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服务型政府的视角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

2010-08-15 00:42杨敬峰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机关干部服务型队伍

杨敬峰

(集美大学政法学院,厦门 361021)

从服务型政府的视角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

杨敬峰

(集美大学政法学院,厦门 361021)

本文从服务型政府的视角,对机关干部队伍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试图找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症结所在,并通过制度、体制、教育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促成机关干部队伍工作积极性、总体思想素质、履职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提高,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服务型政府;机关干部;队伍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冲击,政府的能力和角色对于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如何摆脱传统的科层官僚制政府的束缚,培育和构建一个具有合法性和价值基础的、更具民主和法治精神的、更具经济、效率和效能的、更具责任和回应性的、更加透明和廉洁的、更具公民服务意识的新型政府模式,[1]就成了当今世界各国迫切的任务。

一、服务型政府及其内在要求

服务型政府是指一种“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实现着服务职能并承担着责任的政府。”[2]这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它涉及的是国家(即政府)、社会、公民之间的关系问题,其实质内容就是政府为社会服务、为公民服务。正如邓小平同志1985年5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的: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3]服务型政府有十大内在要求,即:服务型政府,是彻底实现以人为本的政府;是把服务作为根本使命的政府;是与民融合的政府;是践行便民原则的政府;是倡行“以公谋公”的政府;是严格依法行政的政府;是被民监督的政府;是清正廉洁的政府;是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是与社会共治的政府。[4]然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却因机关干部队伍中的腐败等问题的频繁产生而日渐削弱。腐败就是公权腐化,根本原因是对公权的监督、约束不够。因此,加强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提升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转变工作作风,让真正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走向领导岗位,真正建立起一支政治信仰坚定、政治道德素质良好、政治人格健全的干部队伍,从组织上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保证科学发展观的切实贯彻落实,保证政府职能转变的顺利推进,无疑是当前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机关干部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作风方面,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机关痼疾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例如,被群众称为“机关病”的上班迟到、早退、玩电脑游戏、上网炒股等现象在各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屡禁不止;“四难”现象(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中“事难办”问题依然突出;“会议多、发文多、落实少”、“组织评比、检查、达标活动多,办实事少”等形式主义的做法普遍存在。

(二)思想素质方面,理想信念较为淡薄,价值取向物质化

笔者曾就区级机关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做过调查。在“当前最关心的问题”中,“福利待遇”是大多数干部的选择;在“对奉献与索取的态度”的选择问题上,大多数干部主张“多奉献,多索取”;而表现在具体的工作生活中,造成少数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主要原因便是“理想信念动摇”、“经受不住诱惑”。

(三)履职情况方面,开拓创新精神与效益意识较为缺乏,办事效率不高

除少数重要部门领导干部,大多数人奉行的是“小心做人,应付做事;做人第一,做事第二”的原则。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标准不高,质量意识、成就意识差,对自己的工作缺乏崇高感和自律性,多数人便选择放弃个性主见,一切由领导决定。“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缺乏开拓创新及奋发作为精神”已成为机关干部队伍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此外,众多受访者希望领导班子能以身作则、爱护员工,尤其是重视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和激励,上下级之间能经常沟通,以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并形成更加和谐的机关工作环境。

三、机关干部队伍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机关干部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社会各界做了大量的探讨,这里面既有思想文化的原因,也有体制制度的原因。主要有:

(一)“官本位意识”的存在依然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种种表现的思想根源

众所周知,由我国古代吏治制度沿袭而来的由上至下、由官到民、由内而外覆盖全社会的身份层级体系思想至今未能在许多人的头脑中得以清除,尽管在机关工作的大部分同志都受过现代教育,也曾受过民主思想的熏陶,但几千年的陋俗在短期内却很难得到根本改变。上至个别领导,下至普通民众,存在于潜意识中的官本位思想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总难免显露,当领导人有了这种思想,就难免觉得自己是“长官”,把日常工作看作是群众求自已办事,颐指气使、“脸难看”等现象便成为自然。另一方面,广大群众自觉不自觉地把领导干部看做得罪不得的“长官”,凡事毕恭毕敬,更有甚者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不仅纵容了机关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而且形成了一种极坏的社会风气,使民主、公正等现代社会理念难以深入人心,进而影响到依法治国等方略的顺利施行。有不少同志刚参加工作时也曾踌躇满志,但久而久之却不免被上述不良风气所浸染,“公仆”意识、“公民本位”意识逐渐被淡忘,取而代之的是“官老爷”的作风。

