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索

2010-08-15 00:42韩燕秋
文教资料 2010年4期
关键词:贺卡美术课美术

韩燕秋

(海安县城东韩洋中学,江苏 海安 226600)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明确要求美术教育要适应现代化,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这充分地把美术教育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素质教育所催生的美术教学改革已不仅仅是保证或增加课时量,更应该有质的变化、质的体现和质的提高,美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才是本质意义上的改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适应现代化的美术教育改革。

曾几何时,美术课教学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最多的是美术理论知识和绘画技能,而学生动手创作的机会则少之又少。这样的教学沿袭了知识唯上的学科教学理念,导致学生对美术学习缺乏一种愉悦的体验,致使逐渐丧失学习兴趣与学习激情,影响了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摆脱传统美术教学习惯的束缚,如何选择最佳教学方法,改革滞后的美术教学模式?纵观当前初中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实行开放式美术教学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美术教学无论教授哪种内容,如:剪纸、折纸、编织、绘画、雕塑、设计应用等,都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使他们的人脑和各器官的动作相协调,促进左、右脑功能的全面发展,培养创造力,进而获得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提高自身的艺术审美能力。当前中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大多是在常规教室中进行的,因此,创建和利用专用的美术教室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有着明确而具体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基础上,应该大胆地为学生提供感性认知的材料,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为整个教学营造氛围和创造机会,使学生在主动参与艺术活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专用的美术教室必须有艺术的韵味,如有必备的范画、画板、制作桌、绿色的植物和有趣的装饰。使学生感到从一般的教室置身于艺术的殿堂,心境也随着这种环境而提升。在这样的专用教室里学习,学生容易产生艺术审美的共鸣和参与的冲动。例如:《我的故事》,教材中明确要求学生“以生活为题材进行卡通画创作”,笔者感到这个命题要求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比较大的难度,然而这个命题的空间大,有选择的余地,学生可以自由想象、自由发挥、自由创作。在“设计应用”《我的故事》教学中,笔者做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是唤起学生回忆。要求学生讲述他们身边发生的故事,广泛开展讲故事活动。二是组建小组,分为4人一组活动。三是由小组推荐代表讲述故事,以拓展其他学生的创作思路。四是组织学生开展造型探讨,进行创作中的大讨论。通过让学生分组游戏,营造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他们之间的互动因素,解决他们没有素材可以创作的问题。对于造型设计则由小组集体进行策划,然后勾勒出形象,完成好初稿,最后将初稿进行集体交流、讨论,集思广益,提出修改建议。在此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职责是把卡通绘画的表现方法和技巧教给学生。由于这种教学理念新、方法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的创造潜能和个性得到了发掘和发展,所画的作品不再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是“百花齐放,妙趣横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对学习卡通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科学安排美术教学课时有效实施教学方法改革

新版的初中美术教材每册都分为八个内容,有的内容多,需要教学三到四个课时。而现阶段的美术课每周只有一节课,课时分散,这样就容易导致:一是由于每节课之间的间隔距离太长,学生的思维产生断裂,容易忘记前面所学的内容和所感受到的艺术气氛。有些课程如写生等,教师一般都不敢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因为一节课只有四十五分钟,当教师带着学生出去找到好的地方后,画不了几笔又得往回赶着上下一节课。二是准备美术课所要用的工具材料,如在完成篆刻、中国结、五角星、桥等设计时,常常当学生将这一切工作准备妥当之后,剩下设计制作或绘制的时间已不多,导致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影响了美术课的教学效果。如果只是把美术课当成一门调剂课、放松课的话,那么当前的这种课时安排正满足了这一要求。但是真正要把美术课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创造力,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课程,就完全有必要改变现在的课时安排,可以在保持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地集中。如可以安排一次两节课时,然后间隔一周再上一门调剂课,这样学生能够积极地准备所需的工具材料,教师也有足够的时间为学生的艺术参与活动创造优良的物质环境,让他们有机会走进迷人的大自然去感受它的魅力。

三、强化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需要教师本身具有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能力,以此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的联想、想象和感悟,使他们产生创新的艺术冲动,并积极主动地追求有创造性的作业成果。这种启发学生发挥创造性的主动权在教师手中,体现着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1.增强学生创造勇气,消除胆怯畏难心理。

教师在教学中要保护好学生的艺术表现自信心,鼓励大胆表现,充分肯定他们在创造中的优点,激发其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加设计性和制作性相结合的内容,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到锻炼。例如在设计制作贺卡《心灵的关爱》这一课中,笔者首先不是引导学生欣赏贺卡,而是让他们例举所见过的各类贺卡,由他们说出贺卡名目繁多的种类:贺年卡、圣诞卡、尊师卡、生日卡等;贺卡五花八门的形状:单页卡、折页卡,有平面、立体、横式、竖式的,有心形、树叶形及不规则图形等;贺卡多种多样的制作方法:拼贴、喷刷、摄影、剪贴、镂印和色彩绘等。在此基础上笔者指导他们精心构思,设计制作内容、制作形式和制作方法,然后,按照自己的构思画出铅笔设计稿。在设计时要求他们应该考虑赠送的对象,因人而异,如年轻人喜欢欢乐、新颖的格调,儿童则喜爱灿烂绚丽的色彩。只有根据不同对象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工作性质和平时爱好来设计制作贺卡,才会受到赠送对象的珍视和喜爱。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得到极大的升华。

2.鼓励勤奋、消除倦怠,培养兴趣、体会快乐。

聪明才智来自勤奋与努力,倦怠会使有才能、有智慧的人的创造性夭折。有少数初中学生表现出了对美术课不感兴趣,因此,教师要重视美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最大程度地引导学生将思维转换成可视的实体或形象,并且让他们从中受到兴奋的刺激,感受到美术的乐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作业,课堂上时间安排必须紧凑,内容多寡合理,使学生在每堂课都有所收获而备增兴趣。

3.提倡设计独立创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创新的目的是使学生树立独立精神,不跟随他人、不同于他人、不模仿他人。如学习图案、平面构成、编织、雕刻、立体构成等,教师在教给学生规律后,应提倡甚至强制其与他人的设计不同,同时鼓励、表扬创新的学生,让学生的创作要求由被动转为主动。此外,教师在辅导中应不断地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在学习中建构知识。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才能使他们充分享受到艺术创作的快乐。

素质教育呼唤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笔者认为只要在教学工作中认真探索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途径,找出一条既适合自己又适合学生的发展之路,把提高学生美术素质、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美术教学的前景必将更加美好。

[1]贺亮.新课改形式下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J].教育论坛,2006.12.

[2]常锐伦.美术学科优化教学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3]罗达瑛.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水平[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

猜你喜欢
贺卡美术课美术
新年写贺卡
新年贺卡
美术课
创意美术
中秋贺卡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贺卡里的爱
趣味美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