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最初十年农村青年的东正教信仰

2010-08-15 00:52雷丽平
外国问题研究 2010年1期
关键词:东正教教会教堂

雷丽平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吉林长春 130012)

公元 988年的罗斯受洗正式标志着东正教信仰得到了基辅罗斯国家的承认。东正教的传入给基辅罗斯带来了先进的拜占庭文化,并给基辅罗斯的文学、艺术、法律、礼仪和习俗打上了拜占庭的烙印。罗斯受洗对基辅罗斯国家具有非同寻常的重大意义[1]。政治上,罗斯的国际地位加强了。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与新思维》中指出:“基督教把古罗斯同欧洲联系起来”。社会经济意义上,基督教适合与封建关系的发展巩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文化意义上,基督教传入罗斯后,加强了与文化高度发达的拜占庭文化的联系,并大规模培养神职人员,客观上促进了教育的发展[2]。东正教传入俄罗斯后,深深地影响了俄罗斯人,特别是俄罗斯农民,在东正教文化影响下,俄罗斯农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生活习俗也发生了变化,并且不断变得丰富多彩[3]48。

在农村,传统的农民家宅、服饰、饮食等都赋予许多宗教的特点。例如,俄罗斯的传统木屋顶上常有马头、圣鸟、护家女神等木雕形象;房屋的外墙、门窗以太阳、大地、阳光、雨水等象征性图案为装饰,这些都表达了祈求丰收、驱魔辟邪的含意。在过宗教节日的时候,人们都要去教堂祈祷,并且非常虔诚,在去教堂之前都要洗澡,为的是“洗掉身上的罪恶”[4]81-82。

农民在过一些宗教节日的时候不仅可以休息,还可以吃到美味丰盛的食物。人们穿上只能在节日时穿的新衣服,在家里烘烤乳酪饼,煮汤。全家人都围坐在桌子旁,并在铺上干净的桌布,摆上酒食(啤酒或克瓦斯)。父亲弹着手风琴,全家人唱歌,有时还跳舞。重大的节日时则是全村人一起庆祝。人们从各个地方来到村中的教堂,在晨曦中教堂的钟声从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人们都早早赶到教堂,跟亲戚,朋友见面,大家在一起唱歌,跳舞,每个角落都充满欢乐的气氛。这时人们都感到十分幸福,快乐和满足,并且互相祝愿[4]77-78。

农民把上教堂举行结婚仪式看得十分重要,并且他们把婚姻理解为一种宗教的道德义务。教会告诫人们:“只有婚后的两性关系才是圣洁的。上帝创造了男人和女人,使他们生活在一起,同时也是肉体的结合。结婚、生儿育女地履行了上帝的旨意。因此,在教堂举行结婚典礼在农民的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被称之为“上帝的审判”。[5]农民们对在教堂举行结婚典礼非常重视,农民们认为,上帝赐予人新的生活,并决定人们是否幸福。如果新郎清白、正值,上帝将赐予他们幸福的生活;否则,上帝将带走他们的幸福和快乐[6]159。在教堂举行结婚仪式对农民来说是重神圣、最隆重的大事,因此,农民们及其虔诚地筹备婚礼仪式并怀着恐惧的心理等待着它的来临。农民的宗教观念是,上帝赐予人新的生活,并决定人们是否幸福。在农民看来,婚姻的目的不仅在于肉体的愉悦,更在于建立家庭、生养子女。用俄罗斯民俗家约翰.兹拉托乌斯特的话说,婚姻应该使家庭成为“小教堂”,那里有上帝赐福给人们的生活[6]206。其实,在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农村,农民家庭都建有小教堂。按东正教教规,教堂只能由教会建,个人或家庭建教堂是违规的。但是在十月革命前俄国的农村,绝大部分家庭都建有自家的小教堂。由于农民是东正教教徒的绝大多数,建家庭小教堂的意图又是更方便的敬拜和祈祷,所以渐渐地家庭小教堂便被国家教会所默认。所谓家庭小教堂,就是在家中最神圣的一个屋角,通称红角或圣角,放一张供桌,桌上放神龛,龛内供圣像[7]67。

有的家庭还配有烛台和装圣物的小箱。有的家庭在墙上挂有圣像或带有宗教内容的民间版画、壁画等,常见的版画有东正教十二节日、创世者、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耶稣复活和伟大的殉难者邦杰列夫等[8]。农民自建家庭小教堂,主要是为虔诚的供奉,每天可以举行祈祷、持斋等家庭宗教仪式。二是祈求上帝保佑,上帝就像原来的家庭守护者,既能保佑平安,又能驱魔赶鬼,消除灾难。农民认为圣像能显灵,能创造奇迹,圣像是农民最亲近的家庭上帝,是农民心中的偶像。农民对家庭圣像的崇拜已达至诚,他们把仅有的一点钱首先用来买圣像,因为供的圣像越多越能表达虔诚。手里哪怕只剩一个戈比,也要用来买支蜡烛,去照亮神龛。圣灯是每家农民必备的,在重大节日必须点燃圣灯[9]。