(二)现有的干部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现有的干部管理体制缺乏奖勤罚懒、优胜劣汰的有效机制,突出体现在对干部的考核与任用两个方面:

1.对干部业绩的考核评价没有一个可操作的、规范的标准。如工作态度、办事效率等软指标,往往难以量化和比对。附带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就是,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直接决定和影响评价的好坏。关系亲近一点评价就好一点,关系疏远一点评价就差一点。评价干部的主观性不仅降低了使用干部的准确性,而且在群众中造成了广泛的消极影响,所谓“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同时,既然没有有说服力的评价数据,对干部的奖惩便无据可依,一方面对机关干部的权利、待遇落实无法明确,很难实现制度化;另一方面对机关干部的标准管理和严格惩处也无法到位,造成两头失控,结局是“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劳逸不均,赏罚不明,造成干部主观上缺乏力争向上的动力,自然就会以“不出问题”为原则,平时工作凑合应付,关键时刻弄虚作假。

2.现有的干部任用机制很难保证“选贤举能”,以公正服众。首先,基于上述干部考核机制的不完善,提拔干部自然失去其应有的客观依据,也为一些不正之风提供了可乘之机,干部在职务晋升中,公平、公正性很难得到保证,“选贤举能”往往成为一句空话。其次,机关干部流动性偏差,干部成长晋升机会偏少,这在客观上使许多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失去了晋升信心和工作积极性。此外,当前机关干部的任用和管理,改革方向虽已出现招考、竞聘、晋升、流动、奖惩、评估、考核等法规化和社会化趋势,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仍是一些传统的做法,缺乏科学性、公平性、竞争性。

(三)对干部的培训、锻炼不足,思想观念、知识结构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

常言道:“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在当今这一日新月异的时代,作为“首脑”机构的机关干部队伍如果没有活跃的思维、前瞻性的眼光、果敢的决策力和执行力,要完成其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是非常困难的。而这些能力是靠长期的学习、锻炼、积累得来的,需要一套针对干部队伍培养的长效机制。然而,现有的干部教育机制却未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对于大多数干部而言,除了单位偶尔组织的专家讲座及常规性的政治理论学习以外,最主要的学习途径便是平时的“读书看报”,这种学习方式不仅随意性大,而且对于能力的提高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因此,许多同志真诚希望单位能提供切实有效的学习途径,全面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因为只有积累丰富了,才能总揽全局,才能“胸中有丘壑”,才能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四、从服务型政府的视角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

“为谁服务”是服务型政府与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的最本质区别。服务型政府必须摒弃“官本位”思想,坚持“以民为本”。从服务型政府的角度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选好人、用好人,全面提高机关干部队伍工作效能。

(一)加强教育与培训,全面提升机关干部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业务能力

加强对机关干部队伍的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它是使机关干部队伍的工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并能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这方面应探索建立一套常态化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1.培训工作要坚持学用一致、分级分类的原则,做好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知识和更新知识四类培训,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推进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等党和政府工作的主题,不断调整培训内容,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比如当前的重点就是加强对依法行政、外语以及信息化知识、公共政策、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开发等内容的培训,不断提高机关干部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力;同时,对专业要求较强的部门和岗位,还要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2.在培训方式上,可以采用集中培训、个别选送到国内外高校或相关研究机构交流学习、与国际国内其他单位合作培训等多元化的渠道进行。

3.建立健全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培训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逐步形成“计划调训、自主择训、竞争参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努力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逐步形成“百舸争流”的学习氛围。

4.在培训名额的分配上,应在公平、公开竞争的前提下,保证每个部门都能分配到参加培训的名额,同时在人事安排时应采取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方式合理组织,尤其是先行参加学习、培训的干部,必须担负起传帮带的任务,最终实现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财政的支持,因此,加大培训经费投入,把相应支出列入本级政府财政年度预算,并随经济发展逐年递增,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强化实践锻炼,拓宽机关干部队伍能力提升渠道

