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教学应用研究

2010-08-15 00:45孔祥忠翁锦玉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年19期
关键词:作业能力系统

孔祥忠,翁锦玉

(1.河北师范大学 信息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6;2.石家庄市职业财会学校,河北 石家庄 050011)

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教学应用研究

孔祥忠1,翁锦玉2

(1.河北师范大学 信息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6;2.石家庄市职业财会学校,河北 石家庄 050011)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逐渐在教育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鉴于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在教育实践中应用的优势,本文探讨其在教学中应用的方法和策略,为这一测评系统更好地应用于课堂教学提供实践依据。

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方法和策略

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是指在网络学习环境中,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思想指导下,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我组织、制订并执行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策略,通过交互不断取得反馈信息,积极主动地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的过程,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评估,并相应地调节学习过程各环节,以获得适应自己最优化的个性发展的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学习形式,它把自适应测评和个性化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使学习真正达到了个别化和个性化。因此构建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是一条可行之路。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是一款高效率的专家智能测评系统,对于教师而言,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准确的资源查询,还可以快速组卷,协助教师快速批改与实现对学生的快速统计分析。对于学生而言,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比原来题海战术更少的练习,更准确地诊断出学生的学习弱点与学习难点,并不断智能地根据练习变化情况调整试题的难度与重点。所以,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使得“因材施练”成为可能,从而使教与学向“因材施教”这一最高目标发展提供了有力武器。

一、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优势

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以下简称:自适应测评系统)的研究,通过将学习的具体内容分成一系列预定的目标,以自定步子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从而掌握所学的内容,其基本的思想与程序教学相一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逐步演变成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形式。一对一的反馈是实现个性化学习最重要的方面,大量的研究表明:个性化学习可以使学习者比通过授课的方式学到更多的东西,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的讲授,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可以把传统意义下的“学习”改变为“研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辟广阔的新途径,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践、应用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1.弥补现有教学资源的不足

自适应测评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不但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让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学生共同使用,还能自动分析不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测评方案;不仅可以减少课堂教学时数,使教师从大量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而且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进而弥补现有教学资源的不足。

2.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自适应测评系统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进度,增加学习的灵活性、开放性。由于多媒体技术的采用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因而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寓教于乐大大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上课来、下课走,很少给学生留下答疑的时间。即使课间休息时有学生提问,也大都是课堂上刚刚讲过的。所以,教师往往感觉不到专业水平不足的压力。运用自适应测评系统后,由于学生的学习进度不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课外学习的其他相关知识也不同。因而,所提的问题五花八门,如果辅导教师没有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是无法胜任此项工作的。

4.加强教学活动的过程管理

自适应测评系统能够协助管理人员从事部分教学管理工作,特别是能够加强教学活动中的过程管理,实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程督导,对教师的教学、辅导与答疑进行实时、有效地监督,使原先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时间进行的教学督导工作变得轻而易举。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教学特点分析

面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合理使用自适应测评系统,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显著效用。下面从教学实践角度分析运用该系统进行学习的特点,探讨在网络环境下如何运用好该系统,使它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1.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适应学习模式对于学生来说相对灵活,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检测、能力拓展等,并且能根据系统出示的解答来反思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分析思考、不断改进,最终达到同步、逐步提高的目的。学生可以将错题标注上各种不同的标签,分章节、类别收藏,对于知识掌握上的欠缺、疏漏,及时弥补,重复认知;教师则可以及时调出经典、重点、易错等类型题应用于作业发布及各类测试中,不断重现,让学生达到熟练认知的目的;对于教师和学生,只要有条件上网,都可进行作业的布置与提交。教师通过每次作业情况能直观、方便地把握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变化。这些自动收集、处理信息的功能,对总结性评价,尤其是过程性评价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我的短信”区进行交流互动,随时向学生、教师进行咨询、交流,及时解惑,共享智慧。教师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对学生进行鼓励、督促,更方便快捷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分层发布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实施分层作业,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由于作业的不同,大多数学生在所在层面上都有不同的收获,既培养了优等生,又保护了待进生的学习情感与态度。作业的完成过程与教师对学生作业情况的掌控、反馈是促进作业信息化的关键。因此,作业的布置、过程的掌控、成绩的反馈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首先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对试题按难易程度进行分层编排,选择的题目要具有代表性,不能求多。根据学生学习的差距,在弹出的“家庭作业”对话框中选择相应层次的学生发布,特殊学生利用发布短消息进行鼓励、督促,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对作业情况注入更多情感因素。学生作业完成后进行提交,可以通过短信将感受与疑惑对教师反馈、进行交流,教师通过试题分析了解学生的作业及自适应学习情况,通过关键词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各项检索,及时快捷地发现问题,为反馈与调整教学搜集准确资料。作业的反馈可以由教师进行调控,教师在发布作业时根据章节特点选择是否允许查看答案。学生提交作业后,根据程序自动出示答案,自我反思,并将错题及时收藏归类。

三、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教学应用

自适应测评系统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新课改背景下由“先教后学”转变为学生的“先学后教”,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在线学习习惯。

运用网络进行学习与传统上课相比,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相对比较孤独,但是自适应测评系统的设计突出自适应、自主、协作的特点,使学习能够真正实现个性化、自主化、智能化,使传统的题海战术转变为“小步子”、阶段性自适应测评学习。学生在线协作学习有利于交流学习经验和互相学习,使其对知识的掌握更好、更快,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益。自适应测评系统游戏性激励模块的设计寓教于乐,提高了学生在线学习的乐趣和积极性。不足的是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由于上网过多在最初使用自适应测评系统时会出现网瘾等不良行为,但在同学的激励与教师、家长的共同监督下,会逐渐消失。

自适应测评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两种方式:(1)集中教学的方式,即采用在校内以课堂教学的方式,利用校园版测评系统在网络教室集中使用,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自适应测评系统讲解试题,对学生的做题结果进行实时点评,使学生得到“人”、“机”双方面的及时评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足的是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做出评价,因为课堂时间是不允许的;(2)分散学习的方式,就是学生利用网络版的测评系统在校外进行学习,教师可以以作业的形式给学生分配任务,学生在家里进行异步测评学习,教师通过网络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教师以作业的形式分给学生任务和学生自愿登录自适应测评系统进行学习。在使用自适应测评系统之前学生基本是运用传统学习方法,很少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大多是在课堂上以教师讲解为主,以课本为主线进行学习;课外习题不是课本上的课后练习题就是利用一些配套辅导资料等,学生的学习缺乏灵活性、开放性,学生无法自主选择练习题的难易程度。导致学生出现不愿意写作业,甚至抄作业等不良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使用自适应测评系统,学生不但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产生较大变化,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和技能方面也都有很大的提高。

虽然自适应测评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对自适应测评系统由不熟悉甚至不知道,到初步接触,再到熟练使用。不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信息素养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另一方面,采用分散式使用对学生的监控力度就会减弱,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来就不高,在没有教师在身边监督的情况下,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把握自己的学习方向。这就需要学生之间、教师、家长的共同监督以及学生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

四、结束语

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等方面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要真正地运用到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诸如:如何阻止学生网瘾的形成,如何促进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良好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养成,如何促进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形成,都有待大家进一步的思考。

[1]刘德刚.构建“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新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EB/OL].http://glcz.qzedu.com/Info_Show.aspArticleID=3010.

[2]何丰如.基于Web的智能化网络教学系统的结构分析与设计[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3):24-25.

(编辑:杨馥红)

G434

B

1673-8454(2010)19-0072-03

猜你喜欢
作业能力系统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WJ-700无人机系统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