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原文化“走出去”的因素及对策

2010-08-15 00:51廖生智
天中学刊 2010年4期
关键词:中原走出去河南

廖生智

(黄淮学院 社会科学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影响中原文化“走出去”的因素及对策

廖生智

(黄淮学院 社会科学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实现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需要发挥中原文化软实力的巨大支撑作用。中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应以中原文化“走出去”为依托。目前,中原文化“走出去”初具成效,但仍然受到诸多消极因素的影响,从而制约着中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亟须加大思想解放、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对外宣传的力度,拓宽中原文化“走出去”路径。

中原文化;“走出去”;软实力;提升;策略

加快经济、文化大省向经济、文化强省跨越,实现中原崛起,是河南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发挥中原文化软实力作为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的巨大支撑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有赖于依托中原文化“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为中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培植土壤,拓展空间。目前,中原文化“走出去”已迈开步伐,但仍存在诸多消极因素的影响,制约了中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因此,本文拟就此问题予以探讨。

一、影响中原文化“走出去”的因素

自2005年以来,河南省从实现中原崛起宏伟目标出发,实施中原文化“走出去”战略,以此推动中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经过努力,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例如,集佛教、武术、音乐于一体的文化产业项目《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一年间在海内外巡回演出300余场,创收达2400多万元。同时,该项目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还吸引 200多万海内外游客前往少林寺及其附近景点观光。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少林功夫文化如今已经走出河南,走向全国,风靡全球,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传播了中华文化、中原文化。此外,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河南省先后组织“中原文化上海行”、“中原文化港澳行”、“第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仅2007年五次招商活动就签订合同133个,投资总额282亿元[1]。在河南宝丰县民间艺术表演团体达400多家,从业人员达5.5万余人,年收入达3.3亿元,占当地农民纯收入的70%以上,被誉为“宝丰文化现象”[2]25。

但是,从整体上看,河南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与浙江、广东、山东等省份相比,中原文化“走出去”还有一些不足,如路径还不宽,步伐不够大,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性开发水平还较低,制约着中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中原文化“走出去”存在的上述不足,实际上是多种因素交织影响的结果,客观、辨证地剖析这些因素,对于我们扬长避短,拓宽中原文化“走出去”路径,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观念封闭、落后,难适应国内外文化产业激烈的竞争

河南省地处内陆,历史上大多数封建王朝曾定都于此,这使得中原文化在表现出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同时,又兼有封闭性、保守性和排他性的一面。求稳而不求变、求生而不冒险的温饱型思想和因循守旧、不敢为人先的思维定势,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中原文化推陈出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些思想观念突出地表现为:第一,大部分文化企业至今还未走出计划经济的圈子,成为沉重的财政负担。旧体制遗留下来的观念痼疾,使得不少文化单位仍然根据行政指令开展工作,重项目规划,轻市场调研、可行性论证,盲目上马;重产品生产,轻经营管理;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不适应国内外瞬息万千的市场变化和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第二,缺乏战略眼光,许多文化宝藏的发掘、利用被外省、外国捷足先登,致使中原文化痛失大好良机和巨额财富。例如,当成都杜甫草堂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景点、《西游记》风靡全球时,河南的杜甫故里、玄奘故里却没有引起重视,更没有开发。河南的先进典型史来贺、任长霞先后被广东省及北京兄弟公司、长春电影制片厂出资拍摄成电视连续剧和电影。花木兰是河南豫剧的典型形象,但却被美国重新诠释并赋予西方的价值观,拍成迪斯尼动画大片《花木兰》,仅票房就赚了7亿美元。第三,文化团体各自为阵,谋求资源整合、合作发展的意识还很欠缺。河南有近千家旅行社,散、弱、乱的特点明显,利润率仅为0.58%,做大做强很难,也容易形成无序的恶性竞争。由于难以平衡各方利益,旅游协作至今尚未开始启动。由此可见,陈旧、僵化、封闭的思想沉疴严重窒息了中原文化的生机,使其“走出去”步伐缓慢,弱化了中原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内驱力。