实践锻炼是培养提高机关干部队伍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应有计划地分期分批选派干部参加实践锻炼,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丰富经验、训练思维、增长才干,尽量减少毫无社会经验的“三门”(家门、校门、机关门)干部的存在。这方面除了已有的“下派挂职”、“上挂锻炼”、“交流挂职”等传统做法以外,还可以通过“蹲点锻炼”,即建立工作联系点制度,根据工作实际,让每位干部在农村、企业或社区建立自己的工作联系点,定期到点上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和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压担子锻炼”,即有计划地把那些优秀的、发展潜力较大的干部放到重要岗位上,在工作实践中发挥作用,增长才干;以及“岗位轮换”等方式加强对干部的实践锻炼。惟其如此,机关干部才可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长才干,体察民情,并切实服务于人民。

(三)改革考核奖惩制度,激励广大干部奋发向上

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干部的特点,建立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和具体的考核量化标准,逐步实行分类量化考核。

1.考核内容方面,应重点突出“六种能力”,即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业务才干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同时,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对干部素质能力的不同要求,合理调整考核评价项目的权重和赋分。

2.考核评价方法方面,要坚持多种方式并举,尤其是主观性较强的软指标方面,除了领导评价、同事评价,更重要的是群众评价,各单位应设立收集群众反馈意见的公开渠道,如公开信箱、服务电话等。

3.考核结果必须与奖惩挂钩。要正确运用好考核评价结果,考核结果应与任用、培训、晋级增资、年终奖金等紧密挂钩,充分发挥能力评价的导向作用,真正做到能有所奖、绩有所酬、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对评价好、能力强、得到群众公认的干部,要采取授予荣誉称号、晋升工资、颁发奖金等形式大胆进行表彰奖励,并成为提拔任用干部的第一指标;对能力弱、公认度差,未能或不能履行好岗位职责的,要坚决予以调整或淘汰。

(四)完善监督机制,让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成为改善机关干部工作作风的催化剂

国内外经验证明,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实现决策过程的民主化、科学化,让广大人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是推动机关工作作风改革、抑制腐败的最有效手段。而有效的监督必须具备两个要件:公开和法制。首先,只有确保干部工作过程的公开和透明,公众才能对其实施监督;其次,只有确保公众监督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即有法可依,才能使监督过程有效实施。如舆论监督,其有效实施的前提是坚持事实和遵守法律,舆论只需对事实和法律负责,不必对权力负责。如果新闻媒体的自主性被行政权力所操控,又何来监督?因此,政府必须保障媒体、其他政党、民间团体以及其他各类社会组织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以一种开放的姿态迎接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和参与,倾听来自基层群众的声音,并以群众满意度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如主动公开社会上最为关心的政府信息,公开办事的程序、制度及标准,实行公务员挂牌上岗等,让群众监督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另外,政府还应通过制度设置,建立一个畅通的渠道以接受群众的监督,如公开设置监督电话、举报箱;组织群众开展“看机关、评干部”评议活动,并把群众评议的结果及时反馈到相关单位等等。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机关干部必须不断内强政治、业务素质,外树公仆、服务形象。但是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制度、体制、教育乃至社会所有成员的觉悟和素质等各个层面的不断调适、不断融合、并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卓有成效。因此,全面提升机关干部队伍的工作效能,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除了政府本身的奋发图强,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不断地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1]孙鹏.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6.

[2]刘熙瑞,段龙飞.服务型政府:本质及其理论基础[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5).

[3]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J].中国行政管理,2004(11).

[5]任庆兵.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 切实推进新的伟大工程[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1(5).

[6]曹问.党政干部队伍与诚信社会建设[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3(4).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to Strengthen the Authority of Cadres

YANG Jing-feng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Jimei University, Xiamen 361021,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organs and cadres, this article manages to find out the crux of problem of the cadres construction,and advises to promote the positive work of the organ cadre force, 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inking, perform their duties in full capacity to increase through the system, structure, and education reform and boost the construction of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to better serve the peopl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cadres; construction

D262.3

A

1009-8135(2010)01-0110-04

2009-10-29

杨敬峰(1962-),女,福建宁德人,集美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于开红)

猜你喜欢
机关干部服务型队伍
抗击疫情 志愿同行——记通州区总工会机关干部王亚军
司法部建立机关干部荣誉退休制度
高等院校机关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嘉定区人大代表、常委会领导、机关干部 摄影书画作品选登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探讨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