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雄不过是三明治》的叙事特色

2010-08-15 00:45宋晓茹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吉林长春130111
关键词:班吉第一人称三明治

宋晓茹(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吉林长春,130111)

论《英雄不过是三明治》的叙事特色

宋晓茹(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吉林长春,130111)

美国黑人女作家爱丽丝·奇尔德里斯的小说《英雄不过是三明治》主要有两个叙事特点,一是使用多人第一人称视角观察和叙述故事,二是在相应章节间穿插新闻、广告等非虚构材料,把虚构文本和纪实文本融为一体,为表现小说的主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使小说具有鲜明的叙事特色和独到的艺术效果。

爱丽丝·奇尔德里斯;《英雄不过是三明治》;叙事特色

爱丽丝·奇尔德里斯(AliceChildress,1916-1994)是美国黑人女作家,第一位“奥比奖”(Obie Award)女性获得者。其人多才多艺,集剧作家、小说家、演员、导演于一身,在戏剧创作和表演、导演、成人小说(the adultnovel)及少年小说(theyoung-adult novel)的创作方面均有建树。《英雄不过是三明治》发表于1973年,讲述了一个13岁黑人男孩吸毒的故事,并描述了其家庭、社会各有关人员对此的不同反应,表达了作者对黑人青少年成长困惑的观察和思考。这部小说的主题如“贫困问题”、“成长问题”等方面是少年文学界评论之焦点所在。但该作品独特的叙事手法也值得关注。整部小说由22节内心独白及1份教堂公告、2段报纸新闻、1封私人信件和1段报纸广告组成。读者仿佛是台下的观众,看着一个又一个的人物轮番走上舞台从各自的角度讲述这个故事,形成多人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而新闻和广告等非虚构材料在作品的虚构故事中穿插使用,更增添了作品的客观性,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一、《英雄不过是三明治》的叙述视角

(一)多人第一人称视角

“多人第一人称视角”是《英雄不过是三明治》这部少年文学作品最显著的一个叙事特点。所谓“多人第一人称视角”,就是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所运用的“多视角”,即某些作者为了更好地表现某一故事主题,并不局限使用单一视角,而是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不时地变换叙述视角和叙述者,使得叙述呈多元化展开。[1]《喧哗与骚动》发表之后,福克纳又在1930年的《我弥留之际》中将“多人第一人称视角”进一步发扬光大,该书由15个人物的59节内心独白组成,每节独白多则几页,少则只有一句话。在《英雄不过是三明治》中,不难看出受《我弥留之际》影响的痕迹。小说的第一节由主人公、黑人少年班吉叙述,他这样说道:

现在我十三岁了,但是当我还是小孩儿的时候,做个小孩儿可真难。因为我住的街区是个很难对付的街区,我的学校也是个很难对付的学校。……但是现在我可不再是小孩儿了。没人愿意当小孩儿,也不知道为啥,小孩儿很多事儿都干不成;除非你是个像电影和电视里那样有钱的小孩儿。……[2]9

(笔者译)

可见,班吉对自己“小孩儿”(child)的身份非常反感,他把“十三岁”看作是一个从孩子向大人转变的临界点,渴望像大人一样独立。但事实上,无论是家人还是学校的老师,都仍把班吉当成“小孩儿”对待。这也就为班吉后来和其他人格格不入埋下了伏笔。

小说的第二节由班吉的“继父”、维修工人巴特勒叙述。他一上来就满腹牢骚:

我这辈子见得多了,却还没见过这种事。一堆麻烦缠身实际上也没什么稀奇的,可是一直麻烦不断就太怪了。他妈的最好别更糟。我这还是头一次碰见这么一个13岁的败家孩子。……那孩子习惯了和一堆垃圾袋里的东西混在一起,接着自己就找个袋子钻进去了。要解决的问题是他怎么才能出来……[2]16(笔者译)

显然,巴特勒抱怨的是班吉的吸毒问题。他作为班吉妈妈的新男朋友,碰见这样的事情的确比较倒霉,发发牢骚也再正常不过。但是透过他的满腹牢骚可以看到他心底深处的善良,他说“班吉多多少少是我的'继子',我已经尽力把那个'继'字去掉,做个他能接受的父亲。”巴特勒对于班吉吸毒的事情虽然无法理解,但还是尽自己所能去养活班吉一家人。