俄罗斯农民的东正教信仰习俗世代相传,这些东正教信仰习俗改变了俄罗斯民族的性格,影响了俄罗斯历史的走向,在今天仍有保留,对俄罗斯人的生活仍有重要的影响。

一、苏联政府的宗教政策和反宗教无神论宣传

1917年 11月 8日召开的全俄工农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一项《土地法令》。法令宣布废除土地所有制,规定土地矿藏、森林、水域等为国家所有,没收皇室、地主、教会和修道院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庄园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分给农民[4]89。

1918年 1月苏维埃政权的宗教法令又宣布:“一切在俄国属于教会和宗教团体的全部财产宣布为人民的财产,专供祈祷用的建筑物和物品,根据地方或中央政权机关的特别规定,转交有关宗教团体无偿使用”。“任何教会和宗教团体都无权占有财产。任何教会和宗教团体都不享有法人的权利”[3]135。

1918年 1月 23日,苏维埃政权由人民委员会颁布《关于教会同国家分离和学校同教会分离》的法令。这个法令的实施意味着东正教不再是国家教会了,东正教失去了作为国教的地位[10]。1917年 10月的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给俄国带来了新的思想,这种新思想破坏了原有的东正教价值观。但是在农村,却并不是这样,在俄罗斯农村居住了 80%的人口,这些农民绝大部分都是东正教虔诚的信徒,所以农民的信仰问题对于新生的政权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苏联政府很快在农村开始了反宗教无神论的宣传。列宁指出:“同宗教作斗争不应该限于抽象的、思想上的宣传,不能把它们归结为这样的宣传;而应该把这一斗争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深刻指出:“打到宗教,无神论万岁,宣传无神论观点是我们的任务”[11]。

苏联政府为了加强在农村的统治基础,首先从农民的意识形态、思想文化和信仰方面开始的,即首先加强苏联政府在农村的文化影响力,通过文化来加强对农民的东正教信仰的影响,苏联政府依靠现实的价值观体系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农民,特别是影响青年农民和那些经历过村庄外部生活的农民。

在苏联政府的提议下,组建了一个专门的宣传协会“不信神同盟”,该同盟吸纳非党员,并用和宗教组织类似的方法进行激烈的反宗教无神论宣传。他们借助于文献、专题课程,定期讲演和讨论等进行活动。在开展讲座时,还宣传苏联政府的宗教政策[12]23。苏联政府还在反宗教无神论宣传中运用了宣传画,由艺术家创作的新型工人与农民形象的宣传画进入到每一个村庄,以新的偶像代替了过去农村常见的宗教偶像。这种宣传形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2]26。同时,苏联政府还拍摄了许多反宗教的宣传影片,在城市和乡村进行播放,在群众之中广泛流传,这些都引起了很多青年的兴趣,引起了很大的影响。让人们认清了教会的一些骗人伎俩。列宁就对揭露圣徒谢尔盖·拉多涅日斯科具有神秘力量的电影十分感兴趣[13]。

到了 1927年,反宗教宣传活动仍非常活跃,在乡村小孩子们被鼓动起来去组织各种运动,反对乡村流行的恶事及迷信。在教会节日酗酒,被认为是最大的恶德之一。每当夏令,这些节日酗酒的事大大的妨害收获时的安全。教会反对酗酒斗争就与节日相关联。小孩子们首先成了节制饮酒运动的先锋。共青团员此时已发展到三百万人,这些青年都是无神论者,都已非常活跃地参加到反宗教无神论的运动中了[14]23。

二、苏联农村青年东正教信仰的变化

在苏联农村,传统观念支配着农民的行为,主要体现为乡村自立的观念和根深蒂固的宗教观念。列宁指出:“农村问题是我们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苏联政府便利用城市文化水平较高的优势,帮助农村教育的发展。在农民中开展了广泛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宣传教育。随着宣传教育的开展,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得到了提高,思想观念产生了变化。全体农民开始走上新的道路,开始寻求发展农业的新途径[3]48。

十月革命后,在苏联政府无神论宣传的影响下,农村一些相信革命,接受共产主义信念的青年农民很快便不再信仰东正教了,在一些地方,农民中的布尔什维克党员都不去教堂了,苏联政府在农村的反宗教无神论宣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苏联政府的反宗教无神论宣成功改变了很多青年农民的东正教信仰,并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灌输到他们的思想中。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已经对这些生活在农村环境中的人们发生影响,他们心中新的思想观念正在发展,在这种变化中他们逐渐抛弃了旧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传统,接受了新式的社会主义农村生活和共产主义的信念[4]90。

据调查,1930年的白俄罗斯 225个乡村中,农民平均无东正教信仰者占 65.4%。而一些与宗教习俗相关的活动,如教士命名,婚嫁及安葬等事,也很快地减少,特别是教会婚礼,以前到处一致,并且是很花钱的举动。现在只需要在政府民事机关注册[14]29。

三、苏联农村青年东正教信仰变化的原因

经过苏联政府的反宗教无神论宣传,俄罗斯农民青年东正教信仰发生了转变,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苏联政府扫荡了沙皇及教会在农村的势力。