(二)中原文化走向市场化、产业化道路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彻底清除

中原文化能否“走出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套适应市场变化,有效配置资源的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相继推出了有关文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举措,文化企业活力得到一定激发。但从总体上来讲,目前改革进展还较慢,广度、深度也不够,旧体制及机制的弊端还未彻底清除,河南文化产业基本上尚处于“后计划经济”时代,主要表现在:政府与文化单位的关系尚未理顺,多头管理、行政干预过多,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现象仍然严重,文化生产的计划性与文化产品的市场性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政府投入不足,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产业的积极性不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充分;产业布局不合理,小、散、弱现象普遍,低水平、小规模、粗放式经营占主导地位,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有些行业重复设置,既浪费了资源,又导致有效文化生产力和文化产品的短缺与无效文化生产力和文化产品过剩并存的不良局面。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广度、深度、力度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原文化“走出去”的瓶颈,中原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制度环境约束仍然相当严重。

(三)中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换、创新水平不高,精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

文化产业属于创意产业,其创新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产品能否“走出去”及其市场竞争力的强弱。中原文化虽然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但要在国内外获得广泛认同,必须跨越巨大的时空障碍,实现古代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换,实现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融合。这种巨大的文化再创造工程,如果没有高水平的创新能力的保障是不可能的。尽管目前河南已成功地向海内外推出了《风中少林》、《木兰诗篇》、《清明上河图》、《梨园春》等创意度很高的精品力作,但与兄弟省份以及发达国家相比,河南的文化产业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它表现为:保守有余而创新不足,同质化现象和低水平重复严重,粗放型生产模式明显,传统文化产业比重大,新兴“文化创造性产业”相对滞后,网络、游戏、卡通等高新技术手段尚未广泛用于改造传统文化。从整体上来说,河南的文化产品还没有摆脱古气、土气、小气,缺乏大气、雅气和现代气息。河南的报纸、广播、电视、图书等传媒产业,电影、音乐、美术等艺术产业,还缺少在全国叫得响的栏目和品牌,许多文化艺术产品还没有走向全国,更不用说走向世界了。中原文化产业的这些局限,造成河南文化企业外向度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在河南出口的近200种文化商品中,出口额上千万美元的仅4种,出口额上百万美元的仅10种。作为文化传播主要载体的对外文化贸易上的弱势状态,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原文化的对外传播力和思想影响力的提高。

(四)河南文化产业人才奇缺,加大了河南文化产品上档次、上品位的难度

在构成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资源中,人才的重要性无疑处在第一位。然而,由于河南文化产业人才奇缺,难以满足河南文化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河南高校在结构布局及文化、艺术专业设置上仍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河南迄今没有一所专门的高等艺术院校,现有的艺术类教育都是隶属于某些高校院、系的一般性教育,而湖北、陕西、四川都早建有美术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作为河南目前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的郑州大学,至今还没有设置文化产业研究机构,没有开设文化产业专业。河南在文化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散、小、弱问题,导致全省文化人才队伍总量不足、青黄不接、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传媒、出版、设计、策划、旅游、动漫游戏、经营管理、文化贸易等文化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复合型文化人才严重短缺。河南文化产业人才奇缺的困境,加大了本省文化产业在激烈的国内外文化竞争中转型、升级、创新以及提高产品、服务的档次、品位的难度,不利于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削弱了中原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智能基础。

(五)中原文化宣传的力度不大,在国内外的传播范围有限

在信息化时代,文化的传播、影响的广度、深度与宣传力度关系很大。从总体上看,河南的媒体以及宣传、文化部门对中原文化宣传的力度还不大,国内外许多人对中原文化非常缺乏了解。著名学者韩康到河南之后才知道抗日名将杨靖宇将军是河南确山人,其家乡所在的驻马店市建有纪念碑和靖宇广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河南的革命传统教育和名流文化宣传不到位,对河南发展红色旅游也有一定影响。中原传统文化中的伏羲文化、老子文化、黄帝文化、龙门石窟文化、开封宋文化、安阳殷墟文化等在世界上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绝大多数只是被专家、学者提及,外界知道的人寥寥无几。中国的英文是China,而china的另一个意思是瓷器。虽然包括河南的钧瓷、汝瓷和官瓷等在内的中国瓷器在几百年前就已经远销到了西方,但现在,即使是河南人,知道这些瓷器及其文化意蕴的人也不多。河南对外文化宣传上的这些不足,显然约束了中原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范围,压缩了中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空间。

