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2010-08-15 00:49潘志军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德育工作德育

潘志军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城 048026)

高职院校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潘志军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城 048026)

高职院校德育教师队伍在高职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良好行为养成、心理健康成长、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但也还存在队伍结构不够合理、教学精品意识不强、存在职业倦怠现象等问题,需要从提升队伍水平、提高教师地位、发挥合力作用、改进教育方式等方面加以建设提高。

德育教师;高职院校;建设

一、高职院校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1.德育教育的本质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任务就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要求,“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以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思想道德、知识素养、心理素质和职业能力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迫切需求。

2.提升高职教育水平的客观需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反映高职教育水平的客观评价标准。高职院校德育教师队伍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提升高职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

3.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主体需求。从总体上看,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高职学生道德素质现状主流健康积极向上。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当前高职学生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价值取向趋于实惠、社会责任感淡薄、自我意识彰显、公德素养较差、认知与行为脱节、求职和学习目的功利化等等。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高级需要的满足能引起更合意的主观效果,即更深刻的幸福感、宁静感,以及内心生活的丰富感。”道德教育是个体生存的第一需要,是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标志。高职院校德育教师队伍也应以此为己任,高度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主体需求。

二、高职院校德育教师队伍现状

(一)总体状况

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德育教师队伍在高职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良好行为养成、心理健康成长、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德育教师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引者、良师益友。高职院校的德育教师,能够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各个环节,对学生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及时的教育与引导,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处理突发性事件,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稳定,并引导学生自觉投身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实践中。其次,德育教师是良好学风建设的推进者。高职院校德育教师,能够有力推动形成刻苦钻研、互帮互学的学风和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班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感受到班集体的力量和同学之间的友谊,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还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的成功。再次,德育教师作为心理健康的疏导者,与学生接触最广泛,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条件,在思想上、情感上与学生相融,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最后,德育教师还是学生就业与择业的指导者,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的意志和信念,并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从学校向职场的过度。

(二)存在问题

1.教师队伍不够合理。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整体素质不高。首先,一些德育工作者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自身存在着自私自利、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在政治理想和信念方面存在差距。其次,一些德育工作者自身知识结构不够合理,或者没有德育教育的专业背景,只依靠所谓的工作经验来开展,或者只有德育教育专业,而没有实际的德育教育工作经验或没有学生认知需求的专业知识。再次,由于很多高职院校都由中专升格而来,许多德育教师只有本科学历,甚至更低,队伍总体学历不高。此外,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观念认为德育工作谁都可以做,导致专业从事学生德育工作的人员数量少、素质差。

2.教学精品意识不强。德育教师开展德育工作,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德育教育,也就是当前高职院校所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课》、《军事理论教程》等思想政治理论课(“两课”)上。然而,放眼全国各地高职院校,省级精品课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寥寥无几,更不用说国家级精品课程。这个不单单是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同质化比较严重,更重要的是,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创新意识不够,教学精品意识不强,这也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效果大打折扣。

3.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普遍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日渐提高,德育教师也不例外,但这不足以消弭德育教师队伍中长期存在的在从事德育工作时的职业倦怠感。教育部社政司委托孙蚌珠教授主持的“普通高校‘两课’青年教师(45岁以下)队伍状况研究”课题调研表明,高校“两课”青年教师“自我感觉的职业社会评价比较低”,“对职业的社会感觉并不好”,“有7.9%的人在寻找机会,想早日离开”。对“您是否坦然地告诉别人自己是‘两课’教师”这一问题,11.2%的人回答不能,26.4%的人视情况而定;与学校同行中专业课老师的受尊重程度相比,1.7%的“两课”教师觉得更受尊重,14.4%的“两课”教师觉得一样,83.9%的“两课”教师觉得被轻视;在学生对自己与对专业课老师的尊重程度上,3.6%的人觉得更受尊重,30.7%的人觉得一样,65.5%的人觉得被轻视;在社会对自己与对专业课老师的尊重程度上,1.3%的人认为更受尊重,8.9%的人认为一样,89.2%的人认为有些被轻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德育教师队伍总体职业认同感和心理认知度是相当低的。而在高职院校,由于高职学生的录取是在重点、一般本科后面,又在思想素质、学习能力和行为能力上较低,许多德育教师感觉到德育教育压力更大,这需要引起社会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加强高职院校德育教师队伍发展的路径

1.加强学习培训,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德育教育工作水平,需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理论扎实、工作高效的高水平德育教师队伍。打铁还需自身硬,德育教师队伍只有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德育工作的挑战。要提高德育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可以制定出一年或者几年的培训计划,每年安排全体德育教师开展业务学习培训或参观学习,不断地促进德育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则要不断探索和借鉴科学的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

2.教育部门重视,提高德育教师地位。早在2000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各高等学校要深刻认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建设一支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政治坚定、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队伍。教育部门思想上重视是提高德育教师队伍地位的根本前提。然而,当前不少高职院校在办学压力下,多少都有点重专业而轻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务虚的工作,专业建设才是务实,由此导致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干部较少,职能弱化。所以,当务之急要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具体职能、职责,以发挥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学生党建、校园文化建设、网络队伍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当然,在教育主管部门层面,还必须探索出更广泛的发展路子,为德育教师队伍在职称评聘、考核晋升上面给予更多的倾斜。

3.发挥合力作用,摆脱“孤军奋战”现象。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还没有完全贯穿到全校的整体工作中去,忽略了任课教师的教书育人、管理人员的管理育人、后勤人员的服务育人的功能,轻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功能,不注意创造育人环境,形成“气候”和“氛围”,没有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使得学校德育工作只在几个德育工作者中来回折腾,缺乏系统性和合力。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是一个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它不单是少数德育工作者的任务,而是包括学校、企业、家庭和社会一切部门的长期的共同任务。各个部门、各个方面必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4.善于探索钻研,增强教育实效性。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对于改进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必须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来开展。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尊重他们的人格,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倾听他们的呼声,维护他们的权益,解决他们的困难;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为他们学好本领、健康成长创造宽松的人文环境。二要促进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要求学校根据学生实际,不断改善教育方法,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还要求学校要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充分重视现代化教育手段,做好德育工作现代化教育手段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好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并注意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三要注意统筹兼顾。德育工作要在抓学风和校风建设上发挥战斗堡垒和政治核心作用,更要在专业建设上发挥保驾护航的保证作用,既要强调以德育人、以德治教,也要注重技能培养、专业学习,厚德强能,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健康发展。

[1]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202.

[2]孙蚌珠.普通高校“两课”青年教师队伍状况分析[J].高校理论战线,2002,(12):35-37.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5.

G718.5

A

1673-0046(2010)4-0018-02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德育工作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