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力存在问题及增强对策

2010-08-15 00:42许佩卿
文教资料 2010年5期
关键词:大学生活动方法

许佩卿

(韩山师范学院,广东潮州521041)

大学生学习力存在问题及增强对策

许佩卿

(韩山师范学院,广东潮州521041)

对于当前大学生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缺乏效力、学习毅力缺乏、学习创新活力缺乏等问题,本文提出要通过确立高远学习目标、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掌握科学有效方法、经常磨炼学习意志、树立学习创新理念、激发多元能力来增强大学生学习力。

大学生学习力问题对策

大学生学习力是大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简称,是大学生在学习上所具有的潜能,是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效力、学习毅力、学习创新活力和学习潜力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它不仅影响和制约大学生的学业成长,而且直接决定大学生立足社会的竞争能力。在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强调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当今,大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学习力日益受到关注。近期,我在对韩山师范学院7674名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学习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当前大学生学习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习动力普遍不足。

刚经历完高考的大学新生在学习上普遍如释重负。不少“老生”对新生高谈“大学生活远比中学丰富且轻松”,可见学习松懈在其他年级学生中并不罕见。学习动力不足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力最突出的问题。在调查中,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层次不高,有明显的自我本位和庸俗化倾向:21.3%的学生表示“为振兴祖国而学”,50.0%的学生“先为自己后为祖国而学”,22.8%的学生“完全为了自己而学”,4.9%的学生“为光宗耀祖而学”。大部分学生对学习较有兴趣和热情,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消极,缺乏求知欲望:25.3%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45.4%的学生兴趣“比较浓厚”,26.6%的学生兴趣“一般”,2.4%的学生“没有兴趣”。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主动性不强,处于“动力缺乏”状态:有的学习要求不高,浅尝辄止;有的学习懒散,耽于玩乐;有的甚至对学习厌倦冷漠,畏缩逃避:自我感觉动力充足者仅占34.4%,动力一般者占47.8%,动力不足者占14.3%,完全没有动力者占1.9%。

(二)学习方法缺乏效力。

大学生学习力的另一突出问题是学习方法缺乏效力。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大部分学生重视学习的计划性,但计划的科学性和执行力不强,在学习上自我组织和管理的实际效果不理想。在调查中,82.6%的学生学习有计划,但能严格执行者仅13.1%,49.2%的学生“有计划,有时执行”,20.3%的学生“有计划,难以执行”。造成学习计划未能执行既有计划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的原因,更有学生自身意志力不足的原因。在听讲、笔记、作业、复习、应试等学习环节上,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学习方法失当而学习效果欠佳。有的学生不重视预习、不带着问题听讲,有的被动接受知识懒于思考,有的不注重平时积累等到复习考试才搞大突击。在调查中,55.1%的学生“有时预习”,17.9%的学生“极少预习”,5.6%的学生“从不预习”;51.0%的学生“有时做课堂笔记”,5.8%的学生“等复习一齐抄”,4.1%的学生“从不做”;对待完成作业,16.0%的学生“慢着来”,16.2%的学生“抄别人的”,1.9%的学生觉得“无所谓”。

(三)学习毅力普遍缺乏。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对大学生来说早已入耳、入脑、入心,但却往往不能付诸行动。大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坚持性、持久性,学习意志薄弱。有的学生好高骛远,样样都想学,精力不集中,最终一事无成;有的开始学习劲头十足,但半途而废;有的执行学习计划有始无终,对预习、做笔记、复习等需要坚持的学习行为不能持之以恒。在调查中,仅13.1%的学生学习“有计划,严格执行”,21.4%的学生“坚持预习”,39.1%的学生“坚持做课堂笔记”。这一情况表明,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坚持性普遍缺乏。另外,不少学生缺乏迎接学习挑战、战胜学习困难的勇气、信心和决心。当学习遇到难题时,近一半的学生不想坚持独立思考,11.3%的学生“马上问别人”,32.6%的学生“很想得到别人指点”,3.6%的学生对难题“不懂拉倒”。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参加挑战性学习活动缺乏信心。如对学习竞赛,想参加怕失败者占23.7%;对科研活动,想参加信心不足者占41.4%。

(四)学习创新活力缺乏。

学习创新活力是学习者在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时将新颖、独特的学习方法寓于其中,以实现创新学习活动的实际本领。当前,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但在学习中显现学习创新活力者却为数不多。大多数学生习惯于循守常规学习,满足于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对创新学习缺乏认识、重视不够、自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认为创新学习是高尖端技术人才或理论研究工作者的事情,与己无关。对自身的创新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如在对创新学习水平的自我评价上,仅8.0%的学生自我感觉“很高”,28.3%的学生感觉“较高”,52.2%的学生自认水平“一般”,10.2%的学生自认水平“差”。又如对创新创业类活动,仅29.0%的学生“很感兴趣”,53.2%的学生“有点兴趣”,15.0%的学生“没兴趣”,2.3%的学生“很讨厌”。可见,大部分大学生缺乏学习创新活力。

