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纤颤与脑梗死的关系

2010-08-15 00:42李芳崔智飞李学三李巧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0期
关键词:运动障碍心房房颤

李芳 崔智飞 李学三 李巧荣

心房纤颤(房颤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率较高,是公认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高危疾病,多引起脑部大血管较重的大面积脑梗死[1]。本资料随机收集我院2006~2008年收治的非瓣膜性房颤(NVAF)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及非房颤(NAF)脑梗死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探讨房颤合并脑梗死的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急性脑梗死病例全部符合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MRI)检查证实;AF病例有持续性AF病史及心电图证实。用χ2检验作两组率的比较。根据是否伴发房颤分为两组,AF组(不合并瓣膜病)50例,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59~85岁,平均(68±7.2)岁,其中冠心病23例、糖尿病17例、高血压病25例;NAF组100例,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42~80平均(62±9.8)岁,其中冠心病32例、糖尿病42例、高血压病59例、高脂血症38例(同一病例可患两种以上原发病)。

1.2 观察方法 神经系统损害①肢体运动障碍:轻度-肌力>3级;重度-肌力<2级;②其他:偏盲、失语等。并发症:消化道出血、应激性高血糖。3个月内脑梗死复发及死亡率。

2 结果

两组比较:①AF组平均年龄偏大(μ=4.08P<0.01差异有显著性);②神经系统损害:重度肢体运动障碍AF组23例(46%),NAF组25例(25%)(χ2=7.03P <0.01差异有显著性);③上消化道出血率:AF组4例(8%),NAF组1例(1%)(χ2=5.06P<0.05差异有显著性);④3个月内脑梗死复发率:AF组9例(18%),NAF组5例(5%)(χ2=6.65P<0.01差异有显著性)死亡率 :AF组10例(20%),NAF组7例(7%)(χ2=5.60P<0.05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AF时心房失去收缩力、血液淤滞,易导致血栓形成,大多在左心房心耳部。AF并发体循环栓塞的危险性甚大,非瓣膜性心脏病合并房颤,发生脑卒中的机会较无AF者高出5~7倍[2]。AF引起的急性脑梗死的梗死灶大多位于颈内动脉系统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发病急骤,梗死面积大,侧枝循环建立差,神经系统损害重[3,4]。本资料显示急性脑梗死AF组平均年龄偏大,随年龄增加所占比例增大;神经系统损害严重,表现为瘫痪重,重度肢体运动障碍AF组(46%),比NAF组(25%)明显增高,意识障碍程度深。由于病变波及丘脑、丘脑下部,易导致消化道出血,应激性高血糖,加重脑梗死,预后不良[5]。本文AF组消化道出血率高,预后差,也是病情加重的原因。AF还与脑梗死的再发有密切的联系,再发病死率高[3],本文 AF组死亡率(20%)高于 NAF 组(7%),可能与栓子来源不能消除,栓子不断脱落有关。

总之,房颤是老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发病急、预后差、再发死亡率高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积极的预防、治疗,降低脑卒中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邬英全,邬巍,张力.脑梗死的临床诊治与预防.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11):981.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人民出版社,2003:190.

[3]王维治.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5.

[4]高山,黄家星.经颅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技术与临床应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299-301.

[5]夏斌,赵忠新.急性脑梗死并发症及应对措施.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9,29(11):990.

猜你喜欢
运动障碍心房房颤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运动障碍临床分析☆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与心房代谢重构的研究进展
心房破冰师
左心房
预防房颤有九“招”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花开在心房
康复治疗对早期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