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化产业现状SWOT分析

2010-08-15 00:51李向健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4期

李向健

(安徽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安徽文化产业现状SWOT分析

李向健

(安徽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人类进入21世纪后,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为经济、科技和军事的竞争,还有文化方面的竞争。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产业已经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张力和迅猛的发展势头,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文化产业已成为安徽省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可以运用产业经济学SWOT分析方法对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文化产业;SWOT分析模式;原则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浪潮方兴未艾,文化产业正从世界各国经济的边缘向中心内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安徽省作为一个内陆省份,多年来以矿产资源和农业生产作为立省之本,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始终处在全国后列。当前只有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来调整安徽产业结构,才能促进安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增强安徽综合竞争力,实现全省人民共同富裕。

在当前国际国内的大环境下,我们必须把握时代脉搏,立足于安徽省情,着力加强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对安徽省文化产业实际状况开展有质量的调查,然后提出一系列具有安徽特色、符合安徽实际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和建议。

二、文化产业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改造自身、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获得的成果;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文化释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仅指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即精神财富。作为文化产业中的文化,我们取文化的广义说法更为贴切。产业泛指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大至门类、部门,小至行业,从生产到流通、服务以及文化、艺术、科技、教育等。[1]一个产业就是具有共同属性的企业的集合体,产业是一个“集合概念”。

文化产业,英文“Culture-Industry”,由盛极一时的法兰克福学派著名学者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1947年首次提出。当时,他们二人创造该词是用来对电影复制技术的出现带来的大众文化现象引起的产业活动的称谓。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文化产业是指以工业化的方式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一种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给文化产业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大致如此——文化产业是这样一种产业,它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存储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它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促进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追求经济和社会效益。[2]

安徽省统计局2003年12月10日在其网站上发布的一篇名为“对安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和思考”的报告中说:“我省此次文化产业调查,其内涵是按‘大文化’的概念来界定的,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活动的行业总称。其特征是以产业作为手段来发展文化事业,以文化为资源来进行生产经营,向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①

根据文化产业的基本属性,可以将文化产业分为资源型文化产业、创意型文化产业和制造型文化产业。资源型文化产业是以安徽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包括文化旅游业、博览业、民俗文化产业等。创意型文化产业是以知识创造为基础的产业,包括演艺业、音像业、游戏业、广电影视业和报业、广告业等。制造型文化产业是以生产技术和产品制造为基础的产业,包括各类文化产品的制造与经营部门,如旅游纪念品制造、文化用品制造、体育用品制造、乐器制造业、玩具制造业、工艺美术品制造业。

三、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表示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遇)、Threat(威胁)。这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现实情况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应当回避的因素,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

(一)优势

1.资源优势

安徽省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给安徽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产生于淮河流域的老庄道家学派与儒学一起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支柱;徽州文化是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文化学派,徽学与藏学、敦煌学并称当代中国三大地方学;徽剧是京剧的主要源流之一,黄梅戏更是中国四大戏曲门类之一;淮河两岸流行的花鼓灯表演被誉为“东方芭蕾”。

安徽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共有景区景点456个,国家级风景名胜9处,列全国第6位;拥有的A级旅游区占全国的4.3%,位列第十。这里有闻名世界的黄山四奇、有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有道教圣地齐云,更有被汉武帝封为“中天一柱”的天柱山。

2.政策优势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自1996年以来,多次召开文化产业工作会议,组织文化产业调研,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直以来,安徽始终坚持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近年来大力实施文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特别是刚出台不久的《关于支持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不仅明确了我省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更是提出了支持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九条具体措施。

在省委、省政府的积极引导下,理论界、工商界和普通群众对安徽文化产业的发展都十分关注,全省上下达成了共识:我省要围绕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不断推进思想观念的转变,充分认识文化产业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努力将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成规模较大、门类齐全、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3.产业基础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安徽省文化产业门类齐全,初具规模。2007年3月,合肥市成功举办了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暨2007年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完成总交易额7000万元;2007年5月,安徽文化产业作为徽商大会的重点内容,招商引资、文化产业展和文化高峰论坛三大板块活动成果丰硕;2007年12月14日,安徽2007年重点项目“861”行动计划中文化产业项目库有48个,项目涉及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文博、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数字动漫、网络文化等多个门类。②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07年10月25日。早在2002年,我省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经达到137亿元,占全省GDP的3.8%,接近发达省份水平。

(二)劣势

1.文化产业总量小、份额低,结构不合理

我省的文化产业经过政府的推进,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从全局来看,与东部沿海省份相比,我省的文化产业总量小、份额低。例如,广东省的文化产业增加值是我省的4.9倍,文化产业占全省GDP比重是我省的1.5倍。

另外,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教育业的增加值占全省文化服务业的七成以上,而广东省只有四成;玩具制造和工艺美术制造业仅占文化用品制造业增加值的四分之一,而广东省为四分之三。

2.文化产业发展的开放程度不够,文化产业体制改革落后

总体上说,我省经济的外向度在全国处在较低位置,目前进出口贸易虽有大幅增加,但结构失衡问题比较突出,出口产品多为初级化产品,缺乏高精尖产品输出。[3]

由于计划经济的巨大惯性,文化体制改革困难重重,许多主要的文化产业领域仍然不能引进外资或允许民营企业进入。这导致众多文化产业缺少足够的投资融资渠道,从而造成文化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链不长、产业间的有机联系不密切、产业集群形成条件不足,无法发挥文化产业的连带和渗透作用。

