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囚徒困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科学性

2010-08-15 00:54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囚徒困境囚徒测验

程 飞

(国防科技大学,湖南长沙 410073)

走出“囚徒困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科学性

程 飞

(国防科技大学,湖南长沙 410073)

近年来,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问题展开了研究,但不够深入。只有建立科学、严密的评估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才能得到正确、全面的评估,才能走出所谓的“囚徒困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中“囚徒困境”、成就测验等问题进行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囚徒困境”;心理测量;成就测验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判断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效果和作用的重要途径,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着思想工作的地位。近年来,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问题展开了研究,在诸如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问题研究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内涵及外延、功能与形态、主体与客体、原则与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目标与模式、标准和指标体系问题上也有所涉足,但不够深入。只有建立科学、严密的评估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才能得到正确、全面的评估,才能走出所谓的“囚徒困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的“囚徒困境”

(一)“囚徒困境”的定义

囚徒困境(Prison Dilemma)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它是指:两个嫌疑犯作案被警察抓住,分别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审问。律师告诉他们,若两人都坦白,各判两年;若都抵赖,各判一年;若一人坦白一人抵赖,则坦白的无罪释放,抵赖的判十年。“囚徒困境”反映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就是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如果两个人都抵赖,显然比都坦白好,但这做不到,因为这不满足个人理性要求;换个角度看,即使两个囚徒在被抓前建立一个攻守同盟也没用,因为它不构成纳什均衡,没有人有积极性遵守协议。“囚徒困境”在经济学、军备竞赛、经济改革等等现象中广泛存在,从其中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一种制度(体制)的安排,要发生效力,必须是纳什均衡(即每个参与人都达到自己的最优战略),否则,这种制度安排便不能成立。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在重复的囚徒困境中,博弈被反复地进行。因而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去“惩罚”另一个参与者前一回合的不合作行为。这时,合作可能会作为均衡的结果出现。欺骗的动机这时可能被受到惩罚的威胁所克服,从而可能导向一个较好的、合作的结果。作为反复接近无限的数量,纳什均衡趋向于帕累托最优。

囚徒困境的主旨为,囚徒们虽然彼此合作,坚不吐实,可为全体带来最佳利益(无罪开释),但在资讯不明的情况下,因为出卖同伙可为自己带来利益(缩短刑期),也因为同伙把自己招出来可为他带来利益,因此彼此出卖虽违反最佳共同利益,反而是自己最大利益所在。但实际上,执法机构不可能设立如此情境来诱使所有囚徒招供,因为囚徒们必须考虑刑期以外之因素(出卖同伙会受到报复等),而无法完全以执法者所设立之利益(刑期)作考量。

(二)“囚徒困境”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的应用

将“囚徒困境”运用到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来,有许多可以研究和讨论的问题,这里主要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的“囚徒困境”进行分析。

目前基层部队存在一种弱化思想工作(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良倾向。对于我军政治工作的两个方面,即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后者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进步,各级各类组织、制度逐渐健全,发挥了应有的效用,而对于前者,即思想工作,则在一定程度上被轻视。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无论是基层官兵还是各级机关对于思想工作或者政治教育评估的理解,都倾向于一种“漂”的作风,只是检查官兵的思想状况或者评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去深入调研,“沉不到底”,仅限于检查官兵的思想政治教育笔记本记得是否完全,字迹是否工整,心得体会的数量等等,这些工作做得比较到位的单位于是乎就“理所当然”地称为“官兵思想比较过硬、政治教育比较到位”的单位。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囚徒困境”,就是指基于各级检查所使用的上述方式方法,使得下级在应付检查的过程中就会不同程度地进行“造假”,即通常基层所提到的“补笔记”、“抄心得体会”等现象,甚至还出现攀比造假的现象。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原因就在于:如果我单位不造假,而别的单位都造了假,那么无论我单位的思想工作做得多么好,也不会被评为先进单位,甚至还有可能排名靠后而被通报批评,因此去想尽办法搞好思想工作还不如造假来得快。这就是典型的“囚徒困境”,造成的后果就是各单位不断攀比造假,而不去认真思考如何提高思想工作的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从而出现思想工作逐渐被淡化弱化的现象。

那么,如何使“囚徒”走出“困境”,即如何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从而激发方方面面参与教育、搞好教育的内动力,克服“思想政治教育好与不好一个样、搞到啥样算啥样”的现象呢?

