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醋灌肠治疗肝性脑病方法探讨

2010-08-15 00:44陆启琳江苏省宿迁市人民医院223800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24期
关键词:血氨食醋肝性

陆启琳 吴 情 江苏省宿迁市人民医院(223800)

食醋灌肠治疗肝性脑病方法探讨

陆启琳 吴 情 江苏省宿迁市人民医院(223800)

分析总结10例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Ⅱ期的患者采用新食醋保留灌肠方法治疗肝性脑病效果。灌肠时患者的体位先左后右,插肛管深度达30cm以上,较常规灌肠药物的保留时间延长了3~7min,显效7人,有效2人,总有效率达90%。新的食醋保留灌肠操作方法清除肠道内氨,是一种既简便易行又经济安全的方法,不但费用低,而且疗效较常规灌肠治疗有明显提高。

食醋;灌肠;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1]。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由于肝细胞功能衰竭和门-腔静脉之间的侧支循环,使来自肠道的许多毒性代谢产物未被肝解毒和清除,便经侧支进入体循环,透过血脑屏障而至脑部,引起大脑功能紊乱。氨代谢紊乱是肝性脑病的重要发病机制。而血氨主要来自肠道,因此,减少肠道氨的吸收,降低血氨,是综合治疗肝性脑病重要方法之一。传统的保留灌肠采用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0cm,肛管插入15~20cm,尽量延长保留药液的时间,达到治疗的目的。我科自2009 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肝硬化中有10例发生肝性脑病,采用新的食醋保留灌肠方法清除肠道内蓄积的氨,效果较传统保留灌肠法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Ⅱ期的患者,其中男性6例,年龄40~65岁,女性4例,年龄45~60岁,均表现为意识恍惚,呼之能应,回答问题欠正确,计算力、定向力减退,血氨升高。

1.2 新食醋保留灌肠方法

1.2.1 操作方法 将食醋200ml加温至37~40℃,倒入灌肠桶中,嘱患者先行左侧卧位,屈膝,臀部抬高20cm,灌肠桶底距肛门高度为45cm,接长40cm的18号肛管排气后,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嘱患者放松,将肛管轻轻插入肛门30cm以上,抵达结肠后打开开关,使食醋缓慢流入结肠。操作完毕后,让患者右侧卧位,尽量延长灌肠液在肠道的存留时间,护士应在床边陪伴,分散患者注意力,发挥最佳疗效。

1.2.2 操作注意事项

1.2.2.1 在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操作的目的,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并要求患者尽可能排空肠道,对便秘或神志不清的患者可提前给予乳果糖口服或先行清洁灌肠,以确保灌肠液在结肠的停留时间[2]。

1.2.2.2 通过临床观察,灌肠液温度在37~40℃时,患者感觉舒适,无刺激及烧灼感。温度过高,病人感觉不适,且易损伤肠道黏膜;温度过低,则使肠蠕动加快,易引起腹痛[3]。

1.2.3 灌肠时患者的体位应以先左后右为宜。即在进行操作时,患者取左侧卧位,在操作完毕后,患者转为右侧卧位。此灌肠体位在X线下得到了证实。此时药液所到达的部位深且充盈,有利于灌肠液在肠道保留及吸收。1.3 插肛管深度应在30cm以上,此时,肛管所抵达的部位在乙状结肠中段,这样能使药液在单位时间内流入直肠的量明显减少,从而使药液易于保留,一般可达5~10min,较以往常规灌肠时药物的保留时间延长了3~7min。

2 结果

采取保留灌肠治疗后,发现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大于10min的有6人,5~10min的有3人,小于5min的有1人。在灌肠后5h观察其临床疗效和血氨情况:显效(血氨正常,意识转清)有7人,占70%;有效(血氨较治疗前下降50%,意识较前有所好转)有2人,占20%;无效(血氨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意识较前无改善)有1人,占10%,总有效率可达90%,较明显的弥补了应用以往灌肠方法时,灌肠液在肠道保留时间低于5min,总有效率低于50%的不足,从而较大程度的提高了临床疗效。

3 讨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肝功能衰竭时,肝内氨合成尿素的能力减退。肠道是氨进入身体的主要门户,氨在结肠部位弥散进入肠黏膜,当结肠内pH值>6时,氨大量弥散入血,pH值<6时,则以铵的形式从血液转至肠腔,随粪便排除。由于门一体静脉分流存在,肠道吸收的氨未经肝脏解毒而游离进入体循环,使血氨增高,血氨能透过血脑屏障,干扰大脑的能量代谢,使脑细胞的能量供应不足,不能维持正常功能,是一些肝硬化病人反复出现意识障碍的原因所在。而食醋用于保留灌肠,可清除肠道的宿便,使结肠环境趋于酸性,减少氨的吸收。以往常规保留灌肠方法,食醋未能完全充盈结肠,效果欠佳,采用新方法灌肠,可使食醋抵达吸收氨的结肠部位,延长食醋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提高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1]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38.

[2] 李云,朱启只,李荣珠,等.不同灌肠法保留时间观察[J].肝病杂志,2008,43(9): 648-652.

[3] 刘惠,祝羽玲.灌肠液温度与疗效观察[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1:35-36.

10.3969/j.issn.1672-2779.2010.24.076

1672-2779(2010)-24-0096-01

2010-09-16)

猜你喜欢
血氨食醋肝性
关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醋》(GB 2719—2018)的探讨
apri与血氨联合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评估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高胆红素对干、湿化学法测定血氨的影响
食醋与人类生活
催陈食醋工艺技术研究前沿
血氨在肝硬化患者消化道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防晕车
肝性脑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临床研究
标准·方案·指南
——2014肝性脑病临床实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