二、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的策略

如上所叙,中原文化“走出去”路径不宽等现状,制约了中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要充分发挥中原文化软实力在中原崛起中的支撑作用,就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拓宽中原文化“走出去”路径,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这些措施主要有:

(一)解放思想,冲破旧观念和地区性思维的束缚

中原文化要大踏步“走出去”,必须以解放思想作为原动力,摆脱旧的思维定势、地域观念的羁绊。从河南目前文化发展看,尤其应在下述几方面加快思想观念更新:第一,努力改变各种阻碍文化发展的旧思维定势,增强文化企业适应改革开放和信息化时代潮流的文化发展新意识,消除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的禁锢。具体而言,要做到“三破三立”,即: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努力改变旧体制遗留的思维定势,克服“等、靠、要”的依赖心理,不断增强依靠市场求生存、谋发展的意识;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努力改变内陆封闭环境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克服条块分割、地方保护主义的排他性,不断增强开放搞活意识;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努力改变传统生产和传播方式下的思维定势,克服厚古薄今思想,增强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的意识。第二,从战略高度抢抓机遇,促进文化发展。要抢先开发河南省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资源,不能再错失良机。如中原地区曾是中医药文化的起源地和兴盛地,中原中医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国粹曾著称于世。河南应抓住国家发掘、抢救中医药文化遗产的机遇,结合中医注重内外、动静的和谐及兼有保健、治疗的特点,运用当代最先进的网络、印刷、出版、展览等技术,将中原中医推向国内外,使中医在和西医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中焕发旺盛的生命力,在国内外医药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第三,转变各自为阵、单兵作战的发展思路,走联合发展、互利共赢之路。小、散、乱、弱是河南大多数文化企业的通病。要扭转这种局面,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必须转变发展思路,从各自为阵、单兵作战走向联合发展,实施联合“立体走出去”; 改变过去“互挖墙角”式的出口方法,不搞低端市场上的互相杀价。

(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提高河南文化市场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

在前期改革基础上,要在广度、深度上继续加大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力度,尤其应在以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第一,创新河南文化管理体制,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业关系。在先期试点的基础上,自上而下逐步推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打破多头管理格局,加强政府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面向国内外文化市场需求,激活企业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的动力。第二,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和经营机制转换,增强其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对于国有经营性文化企业以及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经营部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产权制度的要求实行股份制改造,促进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和工作激励机制,完善绩效评估制度,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三,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机制,促进资源整合与共享。大力引进省外、国外资金及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利用国内外优秀文化资源,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建立健全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放宽文化产业准入的标准,鼓励、吸引、扶持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投资、参股文化产业;进一步整合优势文化资源,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组建和培育文化产业集团。打破地区分割和行业壁垒,鼓励和支持产业集团跨地区、跨行业经营。采取租赁制、承包制、股份制或拍卖出售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三)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增强中原文化在国内外文化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中原文化要跨越时空障碍,打入国内国际市场,必须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品牌,而文化品牌的打造取决于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根据国内外文化企业的成功经验和中原文化的历史与现实情况,河南文化企业在文化创新、打造品牌中应在以下方面下大功夫:第一,着力用高新技术手段改造传统文化,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在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和国内外文化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文化发展面临着资源的历史化与表现形式的现代化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努力运用高新技术手段改造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尤其应加强文化产业和文化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建设,通过网络、游戏、卡通等最便捷、最流行的高科技手段,创新文化内容和传播形式,提高文化产业项目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第二,体现人们多元化、多层次的审美需求,增强文化产品的旺盛生命力。当今时代,文化发展同时面临着文化生产的单一化与人们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人们的审美标准和欣赏趣味等审美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化、多层次发展的趋势,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因地区、年龄、文化程度、性别、爱好的差异各不相同。因此,在新开发文化产业项目时,必须不断加强对国内外文化市场的研究,充分考虑不同受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满足人们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审美需求。在这方面,《清明上河园》为传统历史景观的开发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值得借鉴和推广。第三,立足河南本土文化资源优势,开发体现中原文化特色的文化项目。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河南一笔潜在的巨大财富。目前,河南的功夫文化、戏剧文化开发已取得了成功,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传媒文化、旅游观光文化、文物会展文化以及钧瓷、汝瓷、唐三彩等工艺美术文化,在国内外文化市场上的影响力、竞争力相对而言还较小。在开发这些项目时,要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优势,体现中原文化特色。以文物会展业为例,河南文物古迹众多,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第一位。文物会展业要立足于中原文化历史悠久、厚重的特色,同时将博物学、历史学、文学、美术、书法、声学、光学、电学、讲解艺术融汇起来,使观众通过多种感官获得丰富感受,仿佛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增强古文物的吸引力。

