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氯胺酮麻醉期间的气道观察与护理

2010-08-15 00:42张艳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0期
关键词:氯胺酮人民卫生出版社分泌物

张艳丽

氯胺酮是唯一具有确切镇痛作用的静脉麻醉药[1]。广泛应用于小儿麻醉的全麻药,由于氯胺酮对呼吸有轻度的抑制作用,因此采用氯胺酮麻醉的小儿,对气道的观察与护理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100例小儿氯胺酮麻醉期间的呼吸道监测与护理措施,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患者,男60例,女40例,年龄在6个月至12岁。手术种类包括头面部手术10例,四肢手术22例,中下腹部手术18例,疝、鞘膜积液手术46例,其他手术4例。术前常规用苯巴比妥钠4mg/kg,阿托品0.02mg/kg肌肉注射,不合作小儿氯胺酮(6.2±1.8)mg/kg肌肉注射,待患儿安静后开放静脉通道,手术开始时缓慢静注氯胺酮(1.5±0.5)mg/kg,并根据手术时间和患儿具体情况酌情追加辅助药。手术时间30 min~3 h,由于术中密切观察,妥善处理,全部病例中无死亡,术后随访无并发症。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安慰患儿,减少哭闹,从而减少胃肠胀气和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应详细询问禁食和禁水情况,必须严格禁食禁水4~6 h[2]。术前测量体重,以便准确计算用药量。小儿舌大、颈短,呼吸道管径较小,腺体分泌旺盛,呼吸储备差,呼吸道阻塞较为常见,其中舌后坠和分泌物过多是呼吸道阻塞的常见原因。使用氯胺酮会使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易引起喉痉挛,故术前常规应用抗胆碱类药物抑制腺体分泌。

2.2 备好吸引器,氧气,气管插管等急救用品和药品,以防止呕吐及食物返流引起窒息。进入手术室后,应于患儿肩下垫以海绵垫或薄枕,高度以能让患儿双肩舒展、头略后仰为准,以增加咽喉部的通气功能。

2.3 术中患儿均监测血氧、脉搏,年长儿监测血压。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密切配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幼儿以腹式呼吸为主,术中应随时提醒手术人员忌用自己的手或器械压迫患儿腹部影响呼吸。腹部手术操作动作应轻柔,确保腹式正常呼吸。

2.4 氯胺酮应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若注射速度过快、剂量过大、间隔时间过短均对呼吸有明显抑制作用。注意个体差异,对呼吸抑制的药物尽量慎用。

2.5 氯胺酮麻醉的患儿虽意识消失,但仍保持吞咽反射。由于患儿神志不清,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极易诱发呼吸道梗阻。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应采取平卧,头偏向一侧,如有分泌物应及时吸出。特别对手术时间长、用药量大的患儿,术中及时吸痰并面罩给氧为最佳。一旦发生喉痉挛,应立即插管,高流量面罩供氧,插管大小应合适,动作轻柔敏捷。

2.6 加强基础护理,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全麻患儿术前均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可抑制下丘脑功能,抑制皮肤黏膜腺体分泌,使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散热减少。另一方面,氯胺酮可使肌肉张力增高,产热增加[3],故术中应监测患儿体温,在体温超过38℃时应采取降温措施。使患儿体温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氯胺酮麻醉术中出现肢体肌肉的不自主动作,为防止患儿受到伤害,应用柔软约束带固定好。

2.7 氯胺酮可使大脑边缘兴奋,苏醒期还易出现谵妄、喊叫、幻觉、眼球振颤等症状,切忌在患儿未彻底清醒前拍打或呼喊患儿,应保持安静,减少刺激,使症状逐渐消失。

2.8 手术结束后,需常规吸氧,如果患儿出现舌后坠现象,可以将患儿头稍微后仰,拉直气道。也可放口咽通气道。运送途中需携带小儿呼吸气囊,必要时携带手提式血氧监护仪。注意观察患儿口唇颜色、肢体颜色及血氧饱和度,以保证运送安全。

3 讨论

氯胺酮是一种“解离性”全麻药,能阻断痛觉冲动向丘脑和新皮质的传导,同时又能兴奋脑干及边缘系统,引起意识模糊,短暂性意识缺乏及满意的镇痛效果[4]。因其具有使用方便,诱导迅速,深度镇痛等优点,主要适用于小儿麻醉。但其麻醉后唾液和支气管分泌物增加,不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极易发生呼吸抑制,喉头分泌物的刺激可能诱发喉痉挛,还有误吸的危险。因此术中气道的管理尤为重要。只有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确保呼吸道通畅,才可以确保患儿生命安全,提高手术质量。

[1]戴体俊.麻醉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1.

[2]岳云,吴新民,罗爱伦.临床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79.

[3]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75-1438.

[4]李晖.药理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115.

猜你喜欢
氯胺酮人民卫生出版社分泌物
S(+)-氯胺酮用于临床麻醉镇痛的研究进展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褐色分泌物一直不干净是怎么回事
根系分泌物解铝毒作用研究进展
眼屎给你的健康忠告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