二、从定性到定量——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的数学建模

要想解决上述的“囚徒困境”,就必须完善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达到“纳什均衡”,即使所有参与人达到自己的最优战略。要想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估机制,就需要用到数学建模有关的思想和知识。

(一)数学建模的定义

数学建模是指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现象的过程。这里的实际现象既包涵具体的自然现象,比如自由落体现象,也包涵抽象的现象,比如顾客对某种商品所取的价值倾向。这里的描述不但包括外在形态、内在机制的描述,也包括预测、试验和解释实际现象等内容。应用数学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时,建立数学模型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是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要通过调查、观察和研究实际对象的固有特征和内在规律,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建立起反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然后利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数学建模是联系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是数学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媒介,是数学科学技术转化的主要途径。

(二)数学建模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的应用

作为思想工作客体的人,是极其复杂的个体,而这些个体的思想则更加复杂和难以掌握。所以在对思想工作效果的评估机制进行设计时,要把各种复杂的影响因素考虑进去,而不是像现在大部分检查评估中所使用的方法:为了简单易行,在评估一个单位官兵思想状况和政治教育效果时,仅仅将其笔记的数量、心得体会的数量作为评价指标,而不注意研究此方法的科学性。这里数量中的“量”并不是定量中的“量”,这种评估方法充其量也只能叫“定性评估”。这种检查评估方式,科学性不够,久而久之会造成相互攀比造假的风气,因为补笔记和心得体会等等工作远远比做思想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效果来得更快、更简单。

要想做到真正的“定量评估”,就必须结合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充分考虑人类思想、思维的复杂性,把人类大脑中、心理中反映思想变化的各种参数抽象出来,再利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将这些参数构建成一个能定量反映某个体内心状况的数学模型,在评估时,记录该个体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前后其内心状况数学模型的量的差别,从而达到“定量评估”。按照这个思路,对个体的定量评估可以进一步延伸到对集体的评估,从而达到对某单位思想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等等有关思想方面的评估。

三、运用心理测量知识建立相关模型

运用心理测量知识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量化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在这里稍作浅析。

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行数学建模就离不开心理测量。心理测量是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能力、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和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广义的心理测量不仅包括以心理测验为工具的测量,也包括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心理物理法等方法进行的测量。

上述各种方法在以往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都有所应用,但很少结合被试的心理参数进行研究。想要了解这些心理参数就必须运用心理测量中的成就测验。成就测验又称教育测验、学绩测验,是测验实践和应用中最常见的。几乎所有的测验都可用于教育领域,但有些测验是专门为教育情境设计的,这些测验通常用于测量被试对某种知识、技能掌握的水平。成就测验一般都是团体测验。

所谓运用心理测量知识建模,是指在被试官兵接受一次思想政治教育或者主题教育的前后,运用成就测验的方法,得出某次教育前后被试官兵心理参数的变化,即被试官兵对教育的知识、内容掌握的水平,从而对该次教育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

目前,涉及该领域的研究仅仅限于初步的试探,最新的有关建立科学评估模型的文章本身就寥寥无几,且仅限于理论,在学术论文方面更少有人深入地分析、研究。但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因为只有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的“囚徒困境”才会消失,才能提高各级人员对思想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思想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提高效率和地位,才能科学、健康地不断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张庆会)

2009-12-01

程飞(1985-),男(汉族),安徽涡阳人,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080(2010)01-0044-02

猜你喜欢
囚徒困境囚徒测验
《新年大测验》大揭榜
机智的囚徒
囚徒
“囚徒困境”在贿赂犯罪审讯中的运用
关于公共品博弈的文献综述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重复博弈现象分析
论男性出轨者的囚徒困境
列宁:沙皇专政的囚徒
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