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于语境的英语词汇教学

2010-08-15 00:47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记忆法语境内涵

熊 娥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东广州 511325)

1 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据最近一份调查显示,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采用最多的单词记忆法为重复读写和根据音标记单词。对英语词汇的记忆体现在背诵词汇表上的中文译义和字母拼写两方面。对于词的意义,学生们普遍接受课本中列出来的词的基本意义,而对于由基本意义生成出来的适用特定环境的特征意义却忽略不计,即脱离语境来记忆词义;还有的学生单纯依靠单词的发音来记忆单词,结果是对于拼写和发音都很接近的词则容易错误地拼写。在问及“你学英语的难点有哪些”时,几乎每个学生都把“记单词”视为他们英语学习的障碍。

我们的公共英语教学,教师课堂内外强调的大多是语法知识和文章的阅读理解,一味重视语法和句型的讲解和操练,忽视了词汇输入和针对词汇记忆的教授。部分教师把单词记忆完全纳入学生自主学习的范畴,部分有词汇教学意识的老师也将教学法囿于以派生、转化、合成和缩略为主的构词记忆法,以同类词、同义词、反义词分组的归类记忆法,语音记忆法和联想记忆法。

2 语境与词汇教学的关系

词汇是语言习得中最基本的元素和环节。外语词汇教学分为直接词汇教学(direct or explicit teaching of vocabulary)和间接词汇教学(indirect or implicit teaching of vocabulary)。传统的直接词汇教学要求学生根据汉语释义机械地背诵生词表。包括上述提到的构词、归类、语音和联想记忆法不仅会导致学生错误地认为英、汉词汇间存在完全对等关系,而且将词汇学习独立于语境之外。一旦语境发生变化时,学生就不能正确判断词汇的准确意义。间接词汇教学是通过其他学习活动中的语境背景,间接的达到扩大学习者词汇量的目的。

什么是语境?伦敦大学的人类语言学专家马林诺夫斯基在给《意义的意义》这本书所写的初录中提出了“语境”一词(context of situation),伦敦学派的鼻祖弗斯在《社会中的个性和语言》中对语境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言语与社交活动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语言既有语言因素构成的“上下文”又有由非语言要素构成的“上下文”。由此可见,语境不仅仅指话语语境,还包括情景语境、文化语境。话语语境指文章或者言谈中的上下文。情景语境指发生言语行为的实际环境。文化语境指说话者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即某一言语社团特定文化的社会规范和习俗。

以单词white 为例,生词表中出现的意思为“白的,白色”。而如果把这个词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这是个意思非常宽泛的词。甚至很难全部加以总结。如“white lie(善意的谎言)”“white war(不流血的战争)”“white sheep(坏人中的好人)”“white horse(海浪)”“white night(不眠之夜)”“white man(老实人)”等等用法中,它都不是“白的,白色”的意思。语境制约着语言单位的选择和意义的表达理解,词汇意义必须在上下文中才能精确化、具体化。因此,要培养学习者准确理解和使用英语词汇的能力,必须强调在语境中,也就是在交际实践中学习词汇。

3 寓于语境的词汇教学方法

3.1 引导学生通过话语语境习得常用词的外延意义

英语中有大量一词多义现象。这些词汇处在不同的语境中就有不同的词性和词义,如果脱离了特定环境,孤零零去学习,是不能正确地理解词汇意义的。常用词的教学需要深入狭义语境——“上下文”习得词的不同外延意义。因此首先要指导学生利用词组语境体会常用词的外延意义。

“fast ”是一个常见形容词,表示“快,迅速的”的意思,如“fast food ”(快餐)。但在短语“fast pitch”“lead a fast life ”“make a boat fast ”“fast friend”“fast color ”“be fast asleep”“fast days ”中,它分别表示“平滑的”“放荡的”“牢固地”“忠实的”“不褪色的”“酣畅地”“禁食的”等意思。由此可见,只有掌握常用词的外延意义才能学好一词多义,进而避免歧义的产生。

3.2 引导学生通过话语语境习得生词的基本外延意义

Bright&McGregor 写道:“或许我们应牢记这个首要问题,利用语境学习词汇这种技能只能通过练习才能获得。每一次当我们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生僻字词的意思时,我们无异于又一次剥夺了学生练习这种技能的机会。”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我们应坚持词汇教学的语境呈现。但同时,我们不应忽视词汇自然习得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在语境中习得的。

语境提示通过某些特定的表现手段传达信息,其表现方式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常用的语境线索有:解释(definition)、同义词(synonym)、反义词(antonym)、例证(example)、因果线索(cause and effect)、修饰语线索(modifier)、标点符号线索(punctuation)等。具体例子如下:

Desalination(减少盐分),or the removal of salt from seawater ,is a method of providing fresh water for business ,home ,and agricultural use.解释

As they moved westward,they faced many adversities(逆境),such as scarce food,extreme weather ,and loneliness.例证

Cellphones have become ubiquitous(普遍存在的);you can see and hear them everywhere.同义词

