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体育教师“文化自觉”的思考

2010-08-15 00:52滕占强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文化自觉体育教师传统

滕占强

(长春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许多专家及学者在探讨高校体育人文精神的缺失,也在不停地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国家在不断地调整学生的体质测试方法、颁布制度、采取措施,但学生的身体素质仍在很多项目上呈现出下滑趋势;与其他专业相比,体育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较低,也已成为一种默认状态……而这一切,是与国家的政策、法令法规有关,还是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有关?随着人们对文化知识传承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这与高校体育教师的“文化自觉”有关。如何将“文化自觉”体现在体育教学中,这一点至关重要。

1 文化自觉与体育文化自觉

1.1 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在1997年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二届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提出来的命题。费老认为“文化自觉”就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1]。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休戚相关。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血脉、灵魂、品格,积淀着一个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费孝通先生对文化自觉有其独到的见解与认识,并亲自在实践中身体力行,晚年时费老更是多次强调“文化自觉”,并对文化自觉的概念进行了相关的阐释。概括起来它有三个方面的涵义:“第一,是要对传统文化保持尊重的态度,意识到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息息相关,并有自觉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第二,是要理解传统文化,解读、发掘传统文化,并使之面向现代而做出必要的转换。第三,推动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2]

从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文化自觉是一种觉悟,首先在于觉悟到文化的作用;文化自觉是一种途径,是一个在对自己文化自知的基础上求得自明的过程;文化自觉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正确、自主地进行文化选择、传播与创新。费孝通的文化自觉论,有极其明确的针对性。

1.2 体育文化自觉

教师的文化自觉有其特殊性,而高校体育教师的文化自觉更有其自身的特点。体育文化自觉是文化自觉的下位概念,是指认知、理解和诠释自己的民族体育文化历史,联系现实,尊重并吸收其他体育文化的经验和长处,与其他体育文化共同建构新的体育文化语境[3]。简单地说,体育文化自觉是将国家体育思想和行为置于世界范畴,进行自我扬弃的自知之明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取得体育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进行正确、自主的文化选择、传播与创新。

高校体育教师不仅应该具有较强的体育专业素质,而且应该具备相应的人文素质。由于其自身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校教师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更是“文化自觉”的传播者,这是新世纪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新世纪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的新使命。同时,要体现“文化自觉”,就要实现角色的转换,要从过去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与能力培养者转向“文化自觉”的传播者与能力培养者。并通过体育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实现体育“文化自觉”的传播。

大学阶段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体育在终身体育运动中起到意识确立、能力培养、习惯形成的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更是文化自觉传播的主渠道。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更新传统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其体育文化素养,使自己真正成为知识的传播者、能力的培育者、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和“文化自觉”的传播者。

2 高校体育教师文化自觉的思考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体育教师曾被视为“体育棒子”,即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及体育教师自身的努力,人们的偏见也正在逐渐消除,体育教师也正向着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方向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这种文化自觉意识的觉醒与增强。高校的体育教师更应加强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与提高。

通俗地讲,文化自觉就是对自身文化的自知、自省和自我超越的文化意识与文化行为。其内涵:一是文化认同,即认同自身文化。二是文化反思,即根据时代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与世界其他文化比较的过程中对自身文化进行反思。三是文化超越,即在文化反思的基础上形成文化变革与发展的意识,并通过文化变革与更新完成文化的自主适应,从而超越旧有文化。高校体育教师在充分理解与吸收这种文化自觉的理念后,就要将这种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形成一个有利于体育文化传承的文化自觉策略。

2.1 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自我认同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中国的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我国古代的蹴鞠、武术、围棋、举重……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也要充分相信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在进行自觉传承的过程中,使我国的体育文化逐渐向世界传播,并使之发扬光大。

2.2 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自我反思

在充分认识和相信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也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不要总是抱着昔日的传统而高枕无忧,因为时代在发展,文化也在创新,因此要不断地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反思,并充分赋予其新的生命力。费孝通先生认为:“创造一个新的文化的发展,也就是以发展的观点结合过去同现在的条件和要求,向未来的文化展开一个新的起点”。文化自觉不是回到过去,而是面对现实、面向未来[4]。当然,传统体育文化中也有消极的、糟粕的东西,对此,高校体育教师应有文化自觉,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古今融合”的态度对待本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果。

2.3 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自我超越

文化自觉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用全球化的视角审视自身文化中消极的一面,并寻找扬弃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实现自身文化的超越。要实现传统体育文化的自我超越,就要加强对话与交流,积极推动传统体育文化与其他体育文化的融合。在全球化视野下,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也正与西方体育文化在碰撞中融合。同时传统体育文化还应该借鉴西方优秀体育文化,形成“民族化”的新体育文化,并对全球化产生积极影响,使西方的优秀体育文化为我所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超越。

3 高校体育教师体育文化自觉的过程

3.1 高校体育教师体育思想上的自觉过程

主动学习和掌握现代体育教育理论,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教学观,且真正地弄清这些理论及观念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从而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这是高校体育教师最重要的思想上的自知之明。

努力扩大知识面,拓展兴趣范围,掌握和运用现代体育教育技术手段,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育信息,以促进体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高校体育教师应更新思维方式,增加人文、科学知识的储备,改善知识结构,优化教学实践过程,创造一切条件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工作方式。同时,应有广泛的兴趣,要加强自身文化素质的培养,力求教学中精神饱满、情感丰富,讲解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示范优美,在学生中塑造一个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形象,以优秀的品质、丰富的情感、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影响学生。

3.2 高校体育教师体育行为上的自觉过程

行为上的自知之明就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尤其是中国古代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及全球化的体育文化在碰撞中如何实现对接,也是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思考的问题。要实现这种行为上的自知之明,就是要将思想转化为行动,付诸于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

高校体育教师在行为上的自觉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学中,无论理论教学还是术科教学,无论是公共体育教学还是体育专业教学,这种文化自觉的传承都应在实践中有所体现,使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得到文化自觉的学习与教育。

4 结束语

事实上,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学习了十几年的体育,到头来却不知体育为何物,就更谈不上体育文化之精髓了,要实现高校体育教师的“文化自觉”,一方面要提高体育思想上的自知之明,另一方面也要培养体育行动上的自知之明,使这种思想和行为置于世界范畴,达到自我扬弃的自知之明。实现体育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进行正确、自主的文化选择、传播与创新。且只有对文化自觉理念有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把握,才能在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进行知识和技术的传授以及文化知识的传播。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还要不断创造新知识,开拓新学科,拓展新领域。这些都是富有创造性的体力与脑力劳动,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充实、更新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文化自觉”的素质。只有当“文化自觉”以一种理念的形式出现,即以文化心态、文化观念与文化信念存在于大学师生心灵深处,成为教师、学生共同的“文化自觉”,并深层次地影响大学师生的个体行为时,它才能成为学生学习和应用体育的自发动力。

[1]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1997(3):15-22.

[2]甘祥满.文化自觉:寻求和谐的价值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6-10-13.

[3]宋继新.传播和谐的体育文化[N].吉林日报:2008-02-26.

[4]张重才.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视野下的文化自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9):74-76.

猜你喜欢
文化自觉体育教师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小传统的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