另外,从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大多数大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都比较强,但在分科学习能力上呈现普遍的不均衡。大学生往往存在“文科生学不好数理化,理科生学不好文史哲”的学习能力局限情况,文理渗透的学习能力普遍不够强。大多数文科生的社会调研能力和大多数理科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大学生学业成绩显现的学习潜力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都处于学习潜力一般水平,学习潜力出类拔萃者为数极少。大部分大学生反映,在基础教育阶段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应试教育模式,学习潜能未能很好开发,到了大学,由于受自身的应试惯性、学习惰性和学校学业评价单一化、终结性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学习潜能仍未能很好挖掘。

二、增强大学生学习力的对策

大学生学习力存在的问题表明,当前大学生学习力的状况从总体上还不太理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力还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下水平,因而增强大学生学习力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研究增强大学生学习力的对策,不仅是社会和学校培养人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而且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究的重要课题。我着重从大学生个人层面对增强学习力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确立高远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

大学时代是确立志向的关键时期,远大的学习志向能使大学生将学习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紧密结合,激发强大而持久的学习内驱力,指引大学生为目标的实现而坚持不懈。反之,近景性和庸俗性的志向容易使大学生达到目的,即丧失动力、不思进取。大学生要重视学习目标的确立,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清国家前途命运,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坚定理想信念,进行科学的人生规划,确立高远的学习目标;要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将爱国热情、社会责任感体现到服从社会需要、热爱所学专业、夯实专业知识技能基础的具体行动上,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要重视学习道德修养,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始终保持勤奋好学、积极进取、求真务实的精神状态。

(二)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学习能力。

任何能力都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能力的发展要经历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磨砺,才能逐渐提高能力。大学生要提高学习能力,树立实践理念,确立新的能力观,为参加实践活动做好思想准备;要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为参加实践活动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要积极参加多层次、多形式的实践活动,逐步提高学习能力。鉴于以上,大学生通常可以参加下列三个层次的实践活动:其一是低级形态实践活动——练习性实践活动,如朗读文章、做计算题、练习听力、临摹字帖等;其二是稍高形态实践活动——教学性实践活动,如专业实验、见习、实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等;其三是高级形态实践活动——社会性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人物访谈、志愿服务等。

(三)掌握科学有效方法,提高学习效力。

学习方法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科学而有效的学习方法能使学习事半功倍,反之,学习则会事倍功半。大学生要重视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要扎实用好传统学习方法,而且要灵活用好新的学习方法。传统学习方法按照教学环节可包括预习学习法、听讲学习法、复习学习法、作业学习法、实验学习法等,按照发展智力的方式可包括观察法、思维法、记忆法、想象法等,按照学科特点可包括以语言文字为主要形态的学习方法,以逻辑推理为主要形态的学习方法,以观察为主要形态的学习方法,以实际操作为主要形态的学习方法等[1]。新的学习方法有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网络学习法[2]、体验学习法、实践学习法等。面对种类众多的传统和现代学习方法,大学生要结合个人学习实际,选择符合个人特点的科学有效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力。

(四)经常磨炼学习意志,增强学习毅力。

意志是自觉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学习的过程有各种各样的困难,要经历许多曲折和反复。大学生要顺利、持久地进行学习活动,必须培养坚强的学习意志[3],增强学习毅力。首先要有自觉学习意志,这是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为的目的和意义,并能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既定目的的意志品质。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服从社会和时代要求,积极主动学习,并排除外界干扰,自觉努力学习,坚持独立思考,有独到见解。其次要有自制学习意志,这是善于控制自我的意志品质。在学习过程中大学生要控制自己的知识发展,克制自己的欲望,掌握自己的心境,约束自己的言行。再次要有坚持学习意志,这是坚持不懈地克服各种困难,把决定贯彻始终的意志品质。大学生要勤恳踏实、孜孜不倦、锲而不舍。

(五)树立学习创新理念,提升学习创新活力。

学习创新活力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或结论,以所学内容为基础,独立思考,多向思维,主动探索,标新立异,积极提出新问题、新观点、新结论的实际本领。它是学习能力的高级层次,也是学习者学习力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标志。学习创新活力的要素包括创新学习精神、创新学习思维、创新学习能力、创新学习方法、创新学习品格和创新学习成果[1]P8。大学生要树立学习创新理念,运用创新学习思维方法,通过课堂学习、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信息网络等途径,着重提高问题学习能力、联想学习能力、迁移学习能力、组合学习能力、变通学习能力、创新学习能力、独创学习能力、操作学习能力[4]P9-13等创新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创新活力。

(六)激发多元能力,挖掘学习潜力。

学习潜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被激发的解决实际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包括语言能力、音乐能力、数理逻辑能力、空间能力、身体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认识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5]。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一定的学习潜力,激发多元能力,是增强学习力的核心和目的。大学生要增强自身的学习力,就要了解个人学习潜能的状况,准确分析把握个人在多元能力上的优势与短处;要保护、巩固、扩大、提升个人能力的优势与强项;要正确认识个人在能力上的短处与弱项,做到巩固强项,提升弱项,扬长避短,使之均衡发展,从而挖掘学习潜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1]林天卫.科学学习观的探索[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91-192.

[2]王言根.学会学习——大学生学习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9.

[3]叶瑞祥,吴华钿,陈洵.青年学习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85-86.

[4]叶瑞祥,鲁澄南,柯柄嘉,朱双利.创新学习能力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5]管斌全,徐建华,朱向军.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00.

猜你喜欢
大学生活动方法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大学生之歌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