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能力建设的思考

2010-08-15 00:44张洪立
天津农林科技 2010年1期
关键词:农技技术推广机构

张洪立

(静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天津 静海 301600)

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问题。连续七年党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文件都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提出要求,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国发[2006]30号文件,天津市政府下发了津政发[2006]116号文件,对改革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随着改革和加强工作的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能力建设问题日显突出,如何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能力建设,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

1 静海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能力建设现状

能力是人或组织的综合素质在现实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本领和能量,能力建设包括人员队伍建设和条件建设两个方面的内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能力建设,不仅包括农技人员的数量、专业素质、综合能力,还包括工作场所、交通工具、服务手段、试验示范基地等硬件设施。

1.1 体系建设

静海县现有县乡两级种植业技术推广机构23个,农技人员178人。其中县级推广机构5个,66人,包括农业技术推广中心37人、农业广播学校6人、蔬菜技术推广站11人、能源技术推广站4人、种子管理站8人。乡镇推广机构18个,农技人员编制112人。

1.2 条件建设

目前,县级推广机构有独立的办公用房,有较先进的质量检测、技术培训室等设施。主要有土壤肥料化验室300 m2,种子质量检测室45 m2,无公害食品检测室45 m2,病虫害监测室30 m2,现代化培训教室180 m2,仪器设备100多台件。除种子管理站有固定的试验基地外,其它机构没有有所有权的试验、培训基地。县级推广机构现有计算机18台,平均每人0.27台;数码相机12台,平均每人0.18台;投影仪2台,平均每站0.25台;推广用车4台,平均每名农技人员每年用车15.8 d。18个乡镇推广站90%以上没有独立的办公用房和简易仪器设备,更无专用交通工具和有所有权的试验示范基地。

1.3 素质培训

据调查,近五年县级农技人员中接受专业知识培训累计超过三个月的占11.4%,单次培训3 d以上的不足10%。乡镇农技人员接受专业知识培训所占比重更低。

2 存在的问题

2.1 保障不足 条件落后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交通工具、服务手段落后,服务半径小、能力弱。县级检测设施陈旧,仪器设备老化,缺乏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服务能力差。

2.2 知识老化 服务能力弱

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农业科技发展的步伐,尤其在现代农业技术、信息技术、农产品加工增值技术及市场预测等方面,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实践经验,很难满足现代农业对农技人员的要求。

3 建设的重点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能力建设的原则是,加强县级推广机构,提高乡镇推广机构,尝试村级建设。重点是提升县级的综合服务能力,乡镇级的技术指导、培训能力,村级的示范服务能力,达到充分发挥各级推广机构作用的目的。建设内容突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素质建设、条件建设、经费保障四个方面。逐步达到配置合理,分工科学,功能完备,高效运转的建设目标。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能力建设的前提,农技人员素质建设是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技术推广设施条件建设是做好推广工作的保障,推广工作经费的落实是能力建设的核心。

3.1 合理配置县乡两级农技人员比例

按照国发[2006]30号文件精神,应确保在一线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全县农业技术人员总编制的2/3,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的要求。重点是根据乡镇农业特点合理定编定岗,确保乡镇农技人员在编在岗。县级推广机构在科学定岗的前提下,应根据职责或专业特点安排技术人员经常深入乡村,包产业、包作物,加强一线技术推广力量。

3.2 建立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制度

不断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个人素质和整体素质,是提高推广体系能力建设的关键。因此,要把农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化,要实行定期轮训制,有计划地选送业务骨干到产业发达地区学习、观摩,带动整体上水平。

3.3 突出重点 科学确定条件建设内容

推广条件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战斗力、装备水平的具体体现,也是基层农技人员服务能力的体现,是开展现代农业推广的必备条件。建设的原则是,因地制宜,科学定位,合理配备,注重实效。

3.3.1 县级推广机构条件建设的重点

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业环境监测、土壤肥料监测、种子质量检测、病虫害预警监测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技术培训基地、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提高交通工具、应急设备、信息化装备水平。

3.3.2 乡镇推广设施条件建设的重点

交通应急工具、信息化设备、简易速测仪器配备;试验示范、宣传培训基地建设等。

3.4 确保工作经费落实

经费保障是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能力建设也不例外。没有工作经费作保证,改革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能力建设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确保基层推广体系基本工作经费,是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

4 建议

4.1 建立多渠道投资建设和长效运行经费保障机制

国家、市级财政可设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专项资金,以项目形式对工作业绩突出、产业化带动能力强的推广机构给予扶持。县乡两级财政应根据农业发展规划和推广工作需要,合理安排推广工作经费并列入年度预算。

4.2 提高认识 全面提升能力建设水平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要切实提高对改革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机遇意识。根据区域特点和需要,确定建设内容和重点,防止无效建设和重复建设,达到提升农技服务水平的目的。

[1]李立秋,李芹.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J].中国农技推广,2009,VOL.25(1):15.

[2]邹吉良.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能力建设http://tx.natesc.gov.cn/html/2009-08-27/28278-28858-2009-08-27-104988.html.

[3]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J].中国农技推广,2006,22(10):5~7.

猜你喜欢
农技技术推广机构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