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创新

2010-08-15 00:45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资金调度中心上海200240
当代经济 2010年8期
关键词:风险投资金融机构信用

○鲁 红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资金调度中心 上海 200240)

中小企业具有经营机制灵活、决策迅速、反应灵敏,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和重要源泉。同时,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健康快速成长的重要动力。而目前国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融资能力差,科技投入不足,无法突破资本稀缺的瓶颈。在以金融为核心的现代经济中,技术创新和金融资本高度融合,没有有效的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就不可能获得持续的发展。因此,研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企业创新理论综述

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创新理论”这个概念。早期对创新问题的研究(包括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在内)重点集中在技术创新领域,经过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创新理论目前已经形成两大主要分支:一是创新与技术经济的结合,形成以索洛、阿罗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经济学;二是创新与产权制度的结合,形成以科斯、诺斯为代表的制度创新经济学。此后理论界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是上述两大理论流派从宏观向微观、从大企业向中小企业的延伸,是对中小企业进行逐步深入研究的展开。

事实上,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资金不足就是其一,而金融支持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

目前国外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贷政策和风险投资研究两个方面。对于信贷资金,虽然中小企业也向大企业一样以银行信贷为主,但是与大企业相比,很难获得信贷资金,从而影响技术创新。对于风险投资,一些学者认为鼓励风险投资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鼓励和支持创新的一项重要金融政策。另外,比较金融理论也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进行了研究。该理论从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两种融资模式的比较角度,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国别金融制度差异。

近年,中国学者也对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及金融支持问题作过一些有益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国外理论和成功经验的介绍和比较研究。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目前主要是通过国有商业银行、中小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及城乡信用社等三大主要途径而获得。

1、风险投资

1985年9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我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中创),开始在中国进行风险投资的实践探索。199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表明了政府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决心。此后,各种风险投资机构争先建立,风险投资金额不断增加。2007年风险投资金额达到398.04亿元人民币,比2006年增加177.2%,创历史新高。但是,我国风险投资仍处于初级阶段,在风险资本总量、来源渠道、产权自由交易制度、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和风险资本退出渠道等方面都存在着先天不足。

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1999年5月,国务院决定成立不以赢利为目的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通过无偿资助、贴息、资本金投入等方式,鼓励并优先支持产学研联合创新,优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高技术、高附加值和能大量吸纳就业的科技创新型产业项目,用于扶持和促进各种所有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基金首期额度为10亿元,于该年6月份启动。但是,创新基金存在支持覆盖面低,支持对象多元化程度低的问题,而且,基金大多投向了资助项目(企业)的扩张期和成长期,种子期融资水平不足。

3、商业银行、信用社、民营银行

目前,我国的城乡信用社、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都把中小企业作为主要支持对象,尤其是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更是乡镇中小企业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此外,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各个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均建立了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部门——中小企业信贷部,配备必要的人员,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功能,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但是,银行信贷支持严重不足,尤其是作为发放贷款的主体——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科技创新的支持还很有限。

4、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我国政府运用互保、联保、贷款保险和多渠道筹资建立贷款担保基金等多种形式,初步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贷款中抵押、担保难的问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初步建立,为促进中小企业商业银行贷款融资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不仅总体上实力过小,且在结构、经营和功能上存在较为突出的缺陷,比如缺乏有效的资金补偿机制等,严重制约了其应有功能的发挥。

2009年上半年,中国新增贷款余额达到7.37万亿元,但对中小企业贷款仅占8.5%。据统计,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在全国贷款余额中的比重,已经从1996年11月的7.5%下降至2008年11月的3.8%;目前,有80%的中小企业主要依靠自行融资进行开办和扩张。可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比较低效。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创新的路径

1、风险投资创新

完善风险投资基金,要将政府原来的各类科技基金作为政府引导早期投资基金,开辟多样化资金来源渠道,扩大风险资本规模,并由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人士投资、管理,通过杠杆效应放大资金量。

