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感悟中走近历史的天空
——浅谈历史课教学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2010-08-15 00:51李柱孜
中国校外教育 2010年5期
关键词:历史课中华民族历史

◆李柱孜

(甘肃省镇原县太平初级中学)

让学生在感悟中走近历史的天空
——浅谈历史课教学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李柱孜

(甘肃省镇原县太平初级中学)

“读史使人智慧”。通过历史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自己的文化之根,熔铸民族之魂,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从而增强历史课教育的实效性。

历史课 教育教学 实效性

说起历史,人们就会联想起古纸维、古董一类的东西,现在,人类已经漫步太空,进入信息时代,走近历史不是舍近求远吗?穿过苍凉漫长的时光隧道,启开岁月剥蚀、锈迹斑斑的历史之门,捡拾一块块秦砖汉瓦,咀嚼一句句唐诗宋词,你就会觉得:历史,是一座充满未解之谜的地下迷宫,是一坛散发着浓郁酵香的陈年佳酿。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民族之根,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爱国主义是贯穿整个历史课教学的一根红线。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

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不健康的风气,买东西要进口的,读书要出国的,总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爱国意识淡薄。外国人白皮肤、黄头发,这本是地域特色。一些爱美人士东施效颦,也将头发染成五颜六色,不伦不类。更有甚者,穿“太阳裙”招摇过市,是猎奇还是无知?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日军侵华那段奇耻大辱,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东洋鬼子出现在那里,“太阳旗”就晃动在那里,“太阳旗”早已成为中国人心中一块永远褪不去的疤痕。缺乏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没有铮铮铁骨的支撑,就不能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永远是一副奴才相。忘记历史的民族是可悲的,也是危险的。中国,这个曾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这个曾拥有昨天一轮辉煌朝阳的东方文明古国,在人类文明漫长的“马拉松”赛中步履矫健,遥遥领先。伟大的国度,智慧的人民,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教材。通过历史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教育学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邓小平)从历代爱国志士、民族英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勇献身精神中汲取报国之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应成为学生报效祖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现在独生子女多,是家中的“小太阳”、“小公主”,在众星捧月的环境中,得到的是溺爱、任性,缺乏的是磨练、宽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苦”为何物。“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的战斗岁月,“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困难时期,对他们如同天方夜谭。吃苦耐劳、栉风沐雨只是字典中出现的字眼,与他们的感受是“两张皮”。大浪淘沙,适者生存,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重要性已日渐凸显出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个人一生的幸福、事业的成功,全靠自己的努力和打拼。要让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种子发芽,只有从历史的沃土中吸取养分。

拂去岁月的风尘,翻开历史的画卷,一股浩然正气扑面而来。“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送给世界最昂贵的礼物。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的故事,早已成为激励莘莘学子发愤苦读的经典。卧薪尝胆、闻鸡起舞,成为立志的典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赤子之心光耀千秋。古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等。一部活生生的历史长卷,体现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并逐渐积淀成一种崇高的美德。中华民族正是靠这种精神,才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这些有血有肉典型事例的感染熏陶,使学生潜移默化,深受教育,学习历史上优秀人物的高贵品质,培养坚强的意志,磨砺拼搏的精神,发愤图强,立志成才。让学生明白“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是每一个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让学生接受暴风骤雨的洗礼,“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今日中国,民富国强,社会安定,改革开放,春潮涌动。穿越历史的天空,现实仿佛又回到那悲壮的一幕:刑场上刀光剑影,杀气腾腾,以“徙木为信”主持变法的商鞅,面对死亡,泰然自若,在复辟势力狰狞的笑声中被“五马分尸”。但谁也阻挡不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磅礴气势,一切保守势力被仰天长啸的铁蹄踏为齑粉。唐都长安,语言不同,肤色各异,已发展成为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经济繁荣,国力鼎盛,文化独领风骚,唐统治者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兼收并蓄,把大唐帝国推向封建社会之巅,今天世界各地众多的“唐人街”就是历史打下的烙印。当光芒万丈的中华文明“火炬”传到一群留长辫、穿旗袍的八旗子弟手中时却渐渐黯淡了。这些中华民族的不肖子孙,把外国的科技发明视为“奇技淫巧”,把大刀长矛这些冷兵器却“敝帚自珍”。当西方科技革命狂飙式发展的时候,中国却大兴“文字狱”,学者埋头故纸堆苟且偷生。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在坚船利炮面前,天朝大国拜倒在西方蛮夷小邦的脚下,“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把老祖先积攒几千年的家当踢光送尽。“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老人的忠告。以史为鉴,审时度势,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实行改革开放,又加入WTO,为“经济专列”再次提速。重温这段历史,使学生明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胡锦涛)。”改革开放,让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让百姓得到最多的实惠。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办,“神七”问天,成为中国的新亮点,令世人惊叹,“国兴我荣,国衰我耻”,从而激励学生爱我中华,报效祖国。

历史是潘多拉手中的“魔盒”,每打开一次,就会有新的期待和发现。每走近一步,就会睿智许多。从“程门立雪”、“倒履相迎”的典故,反映出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屈,威武不能屈”的豪言壮语里,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真理中,共产党人找到了打败国民党的秘密武器。我们的国歌中唱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就是要教育国人居安思危,勿忘国耻。历史不能复制,悲剧不可重演。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将来的命运”。只要我们在历史课教学中深入挖掘,去伪存精,古为今用,就会有一股清醇的甘泉流进学生心田,润物细无声。

“读史使人智慧”!只要我们在自己心爱的舞台上,辛勤耕耘、播洒希望,用心打磨每一节课,教书育人,使课堂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主要阵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搭建历史与现实教育的平台,那么,历史就会真正走近你,让历史与现实进行永久地对话!

猜你喜欢
历史课中华民族历史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