史英语和法律英语。”教学过程中适当的穿插于所学内容相关的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其他知识,不仅会使学生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扩大知识面,而且会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更全面的把握篇章的中心和主题,结构与中心思想。

由此不难看出,国外语言大家们都不提倡将语言学习与篇章隔离开来,学语言要看情景,更要看语言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

3.语篇连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我们所面对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连贯的语篇,教师对课堂的组织也要使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形成连贯的整体,使之成为一个实际语言环境中的一个语篇。就此我从课堂中教师演示阶段的教学做个比较具体的分析。在这一学习阶段,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要把这个本身连贯的语篇从整体上用连贯语篇的方式解释出来。

首先,在以一个适当的话题引入课文后,教师一般都需要介绍一些语篇产生的背景和环境知识,这包括描述语篇的文化背景和情景语境。

其次,从情景语境方面描述则要按照三个情景变项: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Halliday&Hasan,1976:CohesioninEnglish)上文已出现,在此,笔者想做具体说明。讲述问题的时候要讲述其来龙去脉,站在哪个角色的立场上讲述,话语的方式是口头表达或者书面表达。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分析语篇的结构。因为每篇课文的语篇交际功能不同,其主题、内容、体裁、语言表现形式,甚至于作者的风格都不一样,所以其语篇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来说,初中英语教材上的课文,虽然其语体各不相同,但通常都有不同结构形式的表示开头、主体、结尾等部分。在课堂教学中,一般情况下,主要是从语篇部分衔接关系的角度来分析课文的结构。这些衔接关系包括:相邻问答对、话语转换、片段的寓意关系、不同层次之间的连接关系等。

在Halliday和Hasan的Cohesion in English(1976)中提出的20多条衔接原则,这些原则和规律应该是语篇分析教学的重点。这里就几个主要原则来分析其在课堂中的运用。一是指称:代词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用法,汉语对代词的运用比英语要少很多,因而要尽量消除母语的干扰,以衔接为原则,结合上下文来看,如“...I do not mind this emotional battle,that in fact,It was a privilege she has allowed me,...”其中it一词,所指代的内容就出现在前文———就是“emotional battle”。这个正是英语文章在形式和内容上衔接的一种语言手段,是值得课堂教学中指出的。第二是词汇衔接。这里用一个例句来说明:Introduction:This traces the development sin dial ectology in recent years.(McCarthy,1991:38)这里的This不能换用Introduction,因为在英语中需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This指代Introduction属于词汇的反复使用,这样的用法也可构成全文脉络的一个整体上的衔接。第三是省略和替代,它们是人类语言交际的共同特征之一,在不同的语言中,其方式也不同,以省略为例,英语中可以省略的成分是名词词组、动词词组和小句。如下面这句话:I like the red dress,but she preferred the yellow.这句话末尾省略了名词dress,语言显得更加简练,是英语中常见的,它不仅可以用在一个句子中,有时在文章段落之间也会出现,以构成上下文的衔接。

4、结论

总的来说,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把讲解每个语篇的过程也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意义语篇,从课文这个语篇产生的文化背景和环境的介绍,到语篇结构的分析讲解等,使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具有明确的衔接性,更深入地把握全篇,也更好更全面地学习英语这门语言。

但是通过语篇连贯对文章进行分析也有一些局限性,由于初中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势必在讲述其它知识时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完成课时任务的挑战就越大。在考试分数仍为当今学校和学生主要追求的目标的今天,在课堂上要充分把握好考点以及语篇连贯的协调,以便既能保证学生的考试要求,又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学会在学知识的时候全面把握,时刻具有衔接性。因为素质教育毕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事情。

[1]McCarthy,Michael.Discourse Analysis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2]Halliday,M.A.K.&Hasan,R.Cohesionin English[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76.

[3]Widdowson,H.G.,Teaching Language asCommunication,Oxford,OUP,1978.

[4]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Z].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5]胡壮麟.语篇的衔接和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6]张应林.语篇分析学[Z].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张得禄,刘汝山.语篇连贯和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连贯语篇话语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脉络与连贯:话语理解的语言哲学研究》简介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