一是开辟多样化的资金来源渠道。要强化政府风险基金的导向作用,实行宽松的准入政策,吸引大型企业集团、保险机构、金融机构等进入风险投资业。继而允许一般企业法人和个人参与基金发起甚至基金管理,逐步发展到以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和其他类型投资基金等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出资为主阶段。另外,也可引进国际资本开展风险业务,对于符合条件的风险投资机构,享受国内风险投资企业同等税收待遇。

二是实行风险投资税收优惠政策,扩大风险资本规模。1969年,美国政府将资本收益税率从29%增加到49.5%,此后风险投资规模由1.71亿美元降到1975年的1000万美元。当美国政府在1978年将资本收益税率从49.5%降至28%时,其风险投资规模迅速增至5.7亿美元。可见,资本收益税率与风险投资规模呈反方向变动关系。因此,要通过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风险投资环境,对风险投资企业实行投资收益税收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扩大风险资本规模。

2、金融机构创新

以四大国有银行和股市为核心的金融体系对中小企业存在“规模歧视”“所有制歧视”,使得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十分困难。因此,组建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门金融机构,是保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日本为例,日本政府为了发挥中小企业的活力,综合实施了各种相应措施,其中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金融公库和工商公会中央金库利用财政资金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具体而言,专门化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的金融实力可与中小企业相当,或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可以专门从事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此种银行的资产管理方式相对便捷、效率更高,对贷款质量的跟踪监控力度也明显强于大型商业银行。另外,也可通过股份制中小商业银行的整合,加快对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造,使其成为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

3、担保体系创新

首先,尽快推出信用担保业相关法律法规。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中小企业的融资信用担保体系,但由于在执行过程中涉及到的利益较多,所以不排除某些部门利用职权或职务、制度上的漏洞以权谋私,也影响到了专业担保人的合法权益。为促进我国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要尽快推出信用担保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担保行业发展,切实保障专业担保人的合法权益。

其次,在我国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总体思路是:以由政府出面成立的永久性的信用担保公司为主体,以商业担保和民间互助担保为辅助,构建中央一级,省(市、区)一级,地级市一级的三级担保体系。

另外,建立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的互动机制。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较多具有短视性而不愿为潜在成长性好但经营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金融机构与信用担保机构合作的实质就是控制和分散信用风险,要有效实施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商业性金融支持,建立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的互动机制是很有必要的。

4、资本市场创新

只有完善和成熟的金融市场,才能为科技进步提供现实有效的资金融通。2004年5月24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启动了中小企业板块;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正式上市。可见,我国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方面已经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但是目前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规模较小,市场影响力和吸引力还不够,在资本市场上直接面向社会筹措的技术创新资金对于整个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来讲只是杯水车薪。国家应尽快完善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相关法律,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促进“二板市场”健康发展。此外,我国还应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到香港、美国NASDAQ股票市场等境外创业板上市,在获得资金的同时,扩大企业的影响。

5、政府优惠政策创新

一是中央银行在再贷款方面向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予以倾斜,增强它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能力。二是国家以补贴的方式促使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贷款利率,使中小企业可以适当低于市场利率的利率向金融机构贷款。三是改进现有的利率制度和贷款制度,建立风险与利益相对称的信贷机制,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贷款条件和审批程序。四是提高国有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份额。目前小型企业信贷部的贷款份额应占到各银行贷款总额的1/3以上,确保中小企业有充分的融资来源。五是允许符合条件的实行股份制的中小企业以股票、债券等非信贷方式融资。

[1]毕克新、郭文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中外比较[J].商业研究,2005(21).

[2]杨爱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要金融支持[J].国外建材科技,2004(1).

[3]于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J].党政干部学刊,2008(12).

[4]张兵、穆雷蕾:自主创新呼唤金融创新[J].中国改革,2006(9).

猜你喜欢
风险投资金融机构信用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一类分数阶房地产风险投资系统的混沌同步
浅析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
浅析风险投资阶段性