小说接下来的故事由班吉的好友吉米·李、外婆贝尔夫人、白人教师科恩、班吉本人、黑人教师格林、班吉的母亲罗斯、班吉的校长、毒贩子沃尔特、巴特勒等人分别讲述。每个人物都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将自己的经历和态度呈现给读者,读者因而看到了不同人物的各种反应,不同的人物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任性而叛逆的班吉,勤劳正直的继父,无奈而坚强的母亲,觉得自己被家人和社会忽略了的外婆,激进的黑人教师,一心只想着退休的校长,唯利是图的毒贩子等,且人物栩栩如生、历历在目。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奇尔德里斯和福克纳一样,运用了立体的多视角。她将不同人物的“讲述”组合到一起,不但表达了班吉自己对于“成长”的困惑,也传达了家庭和社会关于黑人少年成长问题的思考,这也正是该书的主题所在。

(二)“多人第一人称视角”的艺术效果

有人曾经“把《我弥留之际》的叙述手法比作两个同心圆,艾迪为圆心,她的家庭成员的视角为内圆,而其他人物的视角为外圆。”[3]而艾迪家庭成员及其他人物的叙述均围绕艾迪的死展开。43年之后,福克纳的这两个同心圆再次出现在奇尔德里斯的作品当中。在《英雄不过是三明治》中,可以把班吉看作圆心,他的家庭成员同样是“内圆”,“外圆”由他的好友、教师、校长、毒贩子等人物构成,所有人物的叙述都围绕班吉吸毒这一事件展开。

众所周知,少年文学作品多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如《哈克贝里·芬历险记》、《麦田里的守望者》等,这是为了拉近作品与读者的距离,制造一种直接生动的艺术效果。这样读者会不由自主地被叙述者“我”带入故事情节的发展之中,“通过人物的经验眼光来观察一切,因此可以更自然地直接接触人物细致、复杂的内心活动。”[4]但是单一的第一人称视角容易将年轻读者引入歧途,叙述者本身知识的局限性和视角的有限性使得他或她难免要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所以叙述者有时候是不可靠的。布斯曾提出“可靠”与“不可靠”的叙述者,前者表现为叙述者的信念、规范与作者一致;后者与作者的信念、规范完全背离或截然对立。[5]所以读者不能完全相信叙述者“我”所说的每一句话,就像《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表面上看是个不折不扣的颓废少年,但他满嘴脏话背后却有着一颗纯净而无比脆弱的心灵。可见,一个不可靠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是会给年轻读者制造很多麻烦的。如果我们把《英雄不过是三明治》中班吉和外婆的章节单独拿出来,就会发现这两个人都主观地认为家人不爱自己、不关心自己。但是,再读一下罗斯和巴特勒的独白,就会很明确地看到亲情和爱的印记。奇尔德里斯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采用了第一人称视角来讲故事的同时,又让多个人物来讲故事,既让读者觉得亲切,又弥补了单一视角的缺陷。使得读者仿佛参与到一系列“一对一”的对话当中,面对面地“聆听”每个人物的心声,因而可以获得最直接的体验;同时读者又可以将不同人物综合到一起,做出自己的判断。从这个角度来讲,这部作品做到了“双赢”。

二、纪实材料的穿插使用

《英雄不过是三明治》叙事艺术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利用公告、报纸新闻和广告等非虚构材料穿插在作品中间使用,这是该书一个特殊的叙事特点。如作者在第3节吉米·李的叙述之后插入了一节教堂公告,其大意为:因老年人的街头暴力行为猖獗,教会方面被迫取消某些晚间活动;教会方面将派代表要求政府向该地区提供更有效的警力保护和终结该地区毒品的蔓延。该公告还提醒贫民区的老人们注意安全,并发动人们向刚刚被袭击的贝尔夫人致以慰问。贝尔夫人的独白紧随这节公告之后:

这房子就是我的监狱,只有我一个人付房租。不管白天还是晚上,我都不敢一个人到街上去。现在那帮坏孩子憎恨老年人,会打我们,抢走我们那点儿可怜的钱。……[2]29

(笔者译)

