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刀为笔玩转紫砂陶
——浅析宜兴紫砂陶刻装饰手法

2010-08-15 00:44卢宁刚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0年3期
关键词:代笔紫砂陶陶刻

卢宁刚

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 宜兴 214200

以刀为笔玩转紫砂陶
——浅析宜兴紫砂陶刻装饰手法

卢宁刚

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 宜兴 214200

紫砂陶刻装饰手法独特,以刀代笔,将中国的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诸艺术融于一体,神韵怡然,彰显了笔墨艺术与工艺技巧高度结合的高雅风貌,形成了具有民族工艺特色的艺术。

宜兴紫砂;陶刻手法;以刀为笔

江南宜兴,钟灵毓秀,自古以来,就是出才子、出艺术家的地方。徐悲鸿、吴冠中自然是大家耳熟能详。而宜兴紫砂的壶与人,也一代胜过一代。明代的供春、时大彬,清代的陈鸣远、邵大亨,无一个不是艺惊四座。

宜兴的紫砂工艺陶,装饰手法独特,以刀代笔,驰骋自如,铁画银勾,神韵怡然。

陶刻装饰最成功的艺术就是把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诸艺术融于一体,整体中见精体,彰显了笔墨艺术与工艺技巧高度结合的高雅风貌,形成了具有民族工艺特色的艺术。中国的书法、绘画源远流长,流派纷呈,是一门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在此基础上,再运用金石、篆刻迹外传神的格调表现于陶刻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超脱高雅的风貌。再加之陶刻以刀代笔的特点,更显示了笔墨艺术与工艺技巧高度结合的妙处,真可谓精巧绝伦。

紫砂陶刻,是一种情感和生命的形式,是紫砂文化进步的重要条件之一。人,透过语言做思想上的交流,透过艺术的形象做心灵的交流。紫砂陶刻,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她将诗书画铭吸纳交融,使其充盈文化味和书卷气,满足了人们的审美情趣与鉴赏需求。紫砂陶刻装饰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对文化人具有特殊魅力和诱惑力的艺术。在今天,文人参与仍是传承这一艺术的有效途径。紫砂素面素心,加上精湛的工艺技术,更充分发挥了其浑厚大气、朴实无华的特性,在紫砂胚胎上铭文作画,只需提笔画稿或以刀代笔。对文化人来说,这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也是艺术情感的宣泄。因此当代诸多文人雅士都乐于此道。

以刻为本的陶刻,刀法至关重要,然而刀法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模拟笔的表现形态而产生的。笔法的体现同时也有赖于刀的灵活运用。因此二者的交融、良性的结合,应是陶刻技巧的最高要求与特色。而艺术上的创新往往是借助于某种传统去发展,比如清末康有为先生为改当时毫无生气的“馆阁体”,提出了“碑学”书风,实质是把一千多年前的北魏时期,魏碑书法作为范本,重新认识学习。紫砂壶是陶刻的载体,同时陶刻又是壶的附属,两者互相配合、互为补充,才能相得益彰。

宜兴陶刻装饰,一直以任淦庭老艺人传授的“双刀法”为主,当代著名陶艺家徐秀棠、谭泉海、鲍志强、毛国强等先生,都是他的门徒,也常用这种方法进行装饰。

紫砂壶是宜兴对外的一张名片,紫砂陶制作工艺已由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并且向联合国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其中涵盖了紫砂陶刻这一元素。许多传世名壶正是“字以壶传,壶随字贵”,造就了珠联璧合、世代相传的艺术价值。只是,就今而论常被一些笔者或紫砂业者漫无边际的喧染曲解,不去就事论事地理解壶与字之间的内涵关联,总以为一件陶器,只要经名家一书一画,便能壶随字贵,欺哄紫砂玩家,漫天要价,这一错误的概念,误解了陶刻的存在价值,也阻碍了陶刻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所以,一把茗壶配上得体的陶刻书画装饰,便为好的艺术作品,闲暇之余,沏上香茗,品茗赏壶,涤滤烦忧,当余甘留舌之时,体会铭文刻画的意境,当能理解文人雅士对茶道的钟情、砂壶的珍爱及陶刻艺术的颂赞。

[1]良绍.紫砂赏玩.台湾艺术园书公司,1993年版

[2]徐荣.中国陶瓷文献指南.轻工业出版社,1988年版

[3]汪庆正.简明陶瓷词典.上海辞典出版社,1989年版

book=68,ebook=71

猜你喜欢
代笔紫砂陶陶刻
陶刻“汉韵对瓶”的创作及评析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代笔
“仿古壶”的陶刻艺术和文化内涵
陶刻“奇峰叠翠四方瓶”的创作感悟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
以舞代笔——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