苏联政府扫荡了沙皇及教会在农村的势力,并将没收的土地都分给农民永久使用,只征收他们一种单一税。苏联政府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机械送到农村,改变了他们的宗教社会习俗及观念。这些新事物激起贫农及青年们的兴趣和热心。打破了从前迷信宗教的传统和习俗。

②苏联政府在农村地区进行广泛的无神论宣传及文化科学教育普及活动。

在农村加大了文化科学教育力度,使农民不再是文盲,能够了解乡村外面的信息。无产阶级革命扫荡了教会的势力。并随后在农村开展了反宗教无神论宣传运动。这种无神论宣传渐渐地影响了农民的东正教信仰。

③苏联政府关闭了大量的农村东正教教堂。

强迫关闭了许多教堂。苏联政府限制教会的活动,并为此颁布了法令,法令规定教会只准在教堂里进行活动,一切圣事,都不得在家庭中进行。关闭教堂对青年农民的影响很大,他们从此不去教堂而到由教堂改建的俱乐部等新式的文化场所去活动了。

④苏联政府通过群众性宣传活动,通过宣传画、演出、电影及广播进行反宗教无神论宣传。

苏联政府采用群众鼓励的方式,最常用的是演讲及辩论,其次是有反宗教性质的表演及露天集会。通过群众宣传,暴露教会的反革命活动,以及宗教的反科学性质。这些群众性的宣传活动在各种地方都很活跃,特别是在宗教节日时,通过组织反宗教竞赛及演讲等活动来吸引农民,使他们不再去教堂[15]。

总之,苏联最初十年间,苏联政府东正教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农村的反宗教无神论宣传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通过关闭教堂,限制教会活动,在农村发行报纸,建立图书馆,播放反宗教影片,宣传农业科技知识等活动的影响,农民的东正教信仰分别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特别是在青年农民和具有农村外部生活经验的农民中,这部分农民东正教信仰的变化是最大的,也是比较彻底的。因为这些人对新事物,对新式生活充满好奇和向往,他们更容易受新事物和新思想的影响,因此,这部分农民是受苏联政府反宗教无神论宣传运动影响最大,改变最多的,也是这种运动成功的标志。青年农民东正教信仰的改变是对苏联政府无神论宣传作用的肯定,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改变信仰的农民主要都是青壮年,并且儿童受到的影响也很大,他们都是现在和将来建设国家的主要力量,所以苏联政府的反宗教无神论宣传是成功的,是苏联国家建设史上一个成功的例子,是值得肯定的。特别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取得这样的成果,更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因为苏联农民在历史上一直就是整个国家传统和保守的典型代表,将他们虔诚的东正教信仰改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所以青年农民信仰的变化体现出苏联政府反宗教宣传的成功,说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先进性得到了青年农民的承认,更显示出整个苏联的农民的思想和信仰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1]陈树林.东正教信仰与俄罗斯命运 [J].世界哲学, 2007(4):40.

[2]张达明.苏联的东正教 [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989(6):79.

[3]乐峰.俄国宗教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4]В и к т о р·Е р д и н с к и х.К р е с т ь я н с к а яц и в и л и з а ц и яв Р о с с и и[M].Мо с к в а:А Г Р А Ф,2001.

[5]З в о н к о вА.П.С о в р е м е н н ы йб р а к ис в а д ь б ас р е д и к р е с т ь я нТ а м б о в с к о йг у б е р н и иХ а р у з и нН.(р е д). С б. с в е д е н и й д л я и з у ч е н и я б ы т ак р е с т ь я н с к о г о н а с е л е н и яР о с с и и.В ы п.1.[M].Мо с к в а,1889: 113.

[6][俄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著.张广翔等译.俄国社会史[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7][俄 ]М·М·格拉梅卡.俄罗斯农民家庭的东正教信仰和习俗 [M].莫斯科,2002:67.

[8]俄罗斯民族博物馆,目录 1第 706卷:14-15.

[9]雷丽平.历史上俄罗斯的东正教信仰初探[J].世界历史,2005(5):5.

[10]傅树政,雷丽平.俄国东正教会与国家:1917~1945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35.

[11]刘长江.苏联农村政治、意识形态关系的变化与新经济政策的结束:1921~1929[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6):47.

[12]俄文版苏联反宗教宣传材料.莫斯科,1957.

[13]赫克著.高骅,杨缤译.俄国革命前后的宗教[M].学林出版社,1999,339.

[14]Л.Н.Д е н и с о в а.С у д ь б ар у с с к о йк р е с т ь я н к ивⅩⅩв е к е[M].Мо с к в а,2007.

[15]巴齐尔·凯布菜著.钱慰曾,金还珠等译.当代苏联社会[M].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367.

猜你喜欢
东正教教会教堂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布尔诺Beatified Restituta教堂
《教堂之夜》
东正教的圣诞节不在12月25日
大蛋糕
中国东正教的现状与反思
在东正教之外
初恋教会我们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