(四)培养和引进文化产业人才,发挥人才在文化兴豫中的智能支持作用

文化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突破河南文化产业人才奇缺的困境,迫切要求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加大力度,特别是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建立文化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培养多学科、高层次文化人才。河南应多方筹措资金,举全省之力申请、兴办一至二所专业性美术、音乐或体育院校,实现高等艺术院校零的突破。同时,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省属重点高校应建立文化产业研究院所,开设文化艺术、经营管理、文化科技等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在培养河南文化产业急需及后备人才中发挥带头作用。第二,大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竭诚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确保人尽其才。第三,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要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文化人才属单位或部门所有的限制,积极培育文化人才市场,促进文化人才的合理流动;改革对人才的评价标准,打破学历和资历的界限,确立以业绩为取向的人才价值观,重奖对文化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使文化人才的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五)加大河南对外文化宣传力度,增强中原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力、影响力

针对对外文化宣传不足、中原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力、影响力不大的问题,应不断加大河南对外文化宣传力度,特别应在以下方面加强工作:第一,宣传、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旅游、文博会展等相关部门、单位,应结合各自行业特点和职能分工,向国内外宣传、展示河南丰富的文化资源及其特色,促进国内外受众对中原文化的全面了解。第二,利用网络、讲座、展览等形式,面向全国开展文化科普宣传活动,以通俗易懂的直观手段帮助公众了解中原文化中那些专业性很强或以前鲜为人知的文化知识。如宣传伏羲文化、老子文化、黄帝文化、龙门石窟文化、开封宋文化、安阳殷墟文化以及钧瓷、汝瓷和官瓷等瓷器文化,帮助人们了解中原文化的源远流长、璀璨辉煌。第三,以对外文化交流为载体,向世界宣传中原文化。对外文化交流是中原文化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渠道。对外文化交流要坚持官民并举的原则,一方面,借鉴“中原文化港澳行”的成功经验,在更多的国家、地区举办大型文化宣传活动,宣传中原文化的精粹、瑰宝,如工艺美术、中医技术、戏剧音乐、文物宝藏等。各级领导在出省、出国考察时,要将宣传本地文化特色、推介具有国内、国际市场潜力的文化项目作为重点考察的内容。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和民间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对外文化交流,将活跃在民间的魔术、杂技、陶瓷等民间艺术推向全国和世界,展现中原文化的巨大魅力。

[1] 陈茁.河南:解放思想 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新跨越[N].河南日报,2008-10-06.

[2] 马正跃.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郭超〕

Central Plains Culture’s “Going out”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LIAO Sheng-zhi
(Huanghuai University,Zhumadian Henan 463000,China)

The soft power of Central Plain culture is the pillar of the rising of this area. Only Central Plain culture “goes out”,can this soft power be enhanced. The spread of Central Plain culture is still affected by many passive factors. The space of ideology liberation,reform,brain training and propaganda should be enlarged to broaden the way to “go out” for Central Plain culture.

Central Plain culture; “going out”; soft power; rising up; strategy

G114

A

1006-5261(2010)04-0120-04

2010-01-20

2009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B049)

廖生智(1966―),男,湖北十堰人,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中原走出去河南
沁园春·赞中原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出彩河南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御中原 画饼充饥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