3.文化产业人才缺乏,技术落后

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缺少三个方面的人才:其一是产业产品、文化服务的设计人才;其二是擅长经营管理文化产业的管理人才;其三是从事具体的大规模生产的普通文化产业劳动者。这三方面的人才缺乏是由安徽省的省情所决定的,到目前为止,我省尚缺少文化产业专门人才培养方面的能力。

我省不少文化产业依然沿用传统的工艺生产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技术水平含量过低,导致文化产品的增加值无法快速提升。并且,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引入文化产业领域的力度不足,已经引进的部分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利用率不高,出现产品档次、质量偏低,经济效益差。

(三)机遇

1.经济全球化带来国际国内发展机遇

从某种意义说,文化产业是“文化经济”,它包含着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以高科技含量为特征的知识经济在国际竞争中占据独特的优势,文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最重要、最直接的资源之一。发展文化产业是许多国家和地区作为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改革开放以来,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的迅猛势头从国外急速波及到国内,进而影响到安徽。我们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为我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营造优越的环境。“合芜蚌”自主创新实验区的建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项目的启动,08奥运、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给安徽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我省要抓住机遇,主动出击,积极开展与大型文体活动相关的文化产业项目。

2.中央和安徽省政府大力支持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

在我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国内首次提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十六大报告将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十七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文化生产业”、“文化大发展”等关键词语,指出特别要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2003年,我省将文化产业内容列入“861”行动计划。2006年6月,省人民政府召开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研究推进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随后,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支持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我省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和转制的有关政策,特别是对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九条具体措施。“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成为我省人民的共同心声。

(四)威胁

1.国外文化企业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实施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国外资本一拥而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文化市场面临着外来文化企业的强力冲击。发达国家,尤以美英、日韩为甚,在经济扩张的同时,不停地对中国市场进行文化渗透和入侵。安徽文化产业的基础相对薄弱,比较依赖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在这股大潮中,如果稍有闪失,我省的文化产业就会无法生存。

2.东部沿海城市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带走我省人才

广州、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文化产业起步较早,有明确而有效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措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迅猛。[4]这些城市相互连接,形成长三角、珠三角文化产业集群,吸引了安徽省的很大一部分文化产业人才,从而造成了安徽文化产业发展人力资源的匮乏。

3.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困难重重

我省文化产业体制的改革受计划经济余波的影响,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文化产业体制不顺畅、机制不灵活,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僵化、管理部门过多过滥、投融资渠道单一、政企不分、文化市场发育迟滞、缺乏完善的文化产业管理法规体系。

四、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安徽地处内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稀缺,信息不充分。各个市、县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差距较大。如果在全省多个城市、各个文化产业上都投放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不仅没有足够的大量资金分配,更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根本不可能推动多个城市的文化产业同时发展。[5]

产业经济学中的增长极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最早提出的。该理论主张政府干预,集中投资,重点建设,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应该把少数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和少数发展条件较好的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所谓极化效应,也称集聚效应,主要表现为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极点集聚,这发生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而扩散效应,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向外围转移,这发生在发展的后期阶段。

增长极理论特别适合在资金稀缺、技术相对落后、人才匮乏、省内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的省份发展文化产业。我省应根据现实情况,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城市和文化产业重点发展,进而带动全省各地文化产业的发展。

五、结语

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和服务为特征,以文化市场为导向,以文化生产和经营的企业为主体,并通过投入产出模式向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营利性经济部门。文化产业能否成为安徽这样的资源性地区的主导产业,是安徽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回答的问题。结合各种因素,文化产业具备作为安徽主导产业的各项支持条件,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成为安徽的主导产业。各级政府、各单位、各部门务必加强对文化产业的了解,强化安徽发展文化产业的信心,为安徽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安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打破传统的文化产业发展观念,努力构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我们要以安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构建具有安徽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

[1] 刘吉发,岳红记,陈怀平.文化产业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2] 安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EB/OL].http:/ /www.ahzwgk.gov.cn.安徽省统计局,2003.

[3]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安徽等五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考察报告[J].思想工作,2009,(4).

[4] 王家庭,张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的区域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2).

[5] 王跃飞,韩正安.安徽省区域文化特征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

Key-words:culture-industry;SWOT-analysis-model;principle

〔责任编辑:杨晓丹〕

SWOT-Analysis-of-Cultural-Industry-in-Anhui

LI-Xiang-jian
(History-and-Social-Sciences-school,Anhui-Normal-University,Wuhu-241002,China)

After-people-enter-the-21st-century,competition-between-countries-not-only-registers-as-economic,technological-and-military-competition,but-also-cultural-competition.In-the-process-of-economic-development,cultural industrieshaveshownstrong-vitality-andrapid-development,andmadegreatachievements-as-well.Culturalindustry has-become-one-of-the-leading-industries-for-the-future-economic-development-of-Anhui-Province.Itcan-use-SWOT analysis-to-analyze-the-situation-and-development-of-cultural-industries-in-Anhui-Province,recommendations-and tactics-about-development-of-cultural-industries-in-Anhui-Province-can-be-put-forward-as-well.

F831.5

A

201012-14

16716671(2010)04-0046-04

李向健(1985),男,安徽肥西人,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2009级社会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