这位老妇人接下来叙述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字里行间透着对韶华已逝的感慨和如今孤独日复一日的悲怆。显然,之前插入的那份教堂公告由于提到了贝尔夫人的遇袭,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贝尔夫人的内心独白,可以说起到了提示下文、引出人物的作用,同时也间接地描绘出黑人老人们糟糕的社会生存环境。奇尔德里斯的这种写作手法和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中的插入章节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愤怒的葡萄》中,斯坦贝克没有按照传统做法把全部笔墨用于讲述乔德一家的遭遇,而是在小说中时而插入一些介绍社会大背景的章节。乍一看这些章节好像与故事本身毫不相关,实际上斯坦贝克正是通过这些章节的插入说明乔德一家作为广大破产农民的代表的普遍意义。而且这些社会背景和社会现实的展现更有利于加深读者对于乔德一家人悲惨命运的理解,这些插入章节有效地服务于小说的主题。[6]《英雄不过是三明治》也是如此。小说中另两段报纸新闻、一封私人信件和一段报纸广告也以类似的手法穿插于特定人物的独白前面,起到了推波助澜、深化主题的作用。两段报纸新闻均与黑人贫民区的毒品问题有关;而那段报纸广告则成了贝尔夫人和女儿罗斯眼中的“救命稻草”。母女俩被班吉吸毒并逃学的事情弄得焦头烂额之际,看到了下面的广告:

清除所有邪恶!

您需要帮助吗?斯诺森夫人带着来自遥远南方的神秘来到城里啦!我既能读出你的想法,又能给你答案。你什么也别告诉我,让我来告诉你。每个问题都有良方。来见我一次,所有邪恶的咒语就会一扫而光……请看一下我的证人们怎么说的吧……[2]93(笔者译)

看了这段广告,这对母女“有病乱投医”,诚惶诚恐地跑去向女巫师斯诺森夫人求助,结果可想而知,不但解决不了班吉吸毒的问题,还花掉了不少钞票,而那些钱对她们这样一个贫寒家庭来说绝对不是小数目。

不难发现,奇尔德里斯这种穿插因素的使用和戏剧手法颇为相似。因为奇尔德里斯除了创作小说之外,更主要还是一位剧作家。因此可以断定,戏剧手法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不容忽视。如果把《英雄不过是三明治》看作一部舞台剧,那么公告、新闻、广告等穿插因素就好比是用来衔接一幕与下一幕的“幕间布景”;加上一节接一节的人物独白,整部小说的戏剧性之强也就不言而喻了。戏剧强调客观性,纪实材料的穿插使用和多人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这些常用于戏剧的艺术手法增强了《英雄不过是三明治》这部作品的客观性,完成了形式上的“作者隐退”。诚然,根据布斯的理论,作家的完全“隐退”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奇尔德里斯如此这般地来安排小说的结构,本身就体现出了作者的主观选择。但是,选择归选择,作者并没有进行主观评论,她把人物自己的话摆在那里,偶尔搬出一份新闻、广告等,读者怎么看怎么想是读者自己的事。作者就是这样给予了读者广阔的独立判断的空间:只提供客观事实,判断是非的任务就由读者来完成。

综上所述,在《英雄不过是三明治》中,作者未进行任何介入,没作任何主观评论,她只是把人物的内心独白和纪实材料放到读者面前,让读者自己去领悟。多人第一人称视角和纪实材料的穿插使用让读者看到了一部戏剧化了的少年文学作品。使读者仿佛置身剧院,安静地聆听每个人物吐露心曲;不时地,一张公告牌儿被放到舞台上,暗示接下来谁会出场或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奇尔德里斯集叙事学的“多视角”和多年戏剧创作之所长,献上了一部经久不衰的少年文学经典。

[1] 王玉明,冯晓英.叙述视角的选择与文体效果[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5):97.

[2] Childress,Alice.A Hero Ain't Nothin'but a Sandwich[M].New York:Avon Flare,1982.

[3] Shoemaker,Alice.A Wheel within a Wheel:Fusion of Form and Content in Faulkner's As I Lay Dying[J].Arizona Quarterly,1979,35(2):102.

[4]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第三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60.

[5] W·C·布斯.小说修辞学[M].华明,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0.

[6] 金莉,秦亚青.美国文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66.

The Narrative Features of A Hero Ain't Nothin'but a Sandwich

SONG Xiao-ru

Alice Childress,an African American woman writer,tells a story about a 13-year-old black boy taking drugs and the reactions of his family members and the people around in her young-adult novel A Hero Ain't Nothin'but a Sandwich.The novel has two narrative features:first,it makes good use of the first person points of view to observe and describe the story;second,it inserts news,advertisement and other non-fictional texts into the fictional context and integrates the fictional writing with,all of which provide powerful support to manifest the themes of the novel and make the novel have distinctive narrative features and unique artistic effects.

Alice Childress;A Hero Ain't Nothin'but a Sandwich;narrative features

I712.074

A

宋晓茹(1978-),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班吉第一人称三明治
《喧哗与骚动》的嗅觉叙事研究
三明治
月亮的三明治早餐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第一人称
纽约市最著名的三明治
“我”最初是古代兵器
班吉的感恩
海龟班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