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以德治国”思想研究

2010-08-15 00:49
关键词:德治国江泽民德治

张 芳

江泽民“以德治国”思想研究

张 芳

介绍了江泽民的“以德治国”思想。认为江泽民强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反映了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在治国方略上的又一次理论创新。阐述了“以德治国”的理论与现实基础及实行“以德治国”的要求和途径。

以德治国;理论依据;现实需要;途径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江泽民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江泽民的“以德治国”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向新世纪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反映了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出现了新的飞跃。

一、江泽民“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

2000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互相结合,统一发挥作用。”[1]912001 年 1 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进一步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定不移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定不移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要把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同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结合起来。”“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治建设和德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再次指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1]560

“以德治国”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职业道德、社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落脚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强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主张把法治建设和德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是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治国方略上的又一次理论创新。

二、“以德治国”思想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一)“以德治国”思想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论述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一向重视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在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十分重视道德的地位和作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确立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明确将“德”置于首位。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指出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并把“有道德”作为社会主义新人的“四有”之一。在1989年的国庆讲话中,江泽民提出“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时提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管理、德治和法治必须双管齐下。至党的十六大,终于将“以德治国”上升为治国方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正式提出。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意思是说,治理一个国家,如果只是用行政命令来管理老百姓,用刑法来约束他们,即使老百姓暂时能避免犯罪,但不知道犯罪是可耻的;如果同时能通过道德教育来感化百姓,用道德规范去约束百姓,他们就会有羞耻之心,因而也就能行为方正,遵守规矩了。在这里,孔子认为德礼高于刑政。他还把政治的实施过程看作是道德感化过程,为政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从汉代开始,儒家仁政德治的治国方略由理论向实践层面转化,影响其后近两千年的中国历史。可以说,江泽民“以德治国”思想是对传统德治观的继承、发展和超越。

(二)倡导“以德治国”是现实的需要

第一,“以德治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胡锦涛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是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2]以德治国,既弘扬中国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国情。实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

第二,“以德治国”是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需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资本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会乘隙而入。面对思想领域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必须强化社会一元化的价值导向,这就要求在全社会树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三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第三,“以德治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越发展、越健全,就越应讲信用、讲文明、讲道德。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什么社会经济形态下的市场经济,一旦不讲道德,必然成为混乱不堪的无序经济。因此,要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就必须大力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四,“以德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江泽民指出:“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是相互协调和全面发展的事业,不但经济建设要上去,人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秩序、社会风气都要搞好,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整个社会文明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建设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同时,还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第五,“以德治国”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需要。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影响,不顾党纪国法,贪污腐败。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坚持教育与管理、德治与法治“双管齐下”。这就要求我们党在加强法治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道德素质,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三、“以德治国”的基本要求和途径

(一)“以德治国”的基本要求

“以德治国”,要求我们将道德建设提到一个更新的高度,要求全体公民树立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要让人懂得区分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是与非,它的另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让这种观念深入全体社会成员的心灵,让每一个社会成员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第一,公民要遵守社会公德。每个公民都应当明确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党员和领导干部更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因为其一言一行都反映了党的形象。“以德治国”要求我们不但要遵守公共生活中形成的一些准则,更要自觉地讲文明、讲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发扬中华民族团结友爱、见义勇为等传统美德。

第二,公民要遵守职业道德。人们从事的职业工作虽然不一样,但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矩,有自己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的职业观念也越来越强。所有公民在对待职业这一点上,都应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自行业的职业道德,严格执行职业纪律党的领导干部更要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利,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讲究从政的道德,切实履行自己的责任。

第三,公民要遵守家庭美德。家庭美德建设的好坏,直接涉及到一个人能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涉及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细胞,它对人类社会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全体公民都应该遵守家庭美德,调节好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长辈晚辈和邻里之间的关系。

(二)“以德治国”的具体途径

第一,坚持学习,强化教育。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学习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既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又要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既要进行法律法规的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树立共产主义道德观,又要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苦乐观。

第二,扩大宣传,营造舆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不断地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利用广播、电台、报纸等大众媒体进行大力的宣传,使“以德治国”思想观念深入人心。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以“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为内容的社会公德,以“诚信待人,爱岗敬业”为要求的职业道德,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

第三,严于自律,勇于“慎独”。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尤其是党员干部,要懂得用各种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用道德的尺度来衡量自己,正确地对待缺点、错误,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多年的实践证明,共产党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只有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第四,健全制度,加强监督。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是能够自律的,但也有一小部分人道德素质不强,思想境界不高,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道德机制和道德规范,对领导干部的行为进行约束。道德机制应强调“德”的作用。“才”固然重要,但“德”更为关键。选拔干部时,应突出“德”的内容。领导干部上任后,要加强德的教育。考核干部的政绩时,应将德行操守作为一个重要的评定方面。此外,还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对领导干部的行为进行监督,督促领导干部的行为处处、时时、事事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1]江泽民文选:第3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6-27.

D616

A

1673-1999(2010)23-0010-02

张芳,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007)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

2010-09-12

猜你喜欢
德治国江泽民德治
敬爱的江泽民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用“问道”之理 求“德治”之功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关系研究
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以德治企,诚实守信
——湖北亿立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与德治并举的哲学思考
十八大以来“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研究综述
新形势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再探
江泽民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