My sister thinks it is futile(无 效 的)to study hard the night before an exam,but I find it quite useful.反义词

It took a whole day for them to extricate(解救)the little girl from the bottom of the well.整体信息或常识,个人经验

当然,生词意义的推测并不局限于句子语境,必要是还要借助于段落、篇章等。小到转承连词(namely,however ,on the other hand),大到篇章布局都为目标字词的解读提供了线索。

3.3 引导学生通过情景语境习得词汇的内涵意义

词的内涵意义是附加在词汇的外延意义上的意义,常随不同的语境而变化,社会、阶级、阶层、集体或个人都可以给一个词附加上内涵意义,它可以因人,因不同年龄而异,也可以因不同的社会国家、地理环境或时代而异,词所附加的内涵意义可以逐渐地无限地增加。

如“human”除了表示“人,人类”之外,在句子“Even she makes mistakes occasionally—she ’s only human.”中,它还暗含人本性脆弱、不完美、会犯错、不同于神等内涵意义。当妻子向丈夫抱怨儿子将草坪弄得一团糟时,丈夫微笑着答道:“He is a boy.”此时的“boy”包含了天真、淘气、顽皮的意味。同样,“thanks ”“welcome ”是英语中简单的问候语,但当宴会的保安人员将一名情绪激动的太太请出会场并递还礼帽给她,太太说“thanks ”(重 音 降 调 ),保 安 回 答 “you are welcome ”(升调)时,就不再是简单的问候语了。

由此可见,词的内涵意义是很不稳定的,而情景语境限制了发生言语行为的实际环境。在词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指导学生根据发生言语行为的实际环境分析某些词语或句子的内涵意义,以便更准确地理解词句,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水平。

3.4 引导学生通过文化语境习得词汇的内涵意义

文化语境泛指言辞之外受文化因素影响的范畴。因为不同文化习俗的影响,人们表达相同概念的方法不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同,价值观不同,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有很多不同。

比如说,汉语的“天生有福”,到了俄国人口里便成了“穿了衬衣生下来的”;到了英国人那里又成了“生来嘴里就含着一把银勺”(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one ’s mouth);若要德国人说,却是“梳好了头才出世的”。在比喻花钱大手大脚时,中文用“挥金如土”,这是因为中国处在亚洲大陆,中华民族世代离不开土地;而英国是岛国,其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因而英文用“spend money like water ”来比喻浪费。以动物为例,汉语里的“狗胆包天”“狗苟蝇营”“狗急跳墙”都足以显示人们对狗的憎恶;而西方却将狗视为人类的朋友,认为它们是忠诚的象征,如“dog doesn’t eat dog(虎毒不食子)”,“as lucky as a dog(走运)”。反之,被中国人奉为吉祥物的喜鹊“magpie ”在西方人眼里却是“gossip”的同义词。此外,我们东西方对颜色的喜好也大相径庭。

故而,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表达完全不同的意义,不了解这一点就无法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词汇进行交际。郭著章曾在其著作里讲到翻译上的一个案例:我国出产一种叫“芳芳”的口红,国人看到“芳芳”就会仿佛看到了一位花容月貌的女子,而且好像闻到了她周身袭来的香气。可这商标译成汉语拼音“Fangfang”却让英文读者心中生起恐怖之感,因为fang 恰好是个英文单词,表示狗的长牙或蛇的毒牙。他们想象的不是涂了口红的少女,却是条张牙舞爪、毒汁四溅的恶狗或毒蛇。由于词汇内涵意义不同导致了交际失误,口红的销路是不难想象的。

英语词汇中有很多用法已约定俗成,如一些成语(idiom),比喻(metaphor),典故(allusion)和委婉语(euphemism)等。只有依据特定的文化背景或历史知识才能正确理解词义。因此,词汇教学绝不能囿于话语语境和情景语境,适当的文化介绍不但能活跃气氛,增强兴趣,还能真正让学生做到“知其所以然”。

4 结 语

彭聃龄等(1997)的研究显示,语境对汉字识别也有显著影响,相关语境对不同笔画的汉字识别有促进作用,无关语境对各种笔画的汉字识别有抑制作用。桂诗春(2000)进而提出:既然语境对词汇辨认有促进作用,那么不合适语境有没有抑制作用?一些非正常语境比如梦境、呓语、醉酒、精神错乱等是否会干扰二语习得者对词汇的理解识别?这些问题亟待相关学者的讨论、研究和论证。唯有如此,才能让语境与词汇教学的关系理论更全面更完整,进而更科学地指导我们的教学与学习。

1 郭著章,李庆生.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2 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 管 琳.从语境中学习词汇[J ].英语学习,1999(4).

4 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 John Lyons.Linguistic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M].剑桥大学出版社,1995.

6 林承璋.英语词汇学引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记忆法语境内涵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挖掘习题的内涵
高中数学学习中公式的记忆法则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跟踪导练(三)2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
超级记忆法 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